中國科技差在那裏?

      中國的基礎工業太差,長期的拿來主義,損害了自主技術的發展,現在從電子,到軟件行業,到機械自動化,國產的程度低的可憐,所有高端都被國外產業佔領,整個產業鏈條處於下游,也就是靠勞動力掙點小錢。當然很多產業無法經受的起經濟危機,特別是那些做外包的,國外上游斷了線,下游就只能倒黴了。
本人工作經歷比較複雜,從電子到軟件都有涉及,所看到的整個產業無非是在國外成型的東西上進行再次加工,實在是爲中國高科產業覺得可悲。希望中國的領導同志們別再把“拿來主義”當成立國的基礎,別再目光短淺,爲了短期利益,而損害民族工業的基礎 !!!!!所以,從這方面說,某個中國人即使拿的薪水再高,其實從整個產業來說,也就是國外產業的打工者,或者附屬,國外產業纔是源頭。

     產業到底差到那裏呢 ?我給大家舉幾個例子,我曾經在武漢天喻裏面呆過一段時間,這個企業是做手機智能卡,但行內的人都知道,智能卡這種東西是西方已經形成行業標準的東西,中國也就是在別人的框子裏面,按照別人的設計做點加工而已。另外,我在這個企業裏面見到進行智能卡檢查的自動化設備,全部都是花大價錢從德州儀器購買過來,那套儀器其實設計很簡單,就是做的類似以前老式電影放映機一樣的東西,前後兩個大輪子上纏着成條的ic卡,兩個輪子中間,就是檢測設備,輪子轉動帶動ic條移動,經過檢查設備進行檢查,就這麼一個簡單的東,都要國外進口。當然,也不不能否定檢測設備的科技含量,那可是由傳感器,讀寫校驗器等一些複雜設備組成。但這些東西我們都不能國產。在電子行業裏面常見的試波儀,我見到的都是花了好多美國從國外進口過來的,這個東西國內也有,但精度遠遠達不到需求,一句話,國產的水平不過關啊。

      總結一下,中國人還是有智慧的,但關鍵是要克服一些負面的意識形態,重新抗起獨立自主的大旗才行。產業的基礎不是一天兩天能發展起來的,一些產品化得東西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產生這種產品化東西背後的東西。也就是用來研發所需要的理論和各種基於電子的,和軟件的研發工具。大家都知道決定人類生產力的關鍵在工具,中國就是製作生產工具的基礎科技不過關,這是整個國家科技界的悲哀。

 

附錄:本人制作的軟件 <<e書快做>> 免費的漢化版發佈,見者有份!

http://www.ten-dollarsoft.com/eskz.html

發佈了30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6 · 訪問量 6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