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硬盤裝Linux+WinXP的曲折經過

雙硬盤裝Linux+WinXP的曲折經過(一)

 

說明:其實關於Linux安裝的這些文章早在我剛接觸Linux操作系統的時候就寫了,只是一隻放在我的QQ空間,現在另立山頭,只得暫且拿來充充門面。)

    上次曾經說過,我買ARM9開發板的目的不是僅僅將它當成單片機來使用,而是要在它上面跑操作系統的!而鑑於Linux的開放性和網上資料的豐富性,我便打算在S3C2410上面跑Linux。開發嵌入式Linux程序,當然要在PC機上安裝Linux操作系統。原本我是在Windows Xp下的VMware虛擬機中裝的Linux,只是很可惜,我的板子的技術支持告訴我板子不支持虛擬機Linux的程序開發(不能mount NFS文件系統,也不能通過串口與開發板通信,不知道其他公司的板子可不可以?),原本我還不信邪,特意刪掉了板子上預裝的Win CE,又裝上買板子時一起提供的Linux——事實告訴我,板子果真不能與虛擬機Linux的串口通信,而Windows XP的超級終端卻可以!因此只好在PC機上裝真實的Linux操作系統,恰好我有一塊以前遺留下來的20G的硬盤,再加上現在正在用的160G的硬盤,正好可以讓Linux和Window XP每個系統各“享用”一塊硬盤,於是趁着這個週末有時間,便開始動手裝Windows XP和Linux雙操作系統。然而,不知道是我流年不利,還是真的人品太差,所有裝雙操作系統時該遇上的和不該遇上的問題,全都讓我遇上了!爲使後來者鑑,也爲以後再裝時少走彎路,便在此記下這兩天裝雙操作系統時所有曲折經過。

目錄
一、裝機環境

    1、硬件
    2、軟件
二、裝雙硬盤
三、裝Linux系統

    1、Linux的安裝界面都還沒看到,我就進不了Windows系統了!
    2、正式開始安裝Linux
    3、Linux系統裝上了,可是開機啓動後的系統選擇菜單中卻沒有Linux!
四、勝利宣言

 

一、裝機環境

1、硬件
    CPU:DualCore Intel Pentium D805(2680MHz,雙核)
    主板:Gigabyte GA-8I945P-G(芯片組爲Intel i945P)
    硬盤:ST3160812AS(160G,SATA-II接口)+Maxtor 2B020H1(20G,IDE接口)
    內存:512M×2=1G DDR2
    顯卡:GeForce 6600(128M)
    顯示器:Samsung SyncMaster 730BA
    DVDRom:略(硬盤安裝,不用光驅)

2、軟件
    操作系統:已裝Windows XP(SP2)和矮人dos工具箱
    應用軟件:WinRAR
    Linux安裝盤:從網上下載的Red Hat9.0的3個ISO鏡像文件

二、裝雙硬盤

    我的主板有3個IDE接口和4個SATA接口,其中IDE1接了DVDRom,SATA0接了SATA-II接口的硬盤,也就是說原本我只用了SATA-II接口的那個160G的硬盤,而IDE接口的那個20G的硬盤一直閒置着(我有一個IDE轉USB的接口,可以當成移動硬盤來用),因此在裝系統之前需要將IDE接口的硬盤裝上去。在此順便說一句,我之所以一定要用這個IDE硬盤,除了因爲它閒着也是閒着之外,主要還是因爲有很多人都在說Red Hat9.0不支持SATA-II接口的硬盤,在安裝時會產生找不到硬盤的錯誤而無法安裝Linux,而我在裝Red Hat9.0時沒有遇到這個問題,原因是在我的主板上同時裝上IDE和SATA-II接口的硬盤,並且BIOS的On-Chip SATA Mode選項設置成Auto後,主板會將SATA-II硬盤當成IDE硬盤來使用。

    我原以爲安裝兩個硬盤應該是手到擒來,輕鬆之極的事情,可沒想到還是遇到了問題!

