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成爲關鍵驅動:解讀Forrester雲計算研究報告(1)

本文是原創,首發於微信公衆號『 Moehoo猛虎



【導讀】正值暮春三月之際,江南草長,定然如往昔,“雜花生樹,羣鶯亂飛”,這也正是雲計算髮展生機勃勃的絢爛景象。


        正值暮春三月之際,江南草長,定然如往昔,“雜花生樹,羣鶯亂飛”,這正是雲計算髮展生機勃勃的絢爛景象。

        在過去的十年裏,雲計算一直是最激動人心的IT技術趨勢和具體實踐,它已經完全地改變了各類企業的IT架構體系,成爲驅動企業核心業務發展的關鍵動力。


        基於這樣的事實背景,在2017年乃至今後一個時期內,雲計算技術的發展趨勢將由哪些關鍵因素所決定和引領?企業的I&O(即基礎設施和運營,Infrastructure and Operations)專家應該如何去適應這些趨勢的發展?中國的雲計算技術應用前景如何?中國公司在全球雲計算生態系統中的影響力又將會如何演變?

        進入2017年以來,這些問題一直是中國IT業界人士研討的核心內容。

        《2017年預測:秉持客戶至上理念的企業將啓動雲計算的第二個十年》(《Predictions 2017: Customer-Obsessed Enterprises Launch Cloud’s Second Decade》) — 這是獨立研究機構Forrester發佈的2017年雲計算髮展的研究報告。這份報告對2017年的雲計算趨勢進行了趨勢分析和預測,對上述問題作出了回答。


        作爲獨立的技術與市場調研公司,有30年曆史的Forrester公司被公認爲可被信賴的諮詢研究機構。

        在過去的3個月裏,對照雲計算的實際發展情況,人們發現Forrester報告中的分析和預測具有相當的準確性,是值得深入研讀的一份研究報告。



蓬勃發展的雲計算市場

        2015年,公有云市場規模爲870億美元。在這份報告中,Forrest預測,2017年底,全球的公有云市場將達到1460億美元的規模。這比Forrester兩年前預計的增速要快,複合年增長率(CAGR,Compound Annual Growth Rate)竟達22%之多。不僅如此,Forrester預計這個數還將持續地增長,到2020年將達2360億美元。其中,公有云基礎設施平臺是增長最快的部分,2017年將達320億美元的規模,複合年增長率更達35%之強,比SaaS市場發展要快。


        Forrester在北美和歐洲企業展開過調查,目前,僅有約28%的I&O負責人表示已經採用了公有云,而佔44%比重的企業正在建設期私有云,還有另外25%的企業要在今後一年內去實施私有云。

        雲計算市場正方興未艾,對IT從業者這個羣體而言,任重道遠。


研究報告的要點

       這份研究報告細緻而全面,覆蓋了2017年雲計算技術發展的重要關鍵點,總體而言,其要點如下:

       一是以超融合(HyperConverged)爲特性的私有云平臺技術將在2017年成型;二是企業級的安全、網絡和容器解決方案將在2017年迅速增長;三是特定地區的、特定行業的雲解決方案提供商將在2017年專注於爲特定羣體提供服務;四是中國力量異軍突起,成爲驅動全球雲計算技術發展的關鍵動力。

       研究報告的名稱是《2017年預測:秉持客戶至上理念的企業將啓動雲計算的第二個十年》,這就開宗明義地明確了觀點:2017年是雲計算蓬勃發展的第二個十年的開啓之年。而這個基本立場和觀點,又是基於這樣一個分析、判斷和認定:2017年,將確立十項雲計算關鍵發展趨勢,整個行業的基本格局就此基本形成。

       逐項地解讀這十項雲計算關鍵發展趨勢,才能夠做到從細節出發進而掌控雲計算的發展趨勢,才能夠全方位地瞭解整個雲計算行業的未來格局,這是是保證今後企業雲計算規劃健康、成熟和穩定的必由之路。


趨勢一:學會控制雲計算成本

       買雲服務的辦法多了,省錢的辦法更多,雲計算成本控制是企業I&O負責人的必修課。

       按次計費、按需計費、預付費、預定容量計費、達成特別的計費協議,用戶可選的計費方式是多種多樣的,這也是2017年的新趨勢。IaaS、PaaS和SaaS的計費模式大相徑庭,這種複雜性催生了各類專用於雲成本管理的SaaS工具軟件(比如,Cloudability、Cloud Cruiser、Cloud Health和Cloudyn),雲服務商也提供這樣的工具(比如亞馬遜提供的工具:Cost Explorer和Trusted Advisor)。

       企業的I&O負責人不能只管技術,必須得學會充分利用成本管理工具,並以此控制雲計算的成本。這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Forrester舉例說:有一位美國大型軟件公司的雲架構師,僅憑每日監控和經常的調整資源等手段,就從原本250萬美元的雲賬單裏“摳出”了30萬美元。



