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大熱點技術領域發展趨勢分析

10大熱點技術領域發展趨勢分析
當前,在亞太乃至全球電信市場,最熱門、最受大家最關注的技術和業務是什麼?是3G、IMS?還是IPTV、手機電視?其未來的發展趨勢如何?在光網絡、網絡安全、手機終端、OSS等傳統領域,又有什麼新的發展和機會?除此之外,無線寬帶、運營級以太網等新興領域,也聚集了越來越多關注的目光。
  3G:全球起飛 中國等待

  2006年進入年底,3G對於中國來說註定還是一個可望而不可及的事物。與之相對應,WCDMA和CDMA2000在全球正在呈現可喜局面,這表現在用戶不斷增加,向更大帶寬的不斷升級等。對於中國來說,唯一牽動人心的是TD-SCDMA的發展,TD-SCDMA的測試終於出現轉機,面向國內五城市的放號測試結果將決定牌照時間。

  對於WCDMA而言,目前全球75%的WCDMA執照持有者已推出WCDMA商用網絡,已經有123張WCDMA網絡投入商用之中,目前全球總用戶數已經超過了8000萬,在過去2個多月時間內的新增用戶數量就高達1100萬。這表明WCDMA已經完全成熟起來,其增長速度超越歷史同期GSM的發展速度。

  除了積極建設WCDMA網絡之外,運營商也開始日益關注HSDPA或者HSUPA這樣更高速率的技術。據GSM協會統計,僅僅在過去兩個月時間內全球HSDPA商用網絡數量再次增加了30%,目前37個國家推出的商用HSDPA網絡已達到了59張之多。而且這種快速增長的態勢還會繼續持續下去,預計到2006年年底,全球商用HSDPA網絡數量將有望突破85張。

  對於CDMA2000而言,據CDMA發展集團數據,截至2006年第二季度,3G CDMA2000用戶數量突破了2.75億。CDG還指出,CDMA2000 1x EV-DO用戶隊伍繼續壯大,第二季度新增600萬新用戶,全球用戶數量達到3600萬,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一倍多。

  在中國,TD-SCDMA無疑更受到關注。根據最新消息,從11月15日起,北京、上海、青島、廈門、保定五個城市將陸續有2萬專業用戶,開始使用TD-SCDMA手機,這表明TD-SCDMA試驗重點正進入最後階段。根據TD-SCDMA產業聯盟的說法,目前爲止TD-SCDMA的測試結果非常正面,全網特別是在系統設備和傳輸網絡方面整體性能良好。

  伴隨着3G的發展,全球設備商也在經歷新的洗牌。愛立信收購馬可尼、阿爾卡特和朗訊合併、諾基亞和西門子的合併、摩托羅拉和華爲的合作、北電將UMTS部門賣給阿爾卡特等都是如此。可以看到,設備商的併購重組也反映出了融合不斷繼續,3G領域競爭不斷加劇的趨勢。

  不管如何,3G都是移動運營商不能繞過的技術。在全球3G大規模商用的時候,國內3G一拖再拖,已經失去了大好的發展時機。業界已經得了3G疲勞症,即使哪一天3G牌照真的發放,已經不能令人興奮了。

  IMS:前景誘人 但仍然需要等待

  IMS可謂給運營商勾勒了一副誘人的前景:提供豐富、靈活的IP多媒體業務,構建固網移動融合網絡,幫助運營商奪回業務的控制權等等。然而,由於IMS仍然在發展之中,種種挑戰還需要面對和解決。因此,從現在來看,雖然IMS很誘人,但仍然需要等待。

  IMS的優勢已經說了很多了,但挑戰也不少:整體上看,IMS真正要實際運營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包括IMS引入的驅動力、產品開發、網絡組織架構、編號、終端定製、後臺支撐等;IMS設備的可靠性、穩定性、組建大網的能力仍不盡人意;IMS在固網的應用還受限於網絡的接入控制能力;IMS技術本身面臨P2P等因特網技術和商業模式的挑戰……