    考慮到若將IDE硬盤和光驅用同一根IDE線連到主板上(這種接法必須將其中一個設備設置成Master模式,而另一個設置成Slave模式),那麼在傳輸數據時,速度勢必會受到影響,所以我是這樣接兩個硬盤和一個光驅的:SATA-II硬盤保持不動,也就是接在SATA0上,而DVDRom換到IDE2上,再將閒置的IDE硬盤連到IDE1上,同時將IDE硬盤和DVDRom的模式都設置成Master模式(其實每個IDE設備若都是單獨用1根IDE線連到主板上的話,設置成什麼模式都無所謂!)。

    我信心滿滿地啓動了機器,IDE硬盤的3個分區一個一個地顯示出來了,然而正當我準備裝Linux時,突然發現光驅不見了!雖說我在裝Linux時用不到光驅,但以後總是要用的呀,總不能就這麼將就着算了!因此一定要找到原因,然後解決它!

    於是拆機箱,拔IDE線,換IDE接口,換設備的工作模式,改BIOS中設置的兩種硬盤的模式(Auto,Manual,None?Master,Slave?Enhanced,Combined,NonCombined?),好一陣忙活,但是很鬱悶,問題依舊存在,不是見了光驅丟了硬盤,就是見了硬盤丟了光驅。這下傻眼了,因爲我主板上的三個IDE接口都輪流着換過了,而設備的每種模式也都試過了!沒辦法,只得老老實實地看主板的說明書,看着看着突然看到一句話,說是若主板上的一個叫F-USB(前端USB)的接口接了線,就會使得IDE2不可用,我一看我的主板上的F-USB,果然接着線!於是大喜,趕忙換線,又是一陣忙活,再一次開機啓動Windows,光驅依然還在爪哇國!

    沒辦法了,只好宣佈投降,老老實實地將IDE硬盤和光驅用同一根IDE線連到主板上,心想這下總應該沒問題了吧?開機,打開“我的電腦”,好傢伙,這下SB了,不但光驅沒了,竟然連IDE硬盤也沒了,只剩下了SATA-II硬盤的孤零零的3個分區!怎麼回事?難道SATA-II硬盤和IDE硬盤不能混用,只能用一種嗎?沒這種道理啊!

    全身放鬆,靜下心來,情緒轉入古井不波的狀態,漸漸進入一種無我又忘我的先天境界中,終於從靈臺穴溝通了天地自然,靈光一閃間,已經想起來,原來我剛纔把IDE硬盤和光驅都設成了MASTER模式,衝突了!於是最後一次拆開機箱,設好這兩個“冤家”設備的工作模式,終於一切搞定!

    附:其實我一直都沒用最後這個法子連這兩個設備,原因除了先前所說的速度問題外,還因爲我曾經記得IDE線上的3個IDE接口不是隨意接的,若按照正規接法,應該是IDE線中間的那個IDE接口連SLAVE設備,離中間IDE接口比較近的那端IDE接口連MASTER設備,最後離中間IDE接口比較遠的那一端的IDE接口則是連主板。而如果我要按這種連法連接我的IDE硬盤和光驅的話,則勢必要移動光驅的位置,那就要拆機箱的前面板了,因爲IDE線不夠長!其實這種接法只不過是一種正規接法,而並不是非得這麼接!所以,我無端端地忙活了整整一個晚上,歸根到底還是因爲我基因中的那一部分有些“完美主義”的缺點在作祟。與此同時,我終於悟通了一個道理,那就是——缺陷,是美的另一種表現形式!

雙硬盤裝Linux+WinXP的曲折經過(二)

三、裝Linux系統
    我的機子上已經安裝了Windows XP(SP2)和矮人DOS工具箱,另外,我有光驅,但卻沒有Red Hat9.0 Linux的安裝光盤,不過從網上下載了3個Red Hat9.0的ISO鏡像文件,所以,我現在要做的是:在Windows XP操作系統下,通過硬盤安裝Red Hat9.0,同時在機子啓動時可以自由選擇Windows XP(SP2)、矮人DOS工具箱或者Red Hat9.0
    操作系統的引導有兩種選擇:Windows引導和Linux引導。而Linux引導又有好兩種選擇:GRUB引導,LILO引導。基本上,GRUB引導用的比較多(GRUB也有兩種版本:GRUB FOR DOS和WINGRUB),而LILO引導是早期Linux引導用的一種方法,現在除了SlackWare默認用LILO之外,我不知道其它還有什麼版本的Linux是默認用LILO引導的。我曾經在決定用哪一種方式引導的時候猶豫過,而正是由於這一刻的猶豫,讓我後來吃了大苦頭!

