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種跡象表明:中國3G即將商用!

編者按:
  3G商用的呼聲由來已久,但每次都只聽雷聲不見下雨,原因在於3G標準與產業化均未成熟,因此,反對3G的聲音不絕於耳。
  近日在北京舉辦的3G在中國全球峯會上,政府官員又一次給產業界人士帶來了利好消息,3G第三階段的測試已經完成,結果將公佈於衆。具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TD-SCDMA標準無論是理論上還是產業鏈上都已達到商用要求,具備了商用條件。
  好消息還不止於此,北京更是將3G建設列爲“十一五”期間電信發展規劃之中,欲以2008年奧運爲契機推動3G商用。業內人士以奧運爲熱點,推斷3G商用必須在近期上馬,才能保證到時爲各國來客提供成熟的3G服務。
  近來,完成了3G網絡規劃的各運營商也在小心翼翼地進行着3G試商用的嘗試。種種跡象表明,阻礙3G商用的瓶頸已越來越少,爭議也越來越少。當所有問題不再成爲問題的時候,3G商用還要等什麼?

第一章  產業條件日臻成熟

  中國3G從四顧迷茫走到今天的初現朝曦,一方面是感受到運營商的急迫和廠商的躁動;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此前一直困擾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標準”問題,經過幾輪測試已經達到了商用要求,產業化也不再會成爲問題。
  至此,3G商用的上層建築已經架構成熟。

北京首當其衝
  截至2005年2月4日,全球48國家中已頒發了134張WCDMA牌照,除了目前已在31國家投入商用的64個WCDMA網絡,還有9個商用網絡正準備投入使用。而CDG 2005年3月的數據表明,在全球55個國家中的112個CDMA 2000運營商,目前除已推出商用的18個CDMA2000 1xEV-DO網絡,還有18個此類網絡正預備推出,另外5個CDMA2000 1xEV-DO網絡處在試驗狀態。
  中國3G商用還處於半遮半掩之中,人們擔心中國將與世界通信潮流脫節。
  就在業內爲何時上3G而紛爭不已時,9月20日,北京“十一五電信業規劃”卻明確提出,將在“十一五”期間上3G。
  據內部人士透露,按照信產部的要求,《北京市“十一五”電信行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已完成初稿,並已上報信息產業部。《規劃》(初稿)中提出“要充分考慮2008年北京奧運會對北京市電信行業發展的影響”,要藉助奧運等特殊機遇,發展第3代移動通信。
  這是除信產部外,地方通信業規劃中第一次提出要上3G。
  在今年6月於北京舉辦的3G國際峯會上,信息產業部副部長奚國華更是公開表示:“3G系列的標準、起草、制定工作也已取得了積極的進展。目前,從各方面的情況來看,中國發展3G的條件已基本具備。今年我們將會同有關部門,提出決策建議。”
  這還不是最好的消息!真正表示中國3G即將商用的好消息來自電信研究院。
  信息產業部電信研究院政策研究所所長陳金橋透露,政府部門現已委託電信研究院開始研究進入3G時代以後的收費方式和資費政策。由此,業內知名人士分析認爲,從TD-SCDMA的試演,到3G時代的資費政策研究,中國3G商用已經從論證進入倒計時階段。

