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M- Fusion 使用感受

寫到第五篇時,想到可以以用戶體驗五要素框架,整理成產品體驗報告形式,也算是在做迭代優化了。HRM屬於最廣泛使用的企業級職能產品之一,且與行業、規模無關,組織是人的組織,有人則涉及人力管理。只是複雜程度的不同。從人的生命週期角度,存在選、用、育、留四個階段。從功能模塊上,存在組織、招聘、人事、考勤、薪酬、績效、培訓。總覺得在企業級職能產品中,HRM是相對獨立且簡單的。ERP沒個五六年做不了顧問,而HRM有三年經驗,就可以稱之爲資深了。一是業務方單一,對接HR部門,業務不復雜,場景、流程通用型高;二是架構易把控,涉及較少對接系統;三是業務語言的相對通用型,換一家公司,人力資源的數據字典相差不大。聽說workday之所以能快速複用,是因爲國外企業的職能化水平更高,人力資源的概念都是一致的。困難點上,一是數據,可以想到員工數據可以整理到讓人崩潰,不過又有哪個項目數據不是個大問題;二是業務方不好對付,總覺得跟hr打交道,很難扯皮佔得上風。不過這些專業系統,業務方各各強勢。試試CRM的銷售或SRM的採購,牛掰。我在想我是乙方,還不如就堅持說不在範圍內不做,超需求,技術上做不了,不解釋,一開口辯論就還不上嘴了。

  • 戰略層

    • 產品目標:搭建集團級/公司級人力資源管理業務平臺

    • 用戶需求:痛點,部分功能缺失,excel&郵件收集、維護;部分功能在OA以電子流方式承載,數據流斷點多,流程割裂,手工量大;無法支持全球化業務;職能化水平低;數據質量差,維護成本、處理成本高;無移動辦公;無互動平臺

  • 範圍層

    • 功能模塊

      • 核心人事:組織,組織架構樹通過部門樹體現;職務體系,職務job用於定義、區分不同工作種類和性質的人的集合,崗位postion面向人,用於審批關係判斷;人員管理,員工工號的編碼規則,人員全量信息管理;自助查詢,員工自助查詢,哪些個人信息可以維護。直線經理查詢,可查看下屬的信息範圍

      • 績效管理:目標計劃,某季度提交目標,經審覈後定稿;績效考覈,支持參評人/矩陣經理評估,設定矩陣審覈權重

      • 薪酬薪資:薪酬管理,定薪、調薪;薪資管理,梳理薪資要素、要素計算規則、薪資類別;薪資支付;員工自助查詢薪資信息

      • 考勤假期:考勤記錄查詢,申請(請假、外出、補籤),異常查詢與處理,假期餘額與賬單

      • 培訓:課程報名;考試評估;內部教師庫、課程表

      • 招聘:需求申請;崗位發佈;面試&offer;內部推薦;校招;人才庫

  • 結構層

    • 業務流程:新員工入職、新員工轉正、休假、部門內調動、跨部門調動、晉升、降級、離職、合同續簽

    • 數據架構:HRM模塊間的信息相對獨立,主要是各模塊對於薪資統計的信息流轉;公司、部門、崗位、人員,作爲數據源,應分發給幾乎所有應用系統。或作爲主數據提供給消費方。系統涉及到三個要素,用戶、組織、權限,應來自HRM;審批與oa集成;

    • 頁面跳轉

  • 框架層

    • 界面設計

    • 導航設計:老外產品部分設計很難習慣,例如點擊取消才能返回上一頁面,而我們習慣左上角的返回。

  • 表現層:醜就是了,如果沒有國際化考慮,不用買外國系統了,saas可以考慮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