1、Linux的安裝界面都還沒看到,我就進不了Windows系統了!

    在安裝Linux之前,我做了很多準備,也在網上查了很多資料,鬱悶的是,介紹如何在兩個不同類型的硬盤上安裝WinXP和Linux的資料幾乎沒有!另外,絕大多數介紹如何安裝Linux的文章用的都是GRUB,並且都在說用GRUB怎麼怎麼方便,然而我已經習慣於Windows的引導界面了,因此就在這兩種引導方式之間猶豫不決。考慮到我是第一次在PC機上安裝Linux操作系統(以前都是在VMware虛擬機上裝的),爲免發生如無法啓動系統等災難性後果,於是決定就用GRUB引導,反正關於GRUB的資料在網上一抓一大把!然而,果真是怕什麼往往就會來什麼!且容我慢慢道來。
    故事是這樣發生的:在決定用GRUB後,我在網上下載了WINGRUB,這個版本的GRUB是可以在Windows下直接設置和使用的,於是在WinXP下安裝後就立即開始設置,然而設置到一半後突然又開始後悔,難道我甘心這麼容易就放棄Windows的引導方式了?再說了,用GRUB引導後,我的“矮人DOS工具箱”是不是也能引導呢?唉……,完美主義是魔鬼,完美主義害死人啊!最後,我還是放棄了GRUB的引導方式,反正網上關於用Window引導的文章也不是沒有!瞧,我的筆記本上不是已經抄了一大堆了嗎?於是,災難開始了!
    我刪除了WINGRUB的設置文件,UNInstall了WINGRUB,然後做好了安裝Red Hat9.0的所有準備,具體地說,就是把網上下載的那3個ISO鏡像文件(shrike-i386-disc1.iso、shrike-i386-disc2.iso和shrike-i386-disc3.iso)放到了C盤根目錄下,然後把shrike-i386-disc1.iso鏡像文件中的dosutils文件夾也解壓到了C盤根目錄下(網上有人說最好別用WinRar解壓,而要用Dameon虛擬光驅解壓,否則可能會有問題,但我就是用WinRar解壓的,安裝過程中也並未因這個原因而出現任何問題)。接着又用“計算機管理”中的“磁盤管理”刪除了IDE硬盤的3個分區,最後又用Windows版本的Partion Magic調整了IDE硬盤3個分區的大小,打算分別用於Linux中“/”、“/boot”和“SWAP”(其實根本不用讓Partion Magic分區,完全可以在安裝Linux時的時候用安裝盤自帶的Disk Druid給它重新分區,而我這自作聰明地一個舉動,爲我在安裝Linux過程中遇到的另一個災難埋下了伏筆,容後再說)。
    然後,我就重啓機器,打算進入矮人DOS工具箱後開始Red Hat9.0的安裝。
    但是,但是……,觀音菩薩啊,我得罪了誰哦,怎麼進不了系統了?別說安裝Linux了,可惡的機子竟然連選擇進入DOS的機會都不給我,它,它竟然在檢測完硬件後閃了幾下屏幕,接着在給了一個無法找到“grldr”文件的提示後,機子“發呆”了!我亂按鍵盤,它連理都不理,沒辦法,只得按“reset”鍵重啓,然而結果依然!grldr是什麼東東,雖然有些眼熟,但我確信我沒見過。好吧,它既然說沒有“grldr”,那我就給它“grldr”,於是通過朋友的機子上網找了一個grldr文件(我這時才知道,其實grldr是GRUB的一個用來引導的文件,跟Windows的ntldr差不多的功能)),拷到U盤裏,然後用Ghost XP安裝盤啓動機子,進入帶USB驅動的DOS系統(不得不說一句,幸好我接觸計算機的時候DOS還沒有完全沒落,因此還會用一些DOS命令,當然,現在看來也許DOS系統永遠也不會消失,不是嗎,我這次急救就用到了它),順利地將grldr文件拷到了C盤根目錄下。
