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代,書香更宜人

本文是原創,首發於微信公衆號『 Moehoo猛虎




        小學3年級時,第一次跟父親去學校圖書館。仰望高高的書架,聞着書的油墨味和黴味,轉頭對父親說:“好聞!”

        以後便常去借書,在書架間走動,手指輕輕掠過書脊。看中了,就停下,食指和中指並在一起,在書脊頂上稍用力,書便“唰”地一聲翻滾而出。

        初時只是借一、兩本,回去後,父親陪伴着一起慢慢地讀,那是大聲的朗讀,自然是耗時頗長的。後來,學會了默讀,頓時就貪多了,自己就跑去圖書館,漫無目的地挑了一摞書,胡老師一邊登記一邊微笑着問:“看得了這麼多嗎?”,我不答,只低頭樂。


        捧着那一摞書,身子前傾,長臂猿似地走在中山巷裏,雙臂被那些沉沉的份量拉伸着,關節空隙卻都已被快樂充滿了,內心幸福萬分,就想:“有書看,就有精神食糧,今天可以不吃零食了。”

        及至自行購書和藏書之時,對書的感情也更深了一層。最喜愛的書大都是在自己手上由新變舊的,那是老朋友一般的親切和自然,一頁頁地翻看,恰如隨意淡然的談話。

        還有在自己書上做勾畫、批註和筆記的習慣,這些閱讀時所作的個人印記,有些是對書籍內容的標註、分析或理解,有些則是對當時某種情緒的記錄,興之所至,便隨手記下了那一刻的心態。歲月流逝,當再度翻開這些書本時,面對當年那些或狂妄或絕望的吶喊,記憶就會陡然間銳利如刀鋒般劃過身體。


        看的書多了,漸漸地,就養成了一個癖好:愛聞書味。拿到新書,愛聞油墨味,油墨味芬芳撲鼻,自是沁人心脾;翻開舊書,也會偷嗅黴味,黴味泛着潮溼,卻有古舊之氣,竟也令人流連。

        書的實用性是最爲要緊的,人對書的感情也正是源於此。只是,在那些時日,書籍的檢索是十分不便的。爲了查到想要找的資料信息,常要耗費許多時間。在圖書館裏,拉開由一個個的小長條抽屜組成的索書卡櫃,按照分類規則在一盒一盒的索書卡里找到想要的書,抄下相應的書目和書號,再去書架上取書,而且,管得嚴的圖書館,還只能是由管理員去取書。




        書已被借走是常事,別無他法,只能是輕罵一聲接着找。即便書借到手了,翻看後很可能發現其實並不是自己想要的,那就還得繼續尋。

        那些與書油墨味和書黴味相伴的日子一天天地過去,突然間,信息時代的驚濤駭浪,把電子信息檢索技術和電子書拍到了人們的面前。

        機緣巧合之下,我亦終以計算機技術爲生。整日對着電腦屏幕閱讀互聯網上的信息,與可有無數個拷貝的電子書爲伍,當然不會再有書被別人借走之虞。而且,電子信息檢索技術的高效和精準,更使得信息的獲取變得易如反掌。只是,在享受電子書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少了許多閱讀紙質書的機會,那種手捧書籍閱讀時的厚重質感便也日漸疏離而遠去。

        在電子信息時代,藉助於信息檢索技術,人們在瞬間就能精確地獲取信息,過往的一切閱讀經驗和方式似乎變得無關緊要。甚至,在激進的人們眼中,閱讀紙質書一度成了落伍的行爲。


       起初,人們唯恐被時代拋棄,置紙質書於一旁,埋頭於冰冷屏幕之下的電子書。然而,橫亙於現實和過往之間的閱讀體驗不時交織在一起,一邊是現實中的信息檢索技術和電子書帶來的精準信息和便捷性,另一邊,在已經深深鐫刻於腦海的過往記憶中,紙質書給個體留下的是極富情感的閱讀體驗。這兩種閱讀方式似乎格格不入,電子書的優點正是紙質書的缺點,紙質書的長處也正是電子書的缺憾,想要兼而有之,卻無法集其善者。在現實和過往之間,被撕裂的人們將作出怎樣的選擇?

        對閱讀方式的變化進行審視、思考和心態調整後,這種由矛盾的閱讀體驗而帶來的撕裂感很快就消散了,人們已經就新的閱讀方式及其心理預期形成了共識。

        當需要對海量信息進行高效檢索並精準地抽取相關信息時,在需要對各類信息進行了解性質的快速掠讀時,閱讀電子書、使用搜索引擎對信息進行檢索是必然的選擇,而且,信息的高命中率能使工作得以迅速完成。

        當對某種專業知識進行系統的學習、對精深的學術類著作進行研讀、沉浸於閱讀優秀文藝作品所帶來的心靈感觸時,紙質書的現實存在感給人以穩重安詳的慰籍,傳統的翻動紙質書頁的閱讀方式與人類的生理特點和構造天然契合,隨手的勾畫和批註可將自我意識融入到非常具象的書本之中,這些閱讀過程的愉悅唯有紙質書能夠給予。

        值得注意的是,紙質書,乃至那些原生載於自然材質之上的優秀科技、文化和藝術成果正日益被數字電子化,轉變爲可以被高效檢索的數字信息資料,爲所有人所共享和鑑賞。同樣,每天,巨量涌現在各類電子媒體上的原生數字化信息,其中的優秀作品也會轉化爲載於紙質媒介之上的形態,成爲人們手中的紙質書,更加貼近並感動心靈。

        在信息時代,一方面,激光照排技術大幅提升了書籍印刷技術,書籍的油墨味道已經淡了許多,但源自植物的紙質書依然充滿着自然的清新氣息。另一方面,信息檢索技術和電子書則散發出科技之花獨有的數字化芬芳。這兩者並不是矛盾的,相反,書香更宜人,它們不斷相互適應、融合並昇華,不斷推動着人類文明的積極演進。




發佈了50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3 · 訪問量 9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