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絲綢能否重唱大戲

       一種具有深厚蘇州地方文化積澱的世界級知名產品;一個數以萬計的人們賴以爲生的崗位;一個年銷售規模至少數十億元的產業,一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競爭力的行業――

  蘇州絲綢業,是一個直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還“曾經輝煌”的產業。在經過了多年的大浪淘沙、市場洗禮之後,蘇州絲綢業目前狀況如何?這個傳統產業能否再創輝煌?爲了解開這樣那樣的疑問,在目前國際絲綢產品市場行情一路看高之際,近日記者進行了專門採訪。

  調查:饋贈好禮品

  “到蘇州來旅遊觀光,你會帶什麼樣的小禮品回去饋贈親朋好友?”“去外地走親訪友,你會帶些什麼樣的小禮品?”在不久前的一次隨機調查中發現,幾乎所有的人都會將“蘇州絲綢”產品作爲必選的禮品之一。理由雖然因爲身份、地位的不同而不同,但蘇州絲綢產品“有名氣”、“具有代表性”、“送得出手”、“有品位”、“有身價”等等文化內涵、文化底蘊,是一個共同點。在地處舊學前的蘇州吳綾絲綢精品有限公司(前身是蘇州絲綢集團精品公司),隨機調查的結果得到了進一步印證,據該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劉立人介紹,儘管該企業在觀前街、十全街上都開設了真絲產品專賣店,可被外資企業、機關、企事業訂購的真絲禮品和工藝品業務量,仍佔到總量的40%以上,而且這一塊業務幾年來一直保持着約20%的增幅。最讓這位“吃了幾十年絲綢飯”的“老絲綢”感動的是,近年來年年都有很多海內外人士找到該公司,定製正宗的“蘇州絲綢”產品。

  把脈:“蛋糕”真不小

  要想掌握蘇州絲綢業(市區一塊)最新的、精確“統計資料”是有點難度的。爲此,記者只能從一批具有“絲綢情結”的從業者那裏,拼湊出了一個蘇州絲綢業態現狀的大致輪廓―――

  一是外貿。貼牌生產爲主,上海、浙江、蘇州等多口岸出口。主要產品有坯布、成品面料、服裝及其飾品、工藝品等。銷售市場,歐美、日本、韓國以及香港等地。年銷售規模,少說1至2億美元。

  二是內銷。商場、商店、專櫃等,蘇州地區爲主。產品以成品面料、服裝及其飾品、工藝品爲主。蘇州市區絲綢專賣店起碼有上百家,主要分佈在觀前街地區、人民路沿線以及北寺塔地區。大商場一般都闢設季節性的絲綢產品專櫃。保守估計,年銷售規模在5億元以上。

  三是絲綢旅遊產品。專業絲綢產品市場,蘇州市區有10多家,主要以接待海內外旅遊團隊爲主,年銷售規模應該以億元爲單位計。分佈在各旅遊景點的絲綢攤點,數量衆多,保守估計年銷售規模在2億至3億元。

  問診:缺少“領頭羊”

  進入上個世紀末期後,蘇州絲綢業經過產業結構、產品結構調整的劇烈“陣痛”,步入了一個民營爲主、市場化操作新時代。

  據業內人士介紹,相對於我國另一個絲綢生產基地杭州來說,蘇州絲綢業一方面保留了產品檔次比較高的顯著特點,可也存在着明顯的弱點,那就是行業佈局分散、規模比較小,各自爲戰、信息閉塞、缺少引領行業發展的領頭羊等等。但是,蘇州絲綢行業的產業鏈還比較完整,不僅吸引了一大批海外客戶專程到蘇州定製“蘇州絲綢”產品,而且還吸引了韓國投資者到蘇州市區的周邊地區創辦了一批絲綢後整理企業。

  呼聲:需要“大戲臺”

  “當務之急,蘇州絲綢業需要定位。”這是衆多業內有識之士一致的呼聲。他們認爲,政府部門應該出臺一個指導性的產業政策導向,明確蘇州絲綢業的大方向:是“自流”?是“保護”?是“提高”?還是“發展”?

  與此同時,在蘇州市區,應該爲“蘇州絲綢”提供一個展示整體形象的平臺。這個平臺應該具有綜合性的功能:集中展示、集中經營、發佈信息、產品集散等,這樣一方面可以形成一個蘇州絲綢業的“領頭羊”,打造“蘇州絲綢”的整體形象;另一方面也可以爲外地人、外國人到蘇州來購買“蘇州絲綢”產品,提供一個既方便又值得信賴的地方,避免因爲“魚龍混雜”而損害“蘇州絲綢”的整體形象。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