趨勢二:超融合架構協助私有云落地

       雲計算與一般意義上的虛擬化是有所不同的,要成爲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雲計算平臺,還必須要包括高級的虛擬化、標準化、自動化、自服務和資源監控功能等功能。所以,私有云的建設並不簡單,企業私有云建設失敗的原因也多源於此。

       超融合架構(HCI,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預先把計算資源和存儲資源設置好,還提供自動化的設置功能以實現資源的橫向擴展和快速部署,這就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私有云部署的技術門檻問題。

超融合產商正在穩步地提高其私有云產品的供應能力,在2017年,這種趨勢會變得越來越明顯。當企業要建設混合雲時,私有云部分就可以採用超融合架構去完成。

       不要總是期望從頭開始構建私有云,在企業技術資源不足時,這就是一個高成本的選項。既然HCI已經是一種技術趨勢,正在成爲企業私有云基礎設施平臺的可選項之一,那麼,I&O負責人就應該充分考慮這種可能性,特別是如果想得到快速自動的橫向擴展能力,這更會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其實,早在2015年,Forrester在作調查時就發現,在北美和歐洲,約有31%的受訪企業使用了超融合架構去構建私有云,另有約15%的受訪企業也準備在1年內採用此類方案。兩年過去了,超融合架構產商已能提供更成熟的產品技術,與此同時,企業的I&O負責人對此方案的接受度也越來越高,這確實是一種實用而可行的解決方案。


趨勢三:雲服務提供商的區域化

       2017年,AWS、Google、IBM和微軟等大型雲服務提供商會不斷啓動新的數據中心,穩定現有市場,開拓新市場。中國的阿里雲和騰訊雲也野心勃勃地準備進行國際化拓展。

       但是,本地化支持、數據私密性、與本地具體情況相關的合規性考慮,這些仍然是國際化雲服務提供商推廣業務的障礙。

       在歐洲,各類組織都要求把數據存在自己國家裏,正因爲如此,微軟才與本地服務商T-Systems合作,爲德國提供Azure雲服務。同樣,如果想在中國提供公有云服務,國外的公有云提供商必須先與中國本地公司建立合作關係,然後,共同運營公有云服務。在這種情形下,與國際性的大公司相比,區域性的雲服務提供商能夠提供更好的本地化服務。

       大型雲服務提供商正在進軍全球雲市場,但是,他們並不是企業機構唯一的選擇,況且,在某些地區和特定行業,他們提供的服務也並非是最好的。尤其是在歐洲和中國,可以選擇本地的雲服務提供商,很可能會得到更快速的雲服務,但是,一定要在進行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綜合各方情況進行謹慎的選擇,以確保在需要的時候能夠順利地完成多雲部署和混合雲部署。


趨勢四:將既有應用遷移到雲平臺中要謹慎

       Lift-and-Shift遷移方法,即“直接遷移”,是一種既有應用的雲遷移方法,不需要重新設計,將企業內部的應用直接遷移到雲計算平臺之中。

       Lift-and-Shift遷移工具正在不斷演進,這種趨勢確實會使既有應用程序的雲遷移變得更加簡單易行。

       Forrester在報告中明確地表明,多年以來,每次遇到企業想將既有的應用遷移到公有云平臺時,他們的建議都非常簡單:別幹。

       他們認爲,要將既有應用遷移到雲中去,最佳的選擇是以雲計算的特性去重寫這個應用,這樣才能充分地利用雲的彈性。

       但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涌現了許多專事應用雲遷移的產商,他們提供成本低廉的輕量級(主要是指工作負載輕)遷移工具,因此,想要施行“Lift-and-Shift”直接遷移,有越來越多的途徑可以實現,比如CloudEndure和CloudVelox,它們都可以提供經過多次改進的遷移解決方案。

       去年,很多企業開始擴展公有云,計劃把systems-of-record這類傳統應用都遷移到公有云之上。這些項目很多被大型雲服務提供商(ASW、IBM和微軟等)承接了,“先遷移,成功後再變換”這種技術氛圍變得濃了。在這種背景下,2017年,“Lift-and-Shift”直接遷移會加速雲遷移的速度,當然,大量的應用集中進行遷移,這也會降低遷移的成本。

       儘管如此,Forrester仍然堅持自己觀點:“Lift-and-Shift”直接遷移確實是變得越來越簡單,但在具體執行應用遷移的時候,一定要謹慎從事。其實,遷移的花銷還是相當高的;雲服務的價格也仍隨具體情形而變化;而且,最重要的是,對既有應用進行雲遷移,原本預期是有成本收益和性能收益的,但是,如果不充分利用雲平臺架構的技術特性去施以“應用重構”,這種收益就會打折扣。要知道,“Lift-and-Shift”直接遷移確實是最低廉和最簡單的遷移方法,但是,傳統應用現代化的方法有好幾種,這只是其中之一而已,更適宜的“應用重構”會更適應於雲計算環境。

       跟蹤一下“Lift-and-Shift”直接遷移技術的發展,這當然是有益的,但是,如果不加限制地去使用這類方法,原本從應用的雲遷移中獲得的經濟收益就會受限。


發佈了50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3 · 訪問量 9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