外場測試結果令人振奮
  3G能否商用,技術成熟度是關鍵。隨着信息產業部對3G技術測試的結束,其結果已表明,無論是TD-SCDMA,還是WCD-MA和CDMA 2000,在技術上都已經達到了商用的要求。爲中國自有標準苦心經營了7年的政府相關部門終於有了攤牌的底氣。
  中國3G牌照遲遲不發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於中國政府希望能夠有更多的時間來開發自己的TD-SCDMA通信標準,以在性能和穩定性等方面趕超歐洲的WCDMA標準和美國的CDMA 2000 標準。雖然,政府部門曾經宣佈將允許通信運營商自行選擇採用何種3G標準,但顯而易見,爲了擺脫對國外技術的依賴,增強本國企業的競爭力,任何一個國家的政府都會希望自有產權的技術標準得到推廣。
  現在的結論是,國產3G標準TD-SCDMA在2005年將完成所有測試,解決一切可行性問題。
  2004年,信息產業部組織就實施了全球規模最大的3G技術網絡試驗,並在北京、上海、廣州建設了近300個基站和7套業務應用平臺,對涉及3種技術標準的系統設備、業務平臺和終端產品全部進行了測試。
  測試結果將於近日公諸於世。
  從測試結果來看,同兩年前的第一次測試相比,WCDMA系統設備整體上功能更完善、穩定,多數終端功能完善,穩定性比較好;少數終端成熟水平低或兼容性稍差;系統與系統、系統與終端、終端與業務平臺間的兼容情況較好;可視電話等視頻業務存在的互操作性問題,在試驗後期得到較大改善;容量和覆蓋等無線性能指標較好。
  而對於核心頻段CDMA2000 1X和HRPD技術,總體測試情況較好。1X和HRPD系統功能、業務均比較完善,系統和終端兼容性情況良好,無線網絡性能指標良好。
  國產3G標準TD-SCDMA也在測試中展示出良好的性能。參加測試的TD-SCD-MA廠商大唐、普天、中興提供了全套的無線網絡設備,大唐還提供了測試手機。
  此次試驗的主要負責人、信息產業部電信研究院副院長曹淑敏介紹說,目前3G技術已經基本成熟,終端也進入相對豐富期,比第一階段測試結束後的結論有了很大進步。
  這個結論基本肯定了TD-SCDMA具有獨立組網的能力,打破了此前業界對TD-SCDMA獨立組網和大區覆蓋技術能力的質疑。特別是這次測試當中對芯片的測試,大大加速3G替代CDMA終端的進展。
  最重要的是,從產業的整個進展來看,系統設備、終端、芯片都有了很好的發展,尤其是通過近兩年的快速發展,從系統設備上來說,已經形成了4套比較完整的TD-SCDMA的網絡解決方案,主要是接入網和核心網的配套。芯片方面有3家國內企業和3家合資和國內公司參與,這種有效競爭的局面也將有利於TD-SCDMA芯片的下一步發展。另外,終端方面也獲得了羣體性突破,有20款終端參加了今年全面的網絡測試,爲整個TD系統的驗證提供了很好的保證,目前除了基本的語音和數據領域外,已經實現了視頻點播、在線電視、Web瀏覽以及高速下載。

第二章  3G商用將極大地帶動應用

  業界對3G該不該商用的爭議還在於擔心沒有市場需求。但事實上,現在中國通信產業增長速度放緩,亟需有新的業務帶動增長,同時藉助2008年奧運的東風,北京必須與世界通訊接軌,保證通訊能力。有廠商甚至認爲,如果想在奧運時提供成熟的3G運用,現在開始3G商用已經有些倉促。

奧運是3G推廣的最佳時機
  中國3G遲遲不上,另一個重要的因素是擔心如果沒有市場需求,辛苦投資建起的3G網絡會如一條沒有汽車行駛的高速公路,浪費資源。事實上,中國通信產業目前增長速度放緩,急需3G 來引領中國通信產業走出增幅放緩的態勢。
  據信息產業部公佈的數據,中國通信產業與往年高速增長的情況相比,已處於一個明顯的低谷。今年1~4月,全國通信業務收入累計達2035.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9.5%。其中,電信業務收入1848.8億元,增長9.8%,總體增長趨緩。
  除了固定電話用戶和數據通信等方面保持較快增長外,移動電話用戶、固定資產投資較去年同期都有所下降。2005年1~4月,全國移動電話用戶累計新增1888.7萬戶,達到35371.1萬戶。月均新增472.2萬戶,遠低於2004年月均新增540.6萬戶的水平,總體上也低於近幾年的同期水平。
  產業化人士認爲3G將是帶動中國電信業增長的絕佳機會。同時,在2008年奧運會期間,將會有很多國家的人士來到中國,他們都需要國際漫遊服務,而奧運會本身也需要高速數據和更多的視頻,這就需要此時的北京建有相當規模的3G商用網絡。
  愛立信大中華區總裁馬志鴻在接受《IT時代週刊》記者採訪時說,2008年奧運會即將來臨,3G商用已是箭在弦上。“中國電信市場現在增速放慢只是暫時的現象,隨着3G業務的應用,前景會依然光明。”
  諾基亞(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裁何慶源則認爲:“中國3G發展比當時GSM的商用速度要慢。如果今年年底發牌照,真正到商用要到明年年底,再加上一些網絡的優化,還有內容的整合,真正大規模商用要到2007年年終纔會實現。這樣的進度對於2008年奧運會而言的確有些晚了。”
  奧運通常會促成新技術的大規模運用,比如在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上,互聯網的發源地美國的相關運營商特意第一次在奧運會上使用互聯網。而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上,澳大利亞電訊公司建設了奧運會歷史上最爲龐大的通信網絡。
  所以業內人士認爲,如果以奧運爲終點倒計時,中國政府最有可能在明年上半年發放3G牌照。而西門子中國區CEO郝睿強在參加歐盟中國峯會時表示:“中國政府將於明年上半年發放3G牌照。當然,目前的所有預測都沒有絕對把握。”