  所以,IMS還是在初級階段,雖然運營商都將它列爲重點關注對象,但要談到具體部署可能還是早了點。比如中國的固網運營商,都在忙着進行固網智能化,也就是軟交換。利用固網智能化,固網運營商可以簡化網絡管理,推出更多業務、加強業務營銷等。而IMS呢,可能是下一步工作吧。

  再說軟交換與IMS的關係,中國電信的觀點總結的可能比較實際:如果說模擬交換網是第一代技術、數字交換網是第二代技術的話,那麼軟交換就是向IMS過渡的重要階段。PSTN是發展的基礎,軟交換是一個不可逾越的重要階段,而IMS是最終的目標架構,三者將先後出現在網絡中,長期共存,最終統一於IMS。

  國內運營商對於IMS的發展應該有更多的自己觀點,這方面美國運營商Verizon的做法可以借鑑。Verizon今年8月與思科、朗訊、摩托羅拉、北電和高通成立IMS研究組,針對自身情況,結合融合大勢,推出了名爲A-IMS的標準,有望很好地彌補IMS漏洞,加快IMS的商用。

  據國外一個知名諮詢公司預測,到2011年IMS的商用纔會達到一個頂峯,IMS帶來的收入也會令人失望。到了2011年,全球IMS產生的收入預計達45億美元,換算成人民幣大約爲300多億。看來,IMS的發展還是任重而道遠呀。

  IPTV:難道剩下的只是信心?

  這兩年,在許多諮詢公司或調研機構發佈的報告中,全球IPTV市場總是以“快速增長”、“市場巨大”、“未來前景無限”等字樣出現,給出的數字更是讓人信心十足。可事實確實如此嗎?或許,歐洲、美洲甚至於亞洲的其它國家市場我們無法考證,但至少在中國,我們看到的似乎與這些預測有些出入!

  在這裏,我們看到更多的是“不確定”、“前景不明朗”等字樣。許多對IPTV給予厚望,並在這一業務上投入巨大精力的設備商們並未從中得到太多收穫。引用行業內一些人士的說法,這些設備商現在收穫的或許更多的只是“案例”和“經驗”,而不是合同和收入。有些分析機構甚至將IPTV列入了最不值得期待的業務隊伍中。原因無非是監管問題、版權和內容保護問題、標準問題等,這些問題都不是短期內能夠解決的。因此在未來的幾年內,IPTV還無法帶給大家足夠的信心。

  儘管如此,中國的兩大固網運營商在IPTV業務的準備和開展上還是熱火朝天。其原因十分簡單,IPTV在短期內不可能創造出可觀的利潤,但在未來,它卻讓運營商寄託了太多的希望。而且,IPTV還被賦予了保持用戶和吸引新用戶的特殊使命。電訊盈科(PCCW)在IPTV業務的開展上已經見到了這樣的效果,這爲中國的運營商在投資這一業務上的信心增加不少。

  與此同時,作爲一項新的業務市場,如果一家電信運營商不盡早進入,那麼很可能意味着幾年後進入這一市場的門檻會被提得很高,甚至會喪失進入這一市場的機會,因爲如果你不做,會有其它人來做。從這點來看,又有哪家運營商敢輕言放棄這一市場呢?即使是冒着風險,也是要嘗試一番的,這也是爲什麼一些運營商在開展IPTV業務之初,常常是“賠本掙吆喝”。

  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這兩家在寬帶市場上處於壟斷地位的運營商都把IPTV作爲一項戰略性的業務進行準備。今年9月1日,上海電信正式開通IPTV業務,成爲繼哈爾濱之後第二個IPTV規模商用的大型市場。

  這兩大城市的IPTV業務在今後一段時間內運營的好壞,從某種意義上看會影響運營商甚至整個業界對IPTV的信心指數。下一個正式規模商用的城市會是哪個,我們現在還無法預測,然而,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爲IPTV進行的業務和網絡的測試,以及對整個網絡進行的改造和升級還在如火如荼地進行當中。