    我再一次啓動機子,新的問題又產生了,這一次,它在檢測完硬件後不再說沒找到grldr了,而是出現了找不到menu.lst的提示,接着又出現了偉大的“grub”提示符!暈了,我不是刪除掉WINGRUB了嗎,怎麼還會出現grub?試着按了幾下鍵盤,還好,有反應,於是輸入“help”後回車(一般命令模式下的幫助都是help命令,當然Linux是man命令),出現一屏幕的命令,粗粗看了一下,嗯,除了root,kernel等有限幾個之外,其他命令完全不知道該怎麼用!於是只好輸入“reboot”後回車,機子重啓,檢測完硬件後再一次出現了偉大的grub提示符。
    服了它了,算了,我還是老老實實地用我以前備份的ghost恢復系統吧,於是再一次通過ghost XP光盤(因爲這個光盤中的ghost是8.2版本的,而我以前用來備份的ghost是8.3版本的,再加上我那個ghost備份文件打開時是需要密碼的,所以8.2版本的ghost認不出我的ghost備份文件)進入DOS系統,瀏覽到我的ghost備份文件夾,運行裏面的ghost.exe,進入ghost8.3,看着進度條一點點往後延伸,我想這一次總該沒問題了吧?然後事實再一次證明,好事果然是要多磨的!當ghost8.3恢復系統達到100%後,再一次重啓機子,可惡的grub再一次不依不擾的出現!我又SB了,而且我同時還發現,我從來也沒有這麼討厭過grub這個英文單詞!
    怎麼辦?涼拌!——當然這是不可能的!
    我再一次使用溝通天地自然大法,靜下心來好好考慮問題出現在什麼地方?嗯,我剛纔已經用ghost將系統文件恢復到了C盤,雖然還是不能啓動Windows,但是還是可以判斷出,C盤的系統文件已經恢復到了以前能正常啓動時的那種狀態,也就是說,現在C盤中的文件已經跟以前系統正常時的文件完全一樣了。
    那麼爲什麼還是不能進入Windows呢?很顯然,這不是因爲C盤文件有錯的緣故!再想一想系統要正常啓動還跟其他哪些方面有關呢?——沒錯,還有硬盤本身,確切地說,就是硬盤的引導扇區,也就是江湖上傳說中的MBR!我再回想了一下系統出現問題前我所做的事情,那就是WINGRUB設置了一半又不設置了!而WINGRUB又跟系統引導扇區有關,很顯然,WINGRUB就是罪魁禍首。這時我已經有90%(事無絕對,所以只能是90%)的把握可以確定,我的硬盤的MBR被改寫了!
    當下我立即又從朋友那兒拿來了Window2000的安裝光盤(這次不是ghost光盤了,而且因爲沒有Windows XP安裝盤,所以只能用2000的盤來代替了),從光盤啓動後進入修復模式,然後又進入控制檯修復模式,輸入help後回車,出現了一屏幕的命令,從中找出帶MBR三個字母的命令,一看有一個命令是FIXMBR,不用大腦思考就可以知道,一定是它了!於是輸入FIXMBR命令後回車,系統提示:您的硬盤啓動扇區中的數據是非法的,或者是非標準格式的(大概是這個意思,記不得了)。nnd,終於抓到了兇手!
    再一次啓動後,果然進入了Windows XP系統。爲了這次來之不易地成功,我不得不小小慶祝了一下。——所以說,遇到問題不要慌,也不要盲目動手,靜下心來好好想想問題出現的原因纔是關鍵!

