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1項目-敏捷實施

S1項目採用敏捷實施方法,分三個迭代完成。之所以棄用瀑布式,原因有三。一是管理原因,業務前期無法參與,先平遷,再根據業務需求,迭代優化;二是公有云Saas,產品適合迭代實施;三是傳統IT學習互聯網,向敏捷靠攏,以此項目作試點。

計劃迭代1和迭代2,將OA系統相關功能遷移,迭代3上線新模塊,同時對遷移過來的功能做優化。設想很美好,實際結果不理想。迭代1消耗了超額的精力,費力不討好,質量不高。算下來時間並沒有節省,小步並未快跑。同時由於前期沒有業務的重複參與,無法獲得認同,通過業務驗收(這點是違反敏捷原則的,是項目的政治原因,不是敏捷的錯)。

S1項目不適用敏捷的原因,在於

  1. 由OA遷移到新系統,因兩個系統本質的不同,導致不能採用增量模式。打個比方,搬家,若A與B結構類似,那可以老鼠搬家,從A原樣放到B即可。先搬一部分,請主人檢查。根據主人實際感受調整後,再搬一部分,再調整。而若A與B結構迥異,且B空間有限,就需要先盤點A一共有多少物品,然後與主人確定B整體佈置方案,再做實施,最後做微調。因此S1項目,需先全面調研、確定完整藍圖方案後,再做實施。而不能先調研迭代1功能,迭代1開發,同時調研迭代2功能,迭代2開發,迭代1測試,迭代1上線,迭代2測試,迭代2上線(若按兩個迭代的話)。換言之,敏捷應存在於開發、測試階段。從項目全週期來看,仍是瀑布式,這也是目前傳統企業IT項目常用的敏捷套路。

  2. 業務對於敏捷方案不配合,有其合理的擔憂

    1. 多輪調研、測試、培訓,意味着業務需分散自己的時間,多輪次參與項目。即是總時間一樣,業務更希望集中一段時間把事情搞掂。一週完成全部業務調研,一週測試全部功能,三天培訓全部操作

    2. 迭代會對功能做調整。擔心之前的培訓白學了,增加學習成本

    3. 擔心質量。迭代1和迭代2,系統遷移完了,實施人天差不多了。到迭代3,乙方縮減資源

    4. 影響使用體驗。迭代1上線,意味着部分功能登錄新系統操作,部分在OA。即使兩個系統的業務無關聯,不會造成斷點,會對業務人員操作造成一定困惑。

  3. 業務成熟度不足夠支撐敏捷。業務對於自己的痛點、需求,沒有想清楚,若不借着項目方案調研階段,做全盤梳理,很多問題想不全、想不細。採用敏捷方案,碰到什麼問題,諮詢業務,業務基於該點回答,不會從系統層面思考如何優化。

  4. 敏捷相較瀑布的優勢,在於試錯成本低(以犧牲迭代成本爲代價),但實際試錯成本並不低。若是自研項目倒還好,發現偏差快速調整,領導層面對此包容,團隊內部容易協調。而商務項目,講究穩紮穩打,按既定計劃辦事。迭代的更改,很容易被乙方定義爲需求變更,或指責爲甲方過錯,將損失疊加回去,導致試錯成本,並不低。只要涉及到多邊關係的項目,敏捷就容易在迭代交接處產生模糊項,需花費額外溝通成本做澄清。

那麼對於B端Saas,是否適合採用敏捷?還是要看具體項目、業務現狀。若對於場景想的清楚、窮舉完全,對於流程、規則梳理清楚,業務具有充分配合意願,IT具備敏捷能力,則敏捷能發揮其獨特優勢。但若是能達到如此的先決條件,採用瀑布還是敏捷,又有什麼太大區別呢?項目目標,大概率都能在既定要求下,順利達成。

 

 

 

發佈了75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3 · 訪問量 9234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