  另外,專注於IPTV的設備商這兩年雖然實在的收穫並不多,但也收穫了許多訂單之外的東西。經驗、更爲完善的解決方案、甚至於標準。因此中國IPTV市場,相信留給整個業界的會是一個長遠的規劃和打算,而不僅僅是心理上的“信心”。

 
  手機電視:“風物長宜放眼量”

  2006年10月24日,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正式頒佈了移動多媒體廣播行業標準(CMMB)(即通常所說的手機電視標準),標準於今年11月1日起實施。CMMB包含了傳輸技術、視頻、音頻、信道傳輸、協議等其他組成部分。作爲標準核心部分、也是一直爲業內關注最多、爭議最大的傳輸技術已基本確定採用廣電系統自主標準STiMi,這也意味着此前沸沸揚揚的國內手機電視標準之爭終於落下帷幕,基於電信網絡的技術標準的“靠邊站”,也使得無論是國際還是國內,“廣電路線”都佔據了上風。

  其實,從國際範圍來看,在手機電視的實現方式上一直存在着“兩條路線”之爭:一條是“廣電路線”,即採用廣播方式傳播電視信號,可以通過衛星實現信號覆蓋,也可通過地面網絡進行覆蓋。比如歐洲流行的DVB-H和日本、韓國的S-DMB(衛星移動廣播)及韓國推廣的T-DMB,以及美國高通主導的Media-FLO就是其中的代表;另一條路線則是基於移動通信網的“電信路線”,即通過電信移動網絡傳輸手機電視,主要採取的是流媒體數據傳播。近兩年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分別在國內部分地區開通的基於流媒體的手機電視就是其中的典型。

  雖然此次公佈的CMMB標準並非強制性國標,而只是指導性標準,並且此次發佈的也只是標準的“第一部分”,也就是說,未來該標準還將有一個逐步完善的過程,後續的標準將陸續發佈。但不少分析人士指出,儘管目前該標準不具有強制性,但日後隨着標準體系的完善,它有很大的可能將“升級”爲強制標準。另外,推薦性標準雖然沒有強制力,但有時推薦性行業標準會由主管部門以行規的形式執行,實際上也會起到強制性的作用。

  從積極的意義上來看,此次手機電視國標的公佈非常及時,與此前一拖再拖的數字電視地面傳輸標準、IPTV標準,以及電信行業3G標準的難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對於一個剛剛起步的市場來說,標準的儘快確定無疑將促進產業的快速發展。但圍繞着標準的制定過程,質疑甚至批評的聲音也不在少數。事實上,很多來自電信系統的專家都認爲單由廣電制定標準並不合適,一方面手機電視這一新興業務產業鏈中既有影視內容商、有廣電運營商,也有移動運營商、終端廠商,橫跨了電信、廣電兩個行業,到底由誰監管仍未確定;而另一方面,相對較缺少市場競爭經驗和能力的廣電怎麼來開啓手機電視這一廣闊的市場,業內同樣表示擔心。

  雖然從技術上來看,在目前情況下,採用廣播的方式做手機電視可能是個更好的選擇,但無法否認,廣播傳輸也有着難以逾越的不足――只能單向傳播,無法接收來自用戶的上行信息。其次,在用戶的管理、計費、市場推廣等方面,廣電運營商也具有難以彌補的缺陷,而這些欠缺,恰恰正是電信網絡固有的優點。

  除此之外,在終端方面,國際主流標準的背後都有手機廠商的支持,比如T-DMB背後的韓國三星、LG,MediaFlo背後的美國高通,DVB-H背後的諾基亞,MBMS背後的愛立信。手機電視要推廣,就不可能把這些廠商摒棄在外,畢竟手機電視首先必須是手機,誰會把沒有通話功能的終端24小時帶在身邊?除了手機又有什麼終端能夠在國內擁有5億用戶?