 

 

雙硬盤裝Linux+WinXP的曲折經過(三)

2、正式開始安裝Linux
    由於我剛纔用ghost恢復了一下系統,所以原本在C盤的3個ISO鏡像文件已經沒了,於是再一次把網上下載的那3個ISO鏡像文件(shrike-i386-disc1.iso、shrike-i386-disc2.iso和shrike-i386-disc3.iso)放到了C盤根目錄下,又把shrike-i386-disc1.iso鏡像文件中的dosutils文件夾也解壓到了C盤根目錄下。
    重啓,進入純DOS,輸入以下命令。
    c:  “回車”
    cd dosutils  “回車”
    autoboot.bat  “回車”
    系統再次重啓,自動裝載“initrd.img”和“vmlinuz”後進入Linux安裝界面,選擇ISO鏡像文件所在目錄,我的是hdc1,hdc1就是我的SATA-II硬盤的C盤,關於主分區,擴展分區和邏輯分區就不多說了,百度一下google,再google一下分區就可以查到一大堆了(哈,誰要是這麼用google,一定是個傻子,不過我還真見過有人這麼找google的)。我要說的是,原本我的SATA-II硬盤,在Linux中應該是sd*,而不應該是hd*,原因何在?原因就是我的機子中除了SATA-II硬盤外,還有一個IDE硬盤,而且我在BIOS的On-chip SATA Mode中將它設置成了Auto,於是系統就將我的SATA-II硬盤當成了IDE硬盤在用,而也正是這個原因,我在安裝Red Hat9.0的時候,也纔沒有出現找不到硬盤這樣的錯誤。另外,我的主板的SATA接口上的設備被BIOS當成了IDE3 Master,而IDE硬盤當成了IDE1 Master(DVDRom是IDE1 Slave),這可以在進入BIOS中的STANDERD CMOS FEATURE後看到這樣的信息,而且,我也沒在BIOS中發現哪裏可以更改SATA-II硬盤和IDE硬盤的IDE channel。所以,我的SATA-II硬盤就是hdc了,它3個分區分別是hdc1,hdc5和hdc6,而我的IDE硬盤就是hda5,hda6和hda7(爲什麼不是hda1,hda5和hda6呢?這就是我的自作孽,不可活了!還記得我剛纔說的在Windows中用Partion Magic調整分區吧,你說我調整就調整吧,唉,卻還調整錯了,竟然把所有的分區都設置成了邏輯分區,而且還都是不激活的!所以纔會發生我在後面會提到的災難了。)
    接下來就是正常的安裝Linux了,網上都有,不多說,只提幾點:
    A、原本我在PQ中的分區錯誤完全可以在Disk Druid中糾正的,只要將hda(就是IDE硬盤)的3個分區都Delete一下,使得hda成爲空閒空間,然後再分別給“/”、“/boot”和“SWAP”分配大小,確定文件系統就可以了,反正我的IDE硬盤的數據都備份到SATA-II硬盤上去了。
    B、由於Red Hat9.0安裝程序認不出我的顯卡和顯示器,所以我只能在Text模式下安裝,這個無所謂,跟我在VMware虛擬機下安裝Linux時用的圖形模式沒啥區別,只不過一個是用鍵盤,一個是用鼠標罷了。而且,在最後裝完系統後,Red Hat9.0會自動給它分配通用驅動程序的,仍舊可以進入圖形界面。
    C、由於我沒有軟驅,所以沒做啓動盤
    D、由於我選擇了服務器模式,又安裝了所有的rpm包,使得安裝時間暴長無比,竟然需要1個多小時,將近兩個小時!所以爲了快速安裝完畢,還是少選些rpm包,反正在Linux裝完後,如果以後要用,可以再裝的。
    就這樣,我的Red Hat9.0順利安裝完成了。
 