亞洲近鄰已嘗甜頭
  儘管目前在3G商用網絡上提供的服務絕大部分都是2G和2.5G網絡上已經有的業務,但是一些新的、能夠更好地發揮3G網絡優勢的業務,可以成爲運營商拉動市場需求的有效手段。因爲需求很多都是潛在的,潛在的需求沒有被發現,通過企業引導,讓消費者產生需要,在這個基礎上去引導和培養市場。
  這一點通過中國的亞洲近鄰已得到證實。
  2002年下半年,韓國SKT公司推出基於CDMA2000 1xEV_DO網絡的June業務,通過該業務,用戶可以隨時隨地觀看欣賞TV節目和VOD,可以欣賞戲劇、娛樂、新聞、健康、交通信息、旅遊等多種類型的電視節目。現在,基於EVDO網絡的各種移動增值業務已經成爲SKT吸引用戶最重要的手段。
  而在日本,KDDI公司提供的整首音樂下載業務也引來大批客戶,在推出業務之後短短的3個月之內,KDDI的“chakuuta-full”整首音樂下載業務的下載量就突破300萬次,成爲了KDDI增長最快的移動增值業務。
  事實上,這種整首音樂下載業務此前曾在2.5G網絡上推出過,但效果不理想。原因是受到2.5G網絡傳輸速度的限制,比如,在2.5G的GPRS網絡上推出該業務的話,一首2.5M的MP3可能要下載十幾分鍾,而在1xEVDO的網絡上,利用特定的音樂編碼格式,下載時間可以控制在30~40秒。而這種高速下載,是2.5G不具備的。
  在市場需求的高速拉動下,加快了3G商用的進程,據瞭解,目前大部分3G牌照持有者還是把3G特色業務作爲未來發展的重點,其中最重要的是移動視頻業務。NTT DoCoMo、和記黃埔以及Vodafone公司都把視頻電話作爲主推業務。儘管目前WCDMA運營商還沒有在這些業務上賺到錢,但是它們推出這些3G特色業務最主要目的不是依靠這些業務盈利,而是利用差異化的服務形成品牌效應、吸引用戶,同時也爲未來的業務模式打下基礎。
  愛立信預計,全球移動用戶在2005年將增加到16億,市場對更大網絡容量的潛在需求變得強大,渴望各種新業務能儘快出現。消費者對3G業務的興趣正是3G發展的拉力。根據市場數據公司的預測,到2010年,3G數據服務的每戶平均消費爲30美元/月,到2010年,非話音服務將佔3G服務整體收入的66%。
用戶對3G業務的渴望,不但給運營商打了一針強有力的興奮劑,也給產業鏈上各利益集團增添了信心。

第三章  發牌立即商用

  產業鏈對3G的渴求,政府主管部門都一一看在眼裏。在經過數年的籌備後,大門終於開了一條縫。
      中國電信祕密測試3G系統,投資10億籌建第2張全國性的3G網絡,還購買了3萬部CDMA終端,啓動3G市話服務;中國移動亮出3G底牌後,緊接着信產部就批給中國移動3G號段———159號段;TD-SCDMA實驗網在北京搭建成功,網絡信號已覆蓋北四環望京至健翔橋一帶……

運營商網絡規劃完畢
  3G發展得怎樣,網絡質量是重中之重,沒有良好的網絡質量支撐,再好的業務也無法實現。在3G技術已成熟的前提下,國內運營商在網絡規劃方面展開角力。
  據瞭解,中國電信集團公司已將各省公司上報的數據進行了彙總,統計工作已接近尾聲。一位參看過方案的中國電信集團高級工程師透露,根據先期的規劃估計,中國電信計劃投入約700億人民幣用於打造一張採用WCDMA制式的全國性3G網絡。這部分資金將分5年全部投完,其中第一年的投資佔到總投資的50%。
  來自中國移動內部的消息顯示,中國移動已經完成了初步3G網絡建設規劃,明確在獲得移動牌照後分3年將現有的2.5G網絡升級爲3G網絡。其網絡建設計劃爲:獲得3G牌照前應逐步擴大規模建設現場試驗網,在試驗網的本地網內實現連續覆蓋,爲試商用奠定基礎,一旦獲得運營許可即可投入商用。
  目前,中國移動的3G規劃分3個區域。一類地區包括北京、上海、天津、廣東、浙江、山東、福建、江蘇、河北9個省市;二類地區包括遼寧、山西、陝西、四川、重慶、湖南、湖北等12個省市;三類地區爲剩下的10個省市。各個地區幾乎都有設備廠商協助制定規範,如廣東爲愛立信、海南爲諾基亞和華爲。
  據瞭解,目前各省公司的計劃已經彙總到集團公司。以上海移動爲例,主設備投資共25億,平均每年8個多億。除此之外工程投資預計花費約1.8億元人民幣,而傳輸網的投資相當於主設備投資的三分之二到四分之三左右。
  在這兩家運營商大張旗鼓進行3G網絡規劃時,中國網通也加快了追趕的腳步。
  2005年5月,中國網通啓動了WCD-MA外場四地互通測試。這是在去年四地互連(上海、濟南、北京、鄭州)的基礎上,更進一步的互連規劃測試。其目標是將四地試驗網逐步接到網通的現網中。並且,爲減輕網通研究院測試工作的壓力,網通集團還正式確立山東通信爲3G業務測試分點,一批廠商的設備和業務業已進駐山東通信測試點,包括中興的WAP、下載、流媒體;西門子的WAP、流媒體;NOKIA的短信、彩信;愛立信的位置業務等。
  目前,這幾家電信運營商的網絡規劃已接近尾聲,他們在接受《IT時代週刊》採訪時說,只要3G牌照一下來,就能保證3G馬上商用。