  根據諮詢公司的預測,到2010年我國手機電視用戶將超過2000萬戶,這是一塊很大的蛋糕,自然誰都想分一口。無論是電信還是廣電都應該秉持開放和團結的心態,鼎力合作,才能將蛋糕越做越大。希望在手機電視後續標準的制定當中,大家都能夠拋棄“門戶之見”,把眼光放遠一點,這樣纔是我國手機電視產業之大幸。

  光網絡:市場令人期待

  從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至今,全球光通信市場先後經歷了高速增長、蕭條到近年來恢復增長的過程。全球光網絡設備市場在2000年達到最高峯――300億美元,2003年跌入谷底,僅有83億美元,2004年則恢復到98億美元。所以2004年可以說是轉折之年,從這一年開始全球光網絡市場開始回暖。

  國內的光網絡市場近10年的發展也基本是這種情況,只不過時間都相應推後一些。過去的兩年裏,光網絡市場的增長主要來自兩方面,城域MSTP和蜂窩基站回程,另外,FTTH的起步也對市場增長有一定貢獻。

  回顧人類歷史上5次經濟發展浪潮――工業革命、蒸汽機、鋼鐵、石油和汽車、IT和電信――所經歷的“繁榮-蕭條”週期,每一個時代可分爲5個階段,即引入期、高速增長期、轉折期、調整期和成熟期。如果歷史本身又在重複的話,那麼光網絡市場現在是進入了穩定發展的成熟期,而這個階段將持續20年。

  今年上半年國內光網絡市場出現強勁復甦。中國移動上半年招標350萬芯公里光纜,中國網通招標210萬芯公里光纜。保守估計,僅四大運營商今年的光纜需求就將超過1100萬芯公里。據分析公司預測,今年國內光纖光纜行業可保持15~20%以上的增長速度。而市場對光纖光纜的需求最能反映光網絡市場的發展狀況,所以光網絡設備市場的增長也必將令人興奮。

  隨着3G、數字電視和IPTV的啓動,國內光網絡市場必將迎來新一輪的發展高潮。另外,今年銅價的急劇上漲,FTTH相對DSL的成本劣勢正在逐漸弱化,FTTH也將迎來新的發展機會。

  《通訊世界》認爲,在未來幾年裏,有3種光通信技術將會有着巨大的市場需求,它們是PON、40G和ROADM。

  運營商雖然已經預見到了市場對高速互聯網接入、高清晰視頻以及視頻點播業務的巨大需求,但接入網卻成了業務提供的瓶頸。現在,50M的接入帶寬需求已經不是什麼神話,所以,FTTH的普及是必然的,而且時間也不會太久。PON網絡具有維護簡單、容易擴展、易於升級、接入速率高、服務範圍大以及帶寬分配靈活等特點,非常符合運營商的要求,是FTTH的首選技術。

  在同樣的傳輸容量下,40G系統所需的波長數少,如組成一個傳輸容量1.6T的WDM系統,10G系統需要160波,採用C和L兩個波段;40G系統只需40波,採用一個波段。這將簡化網絡管理,降低運營費用。此外,40G系統比4個10G系統更節省空間、功耗。可見40Gbit/s更適應技術和市場的發展趨勢。40G系統技術上已經成熟,之所以沒有規模部署,關鍵是市場需求不足。隨着互聯網在我國的普及和寬帶多媒體業務的發展,40G系統的部署肯定會被運營商提上議事議程。

  作爲光傳送網的核心設備,ROADM的使用,將給運營商的業務開展和網絡維護帶來極大的便利。ROADM支持波長級業務的開展這是它最吸引運營商的地方。運營商使用ROADM節點設備向大客戶提供波長級業務(如支持SAN)時只需通過網管系統進行遠端配置即可,極大地方便了這種新類型業務的開展,提高了對客戶新需求的反應速度。幾乎所有的固網運營商都對ROADM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傳統ADM設備退役之時就是ROADM登臺之日。

  無線寬帶:誰主未來?

