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民航協議促快遞市場裂變 EMS壟斷難保

FROM:http://www.lishui.gov.cn/bmxx/jrxx/t20041020_7805.htm


        國際快遞公司的嗅覺是敏銳的。他們提前嗅出了“中美擴展民航服務協議”的價值。

  7月24日,北京,這個文件由中國國家民航總局局長楊元元與美國運輸部部長峯田代表兩國政府簽署。文件透露出的 核心消息之一,是中美指定航空公司被允許飛往對方任何城市。這個協議的主要受益者是中國市場上的國際快遞業。

  此前一天,江蘇崑山,國際快遞業巨頭聯邦快遞在這個小城市的地面操作站成立。令人關注的是,一個地面操作站的成立,聯邦快遞中國區總裁陳嘉良和中方合作伙伴大田集團董事長王樹生,均趕到參加。

  每年產值高達50億元的中國快遞市場,是國際快遞巨頭傾力爭奪的大蛋糕。對在中國市場上的這幾家國際快遞巨頭來說,新協議帶來的最大利好是,允許在未來6年內分階段將雙方的航班數量由目前的每週54班增至每週249班,其中111班爲貨運航班。而且,新協議允許美國的跨國貨運業在華開設貨運轉運中心。

  聯邦快遞中國區總裁陳嘉良說,在崑山的這個行動,不僅爲了滿足當地外企對國際快遞業務的需求,也進一步表明聯邦快遞加大在中國投資和網絡建設的決心。

  擦邊球早已開打

  按照我國對WTO的承諾,國內快遞市場對外資獨資企業開放的時間爲2005年,但幾家國際快遞巨頭早已經開始打擦邊球。

  2003年9月,DHL開始在我國50個城市開展國內快遞業務;2003年11月,聯邦快遞與柯達建立戰略性合作伙伴關係,通過柯達的網點,搶佔快遞市場;TNT則與國家郵政局結下戰略聯盟,並與國內的超馬赫公司合資。

  今年5月,DHL正式推出中國國內快遞業務,被視爲是國際快遞公司正式涉足國內快遞業務的里程碑。

  業內人士指出,未來20年內,中國會成爲國際貨運業全球增長最快的地區,預計每年平均增長可達15%左右。

  實際上,DHL宣佈正式開展國內快遞業務以來,一直受到是否違規的質疑。有媒體報道稱,“國家郵政局還未批准過一家外資或合資企業從事國內快遞業務”。而DHL解釋說,一是“中國政府目前沒有明文允許中外合資公司開展國內快遞業務,但也沒有明文規定合資公司不能進入這一市場”;二是DHL目前計劃在國內發展的快遞業務,“明確限於2公斤以上的國內包裹快遞業務和重貨快遞業務”,屬於合法營業範圍。這樣就避開了國家郵政局的政策要求。

  目前,中國中小城市間的國際快遞業務在不斷增加,國外快遞到國內中小城市的業務也在增加。正如DHL亞太區總裁馬俊賢所說,“我們在中國的業務主要是國際客戶中國業務的延伸”。因此,國際快遞公司需要把國內網絡和國際網絡連接起來,取得國內快遞業務經營權就變得非常重要。

  開搶協議新增航班

  就在中美簽署這個議定書之前,聯邦快遞和UPS都提出了開通新航班的申請。陳嘉良說,美國的貨運航空公司將於8月1日獲得21班飛中國的新航班,明年還將獲得18班。

  聯邦快遞已要求在今年航班分配中獲取12個班,其中6班開設西行環球航班服務,連接美國和上海;另6班開設到達青島的貨運服務。明年,聯邦快遞希望能拿到6個航班,將全部用於上海浦東。同時,聯邦快遞正在考慮是否將亞太快件轉運中心設在廣州白雲機場。

  而UPS則提議,將申請新開通的6個航班全部飛往上海;明年3月再開通6班美國至廣州的直飛航班;若有充足航班,將有意在上海興建轉運中心。

  DHL宣佈,2008年前在中國的投資將超過2.15億美元,用以開展中國國內快遞和完善基礎設施,其中要增設14家分公司。

  EMS市場份額難保

  國際快遞巨頭的步伐越來越快,國內快遞企業的壓力就越來越大。尤其是原本在國內快遞市場佔據老大地位的中國郵政特快專遞(EMS)。中國海關的統計數據表明,在2001年的中國國際快遞業務中,非郵政快遞企業市場佔有率爲67%,郵政EMS爲33%;2002年,非郵政快遞市場佔有率爲71%,而郵政EMS的市場佔有率爲29%。有業內人士指出,一旦國內業務全面放開,EMS的市場份額將更難以保證。

  目前EMS手中的王牌就是《郵政法》。現行的《郵政法》頒佈於1986年,國家郵政局於1999年成立了《郵政法》修訂工作小組。現行的《郵政法》修訂草案規定:“信件或單件重量不足500克的有名址的物品寄遞業務,不論是否快遞,由郵政企業專營”。在世界各國普遍都將郵政專營的範圍日益縮小的時候,中國郵政專營的範圍依然很大。

  一方面是世界經濟一體化下要求中國國內市場開放的國際快遞公司,一方面是郵政改革前夕竭力維持自身壟斷地位的郵政局,關於中國快遞國際市場的博弈已經展開了十多年,而現在,關於國內市場的博弈還會繼續下去。

  實際上,國際快遞公司在中國遇到的障礙還不止於此,國內高昂的成本也是一個不低的門檻。陳嘉良說,聯邦快遞目前還在菲律賓克拉克機場和廣州白雲機場之間選擇,最後確定一家作爲亞太轉運中心。猶豫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國的起降費和航油等費用過高。他說,中國的起降費在亞洲僅次於日本,而航油成本則是亞洲最高的,這些都是聯邦快遞不得不考慮的關鍵因素。不過,他同時表示,聯邦快遞非常重視中國的廣大市場,今年10月聯邦快遞中國區總部將會遷到上海。

  業內人士指出,國際快遞公司在打破國內郵政市場壟斷局面、引入競爭的同時,也促進了國內快遞業的改革。
 
 

發佈了21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2 · 訪問量 9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