運營商悄然進入試商用階段
  2005年8月30日,TD-SCDMA產業聯盟負責人向本刊透露,一張採用國產第3代移動通信標準TD-SCDMA制式的應用示範網將於年底前建成並投入應用。一些普通用戶將有望在這張示範網內有限制地使用3G手機。
  這張應用示範網的搭建,意味着我國3G業務已進入到“準試商用階段”。和此前由專業工程師測試使用的實驗網不同,這張應用示範網將負責承擔部分試商用的作用。部分普通用戶可在一定範圍內,率先使用3G手機,並提供相應的測試體驗。在3G牌照發放之後,該網絡將升級爲試商用網。
  作爲設備製造商之一的鼎橋通信曾向本刊記者透露,目前在北京,望京至健翔橋一帶已經被3G信號所覆蓋。
  事實上,不等牌照發放,各大運營商在局部範圍內已經悄然開始試商用。
  天津聯通的CDMA1X增強型網絡是聯通全國第一張3G試驗網。據瞭解,通過該網絡終端,上網速度可以接近2M/S峯值的CDMA1X增強型網絡已經在天津濱海新區開始使用,這個充滿神祕色彩的CD-MA1X增強型網絡已經與3G網絡無異。目前,這個網絡可容納用戶1萬個。
  儘管聯通此後否認這個網絡已開展放號業務,但從此前上海聯通在F1和世乒賽等重要賽事上,對3G試驗網進行的練兵,以及在北京、上海和廣州等地進行的3G試驗網的試驗來看,聯通早已按捺不住。
  與聯通的不聲張相比,中移動在3G的態度上就大方了許多。8月10日,中移動董事長兼CEO王建宙在公佈中國移動(香港)有限公司2005年中期業績時一反常態,此前他對3G的問題一直非常謹慎,但此次王建宙卻大方表示,中移動已確定將選用WCDMA作爲3G標準,目前已在進行相關的技術試驗。
  據瞭解,中移動在3G的部署中,投資於無線網絡的資金達到60%~70%。中移動如此高調且明晰地表述自己的3G網絡演進路徑,表明中移動已經在着手向3G網絡遷徙。
  動作更大的是中國電信。2005年8月31日,僑興環球電話公司向本刊記者表示,旗下子公司惠州僑興電訊工業有限公司與中國電信設於雲南省的4家分公司已簽訂了購買協議,將爲這4家公司提供3萬部CDMA無線市話,而這種產品使用的是3G頻段,目前,第一批設備已經送出。
  另一固話運營商網通則以重慶作爲試點,沒有任何宣揚,重慶網通在2005年上半年完成了3G網絡佈局。重慶網通總經理楊俊透露,只要3G牌照一發,網通將很快爲重慶用戶提供3G業務。
  這些蛛絲馬跡證實了中國3G已經成爲各大運營商的爭奪目標。正如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技術部副總經理楊志強在接受採訪時興奮地說:“此時,3G真的到來了。”
  當所有問題不再成爲問題的時候,3G商用還會等多久呢?

明年初3G啓動
  現在僅有的疑問都集中在中國何時會發放3G牌照。
  外界一直相信,中國政府遲遲不發放3G牌照的主要原因,是在等待中國自主開發的3G標準TD-SCDMA的成熟。現在,這個問題已不復存在。
  目前惟一能影響3G牌照發放的就是有關電信業再次大重組的不確定因素。自去年以來,中國電信業的重組風聲越傳越盛,冒出了“四合二”、“六合三”、“分拆聯通”等諸多版本。
  當前,國資委已經對一些行業的中央直屬企業進行了合併重組,而電信行業重組更是保證國有資產保值增值、避免重複建設的重要舉措,只是因爲當中涉及的體系比較複雜,牽扯的利益衆多,一時難有定案。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3G牌照的發放。
  另一個被外界忽略的因素是國家“十一五”規劃的編制。儘管從目前參與“十一五”電信規劃制定工作的專家觀點來看,3G在“十一五”期間佈署已是板上釘釘。但跨越2006~2010年的“十一五”規劃是國家發展戰略大計,要到明年3月提交全國人大審議通過。
  屆時,我們就會等到期待已久的結果。

發佈了25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1 · 訪問量 10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