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魯大學開放課程:《聆聽音樂》第5課

第5課

Melody: Notes, Scales, Nuts and Bolts

旋律:音符,音節,基本細節

 

旋律位於織體的高音域,因爲在高的音域更容易被聽到。低聲波要過更長的時間才消失,頻率越高消失就越快。而那些短的聲波消失的更快,因此我們才聽到旋律,纔會在高音域聽的更爲清晰。從而都傾向讓低音提琴演奏長的低音符,就是因爲那些聲音消失得緩慢。而讓旋律在更快的音符上因爲那些音符消失得快些,因而我們纔會聽清並感受到旋律。

 

重複八度,高音弦的震動頻率正好是低音弦的兩倍。

 

大調:愉快,開朗,樂觀。小調:憂鬱低沉。沒有任何的聲學法則是它的成因。16世紀開始每當人們書寫快樂,愉悅的歌詞時,他們就設定一個調式火調性,即大調。每當人們書寫憂傷的歌詞時,他們就定爲小調。因此我們也逐漸習以爲常。大小調是文化差異,而非聲學法則。(以色列的國歌就是一種很歡快的小調,猶太音樂很多也是小調。)

 

級進旋律是指在整個音階的相鄰音符上跑動的旋律。(級進旋律代表《歡樂頌》)

音樂具有語法,這些樂句必須以特有方式排列纔有意義。所有樂曲,無論古典或流行,無論用什麼方法都終止在主音上。

 

參考曲目:

阿炳《二泉映月》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