3、Linux系統裝上了,可是開機啓動後的系統選擇菜單中卻沒有Linux!
    Red Hat9.0安裝好了,我可以安心地享用它了嗎?在我充分確定了自己的人品之後,發現了一個事實,那就是人品越好,那麼遇到的磨難就越多!這就是好人不長命,壞人活千年的本質原因!
    當我安裝好了Red Hat9.0,重啓機子後,系統選擇菜單中竟然沒有Linux,而仍舊是像沒裝時的那樣只有Window XP和矮人DOS工具箱!
    這可咋整哦,連Linux的影子都見不到,就更別說修復了!要知道,我可早早地就學到了兩種方法來啓動WinXP和Linux了啊,一種是修改menu.lst,而另一種就是用Linux的dd命令去讀啓動分區中第一個扇區的數據,然後將menu.lst或者第一個扇區中的數據存到C盤根目錄下,最後修改Windows XP的boot.ini文件。
    可是我現在進不了Linux,怎麼辦?不怕,由於剛開始時因爲grub而進不了WinXP的緣故,我又學到了一個絕招,那就是直接用grub的交互式命令啓動Linux !哈哈,厲害吧?於是,我又從網上下載了一個GRUB(不管什麼版本的GRUB都行,只要裏面有grldr就可以),把它的grldr放到了C盤的根目錄下,接着修改Windows XP的boot.ini文件,在最後一行加上一條語句C:/grldr="Grub Linux",然後重啓系統。
    在這裏說一下它的加載過程,這個過程與我開始時所用的安裝WINGRUB不一樣,因爲安裝WINGRUB時是修改了硬盤的MBR,系統啓動後所用到的第一個引導程序(聯想一下,我認爲它與嵌入式中的bootloader其實是一個東西),就是grldr,然後grldr再通過menu.lst去加載Windows的ntldr或者啓動Linux。而直接將grldr放到C盤根目錄,然後在boot.ini文件中加上語句,則不修改MBR,所以系統啓動後所用到的第一個引導程序是Windows的ntldr,然後ntldr再通過boot.ini文件去加載grldr或者直接啓動Windows。而grldr強就強在,如果它找不到menu.lst,就會進入命令模式了。
    重啓系統後,檢測完硬件就進入了操作系統選擇菜單,我當然選擇了“Grub Linux”,於是乎,我進入了安裝Linux過程中第三次SB狀態!因爲,因爲機子在提示grldr找不到menu.lst後竟然死機了!nnd,我咋就這麼倒黴啊!接着我再一次重啓機子,在grldr查找menu.lst的一剎那,我快速不停地按c鍵,終於進入了grub的命令模式,我終於輕呼了一口氣,那就再接再厲,我輸入root (hd0,4)(因爲我的/boot目錄在hda5分區上,所以在grub的命令中就是hd0,4了),nnd,再次死機!
    爲了裝這個Linux,我都經歷了這麼多磨難了,所以也沒什麼氣憤不氣憤,沮喪不沮喪這一說了,因爲都麻木了!當下再想辦法,半天后終於想到一招,我在BIOS中把IDE硬盤設置成了第一個啓動硬盤(以前的啓動順序都是先SATA-II硬盤,後IDE硬盤),然後保存BIOS重啓,我連希望的影子都沒看到,就直接出現了跟先啓動SATA-II硬盤一樣的畫面。沒法子,既然強烈要求我進Windows XP系統,那就進去吧,進去後幹什麼呢,用Partion Magic查看IDE硬盤分區,我已經意識到可能是IDE硬盤的啓動扇區出現問題啦。我打開Partion Magic後一看,嗯?沒有主分區?就是你啦,你個兇手!當下立馬把/boot所在分區改成了主分區(這裏也許應該是把“/”所在分區改成主分區,我還沒確定),完了,/boot所在分區總共996M,已用996M,修改分區修改出毛病來了。重啓後一試,果然還是進不了Linux,不過這一次我已經不着急了,因爲我已經看到了勝利的曙光啦。
    接下來咋整?重裝Linux系統唄!不過這一次重裝我學了個乖,在Disk Druid的手工分區中,我先刪除了所有的分區,然後又新建了一個ex3分區和一個SWAP分區,這次我也不把/boot單獨分區了,生怕又出問題。最後在詢問將GRUB安裝到哪裏時,我選擇把它裝到了hda1,也就是Linux的根目錄所在分區。