  筆記本電腦、PDA和智能手機正慢慢地平民化。以最具市場價值的智能手機爲例,今年上半年全球出貨量暴漲了77.5%,達到3470萬部。更爲重要的是,這個速度還將保持下去。

  所以,無線寬帶的市場前景非常樂觀,其未來市場總量將會與蜂窩通信相媲美。那麼,哪種或哪幾種技術將會主導無線寬帶市場的未來呢?是802.11n,還是802.16e,抑或是802.20?

  802.11n,是爲解決Wi-Fi技術的缺陷而來的。人們需要一種具有傳輸帶寬更高、覆蓋更遠距離、更安全可靠、可管理、能漫遊的無線局域網傳輸技術,它就是802.11n。802.11n還有一個價值是其將帶來許多嶄新且有價值的應用,比如個人和家庭NAS(網絡附加存儲)業務。

  用“望穿秋水”來形容業界對802.11n標準出臺的期待一點不爲過,遺憾的是IEEE日前宣佈,由於需要對802.11n標準第一次草案進行大約1.2萬處修改,原定於今年秋末的第二次草案被推遲,很可能要到明年1月才能露面,而最終標準極有可能無法在2008年前出臺。此舉將衆多廠商此前推出的“pre-802.11n”設備推入進退兩難的尷尬境地,對Wi-Fi市場也將產生負面影響。

  在中國市場,情況稍微有點複雜, WAPI產業的不斷成熟必然會對WiFi市場產生重大沖擊。

  802.16e,是順應歷史潮流的一個產物。它實現了個人通信的IP化、寬帶化和移動化。另外,它所採用的MIMO 和OFDM技術成功地解決了無線寬帶通信系統中存在的兩個最嚴峻的挑戰:多徑衰落信道和帶寬效率。MIMO 和OFDM技術將最終引領802.16e走向成功,當然提高技術成熟性和降低設備成本依然是802.16e的當務之急。對於802.16e,業界談論得已經足夠多,這裏不再贅述。

  802.20,這是一項尷尬的技術。它也被稱之爲Mobile-Fi,概念最初是由IEEE802.16工作組於2002年3月提出的,併成立了相應的研究組,目的是爲了實現在高速移動環境下的高速率數據傳輸,以彌補802.1x協議族在移動性方面的不足。2002年9月,IEEE802.20工作組正式成立。

  802.20工作組的目標是制訂一種適用於高速移動環境下的寬帶無線接入系統的空中接口規範――物理層和MAC層。在物理層技術上,以OFDM和MIMO爲核心。在設計理念上,強調基於分組數據的純IP架構。目前,802.20標準還處於制訂階段,按原計劃最初版本將於今年12月正式頒佈。但現在看來是不可能了,因爲該標準在今年6月份因爲某些原因一度被中止過,9月份標準制定工作才重新啓動。

  說802.20尷尬是因爲它與802.16e技術的定位是極其相似的,而且核心技術也相同。既生瑜何生亮,筆者也很納悶IEEE到底是怎麼想的。而且802.20標準現在已經跟高通公司產生了千絲萬縷的聯繫,它已經不再是一項獨立的標準了。業界已經厭煩了高通在移動通信領域的貪婪,所以802.20技術成功的機率幾乎爲零。

  綜上所述,已經實現小規模產業化的802.16e技術最有希望成爲未來無線寬帶市場的霸主,而802.11n作爲802.16e的一個補充也將受到運營商和最終用戶的青睞。

  運營級以太網:“風景這邊獨好”

  經過過去30多年的發展,今天以太網已成爲無所不在、無人不知的網絡技術。以太網技術以其良好的經濟性、互通性和易用性等優勢被廣泛應用於企業網、園區網、甚至家庭網等局域網領域。但近幾年,隨着光以太網、10G以太網等技術和標準的成熟,加上運營商不斷尋找途徑以期減少運營成本、增加新的利潤來源,以應對不斷激烈的市場競爭,使得以太網技術越來越多地被應用到城域網領域。

