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靜態路由的原理和配置

本文轉自https://blog.csdn.net/caodao2015/article/details/100955837

一原理

1在講靜態路由之前我們先來講講路由表:
路由表的定義:
1.路由器中維護的路由條目的集合
2.路由器根據路由表做路徑選擇
路由表的形成
直連網段:配置IP地址,端口爲UP狀態,形成直連路由
非直連網段:自己身上的是直連網段,別人身上的是非直連網段
2靜態路由

靜態路由,一種路由的方式,路由項由手動配置,而非動態決定。與動態路由不同,靜態路由是固定的,不會改變,即使網絡狀況已經改變或是重新被組態。一般來說,靜態路由是由網絡管理員逐項加入路由表。
1.優點:
使用靜態路由的好處是網絡安全保密性高。動態路由因爲需要路由器之間頻繁地交換各自的路由表,而對路由表的分析可以揭示網絡的拓撲結構和網絡地址等信息。因此,網絡出於安全方面的考慮也可以採用靜態路由。不佔用網絡帶寬,因爲靜態路由不會產生更新流量。
2.缺點
大型和複雜的網絡環境通常不宜採用靜態路由。一方面,網絡管理員難以全面地瞭解整個網絡的拓撲結構;另一方面,當網絡的拓撲結構和鏈路狀態發生變化時,路由器中的靜態路由信息需要大範圍地調整,這一工作的難度和複雜程度非常高。當網絡發生變化或網絡發生故障時,不能重選路由,很可能使路由失敗。
3默認路由
默認路由,是對IP數據包中的目的地址找不到存在的其他路由時,路由器所選擇的路由。目的地不在路由器的路由表裏的所有數據包都會使用默認路由。
這條路由一般會連去另一個路由器,而這個路由器也同樣處理數據包: 如果知道應該怎麼路由這個數據包,則數據包會被轉發到已知的路由;否則,數據包會被轉發到默認路由,從而到達另一個路由器。每次轉發,路由都增加了一跳的距離。
如果沒有默認路由,那麼目的地址在路由表中沒有匹配表項的包將被丟棄。 默認路由在某些時候非常有效,當存在末梢網絡時,默認路由會大大簡化路由器的配置,減輕管理員的工作負擔,提高網絡性能
4交換與路由對比
1.路由工作在網絡層
2.根據“路由表”轉發數據
3.路由選擇
4.路由轉發
交換工作在數據鏈路層
5.根據“MAC地址表”轉發數據
6.硬件轉發
5靜態路由和默認路由的配置:
1.靜態路由的配置
Router(config)#ip route network mask {affress | interface}
其中各個參數的含義如下:
network:目的網絡地址
mask:子網掩碼
address:到達目的網絡經過的下一跳路由器的接口地址
interface:到達目的網絡的本地接口地址
2.默認路由的配置
Router(config)# ip route 0.0.0.0 0.0.0.0 address
其中各個參數的含義如下:
“0.0.0.0 0.0.0.0”:代表任何網絡,也就是說發往任何網絡的數據包都轉發到命令指定的下一個路由器接口地址
*address:到達目的網段經過的下一跳路由器的接口地址

發佈了1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1 · 訪問量 6159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