  但與此同時,以太網技術在可靠性、可管理性,以及QoS保障等方面的缺陷成爲困擾運營商的技術難題,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運營級以太網技術應運而生。按照城域以太網論壇(MEF)的定義,運營級以太網應具備的五大關鍵屬性爲:可靠性與保護、業務擴展性、運營級OAM、嚴格的QoS、對TDM業務的支持。可見,運營級以太網技術在以太網原有的優勢基礎上,又增加了能夠提供多業務承載、能夠提供ATM級別的保護切換、能夠提供滿足SLA等級的服務質量保障、能夠進行有效的管理等優勢,這無疑將促使越來越多的運營商選擇以太網技術作爲承載網在城域網建設中進行應用。

  據Infonetics公司的報告,2004年至2005年,全球城域以太網設備的收入幾乎翻了一番,從26億美元上升至49億多美元,並有望到2009年再增長兩倍,上升至155億美元。從2005年到2009年的5年時間內,運營級以太網設備的市場規模累計將達490億美元。在當前一片低迷的市場環境下,稱得上是爲數不多的亮點之一。

  網絡安全:不再可有可無!

  網絡安全對於運營商而言已經不再是一件可有可無的事情了,尤其是在移動互聯網等業務以及IP技術的引入之後,安全對電信運營商來說,其重要性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2006年5.17世界電信日將主題定爲“讓全球網絡更安全”就是體現了這一點。

  對於運營商而言,安全的內容包括網絡的安全、信息的安全和業務的安全,這幾方面有效結合才能爲用戶提供一個整體的安全體驗。隨着網絡安全問題的日益突出及其重要性的逐日提高,國內運營商也都或早或晚地構建自身的網絡安全保障體系。

  起步最早的當屬中國電信,6年前,中國電信就已經成立了專門的網絡安全管理部門,開始建立網絡安全保障體系,這一體系分爲管理體系和技術體系。其中管理體系包括組織體系、策略體系和保障機制。隨後,中國電信又建立了網絡安全基礎支撐平臺(SOC平臺),從而形成了手段、技術保障和技術管理體系,以完成中國電信互聯網安全的保障工作。據悉,SOC已經進入到試點階段。

  中國網通的安全保障體系的構建將重點放在寬帶網絡上,其建立的信息安全管理體系(ISMS)包括組織管理、技術保障、運作保障3個子體系。在網絡層面上,中國網通對總部大網(CHINA169+CNCNET)100多臺骨幹網設備和核心網管系統進行了加固,建設了SAN網絡。同時對安全事件存儲、異常流量系統和垃圾郵件系統的建設也在進一步完善當中。

  2005年,中國移動的網絡與安全保障體系NISS,在一次狙擊波病毒來襲的時候發揮了重要作用。NISS的職能就是對涉及中國移動的所有信息資產,包括通信網、業務支撐系統、網絡部等各個部門的重要信息進行保護。

  今年5.17電信日前夕,中國聯通的無線VPDN系統獲得中國信息安全產品測評認證中心頒發的“中華人們共和國國家信息安全認證”證書。另外,中國聯通也和McAfee公司結盟,爲其如意通郵箱用戶提供安全產品的定製服務。其實,“安全性”一直以來都是中國聯通C網業務的重要賣點之一,其也一直在強調業務的安全性和網絡的安全性。

  從這些可以看出,運營商對“安全”的重視程度已經逐步得到提高,然而“安全”總是相對的,對於運營商而言,唯有時刻警惕,構建更爲強大的防範體系才能讓網絡更安全一些。

  手機終端:未來趨勢如何?

  隨着手機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手機已不再是單純的通信工具,它還具備了娛樂、商務、安全的功能。

  3.5G(HSDPA)手機:HSDPA的出現將3G的傳輸速度提高了7~10倍,它不僅可以提供語音通話、文字短信、視頻通話等服務,還可以在短時間內接收大容量數據及播放更加清晰的視頻內容。HSDPA手機的出現填補了WCDMA下行傳輸速率不足以支撐未來高速發展的數據業務需求這一缺口。

  Wi-Fi無線接入:無線通信技術的應用一直給人們帶來了不少的便利,Wi-Fi推出之後也得到了衆多手機廠商和消費者的歡迎。Wi-Fi技術與藍牙技術一樣,屬於在辦公室和家庭中使用的短距離無線技術。在機場、車站、咖啡店、圖書館等人員較密集的地方設置“熱點”,用戶就可以通過支持Wi-Fi無線上網的手機,高速接入互聯網。

  電視手機:手機電視服務被認爲是3G移動多媒體時代的殺手業務之一,是未來移動增值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移動的電視業務採用流媒體技術,用戶可以通過手機收看電視臺的各類直播節目;同時也可以按自己的喜好點播您最喜愛的節目或電視劇,讓隨身手機成爲隨身的數字電視。

  BlackBarry手機:對於商務人士來說,手機應該是電話和PDA的集成、能長時間的穩定使用、隨時隨地處理mail、日程任務的提醒、較長的電池使用時間等等。如今,充分滿足上述功能BlackBarry手機以及其業務,已經開始陸續登陸商務手機市場。

  NFC手機:NFC(近距離無線通信)手機支付可以看作是一種RFID非接觸式支付方式,其便捷性能夠使手機、名片夾和錢包“合三爲一”。人們除了可以通過手機來交換事先存儲在其中的電子名片,並將其自動存入手機電話簿外,還可以將包括交通卡、打折卡、銀行卡、積分卡在內的各種卡片與手機綁定。

  手機指紋識別:隨着移動電子商務的日益流行,僅靠手機自帶的密碼和SIM卡鎖已經越來越不能滿足人們對手機安全性的要求,指紋識別技術的出現正是迎合了這種的需求。內嵌指紋識別技術的觸摸屏手機具有指紋閱讀器的功用,從而增加無線交易的安全性。

  OSS:3G時代提出新要求

  電信網絡和電信業務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變化和發展,與之相適應,電信運營支持系統(簡稱OSS)也在經歷巨大的變革。對於電信運營商來說,完善的OSS是爲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從而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的有力武器,同時也是加強企業管理,使自己不斷髮展壯大的法寶。因此,迅速建立先進的OSS,不斷跟上業務和網絡發展的需要對於運營商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3G時代對運營商構建OSS提出了新的要求。就中國的運營商而言,中國電信的MBOSS功能域的體系,中國移動的BOSS2.0的功能架構,以及中國聯通業務支撐系統總體架構,他們功能域的發展已經比較成熟,3G對這些功能域沒有本質的更改,但對功能的要求就有很大的不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融合計費:3G的產品爲客戶提供了豐富的選擇,確認客戶的消費模式將更加困難,對內容的管理難度增大。根據客戶的需求,進行區別性定價,OSS應當具備事件計費的能力、區分事件內容的能力、及時更新內容目錄和費率表的能力、實現與內容提供商進行結算的能力、區分上行流量和下行流量的能力以及對失敗的內容傳輸進行補償的能力。

  產品管理:3G網絡支持功能多樣、內容豐富的產品,OSS必須有效的對3G產品特別是數據業務產品進行管理。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是進行統一的管理――形成統一的產品目錄,並且把產品目錄收回到OSS管理以後,從而把服務訂購的關係統一起來,提高客戶服務水平。另外實現產品精細化的管理,可以提高3G的語音、數據還有新業務的營銷能力。

  加強合作伙伴的管理:3G的客戶羣體龐大,運營商對客戶分析層面的需求相應的提高,要求OSS對業務的整個生命週期進行支撐,包括產品供應管理、產品設計、產品製造、產品銷售、產品使用管理和產品的更替。OSS應保證快速、準確地找出適合用戶需要的服務,並及時推向用戶。
 

發佈了2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0 · 訪問量 5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