    問題解決了嗎?還沒有!因爲啓動菜單中依然沒有Linux,於是用跟上次相同的方法進入了grub命令模式,輸入root (hd0,0)(也就是hda1),哈,這一次沒有死機,我知道這下有戲了!於是接着輸入命令:configfile (hd0,0)/boot/grub/grub.conf,回車,啥?找不到文件?那麼輸入configfile (hd0,0)/grub/grub.conf,回車,嗯?還是找不到?暈了,難道Linux非要把我也搞到崩潰爲止麼?
    沒轍了,再次交換兩塊硬盤的啓動順序,使得先從IDE硬盤啓動,呼……,nnd,終於進入Linux了。趕緊的,我又輸入了以下命令:
    mkdir /mnt/winC
    mount -t vfat /dev/hdc1 /mnt/winC
    dd if=/dev/hda1 of=/mnt/winC/linux.lnk bs=512 count=1
    vi /mnt/winC/boot.ini
    然後boot.ini的最後一行加入一條語句C:/linux.lnk="LINUX LINK"
    爲了保險起見,免得待會上面那種方法啓動不成功又要進入Linux,我又輸入了以下命令:
    mkdir /mnt/winC/boot
    mkdir /mnt/winC/boot/grub
    cp /boot/grub/menu.lst /mnt/winC/boot/grub/menu.lst
    vi /mnt/winC/boot.ini
    再一次在boot.ini的最後一行追加一條語句C:/grldr="LINUX GRLDR"
    當然,boot.ini也可以在Windows系統下修改,但是那要先進入Windows系統,太麻煩了。另外,C盤目錄下一定要有grldr文件。
    然後重啓機子,在BIOS中修改成先從SATA-II硬盤啓動,在操作系統選擇菜單中選擇LINUX LINK,靠,啓動不成功,然後又重啓機子,這次選擇LINUX GRLDR,哈,Linux下的系統選擇菜單出現了,於是選擇Linux,又靠,還是不成功。我覺得,事情到了這個地步,我已經有了撞牆的衝動!
    不過,這一次grldr在啓動不成功後有了不一樣的提示,說是hd0不是ex3文件系統的,這不是睜眼說瞎話麼,hd0不是ex3文件系統的,那Linux又怎麼裝得上去,而且剛纔又還能正常啓動?
    我不信邪,輸入root (hd0, 後按tab鍵,grub提示,hd0有3個分區,都是fat32文件系統,咦,怎麼那麼像是我裝WinXP系統的SATA-II硬盤?於是我又輸入root (hd1, 後按tab鍵,grub提示,hd1有2個分區,一個是ex3文件系統,另一個是swap文件系統,tmd,怎麼倒過來了,難道從哪一個硬盤啓動,哪一個硬盤就是hd0嗎?不管了,直接在grub提示符下輸入以下命令
    root (hd1,0)  “回車”
    kernel (hd1,0)/vmlinuz-2.4.20-8 ro root=LABEL=/
    initrd (hd1,0)/initrd-2.4.20-8.img
    boot
    Linux順利啓動!
    這下我心裏有底了,連進入Linux後再退出都等不及了,直接按reset鍵重啓,進入Windows XP,然後進入/boot/grub文件夾,打開menu.lst,將hd0都修改成hd1,又將hd1都修改成hd0,最後保存。
    在重啓機子之前,我先去C盤根目錄下查看了一下剛纔在Linux中複製過來的“linux.lnk”文件,nnd,怎麼成了快捷方式?雙擊也打不開,怪不得不能通過linux.lnk啓動!先不管了,重啓機子,選擇“LINUX GRLDR”,掌聲響起來吧,Linux啓動啦。
    如果根據“人品越好,受到的磨難越多”這個理論,那麼我想,我即使不是聖人,也該是差不多啦!
 
四、勝利宣言
    這次在雙硬盤上裝雙操作系統,真可謂是歷經劫難,不過幸好,最終還是圓滿成功了。
    雖說遇到了這麼多始料不及的問題,讓我花了整整一個週末的時間才完成這件事情,但也正是因爲這些問題,才讓我對相關各方面的知識有了一定的認識和掌握,正所謂“禍兮,福之所倚”是也!
    所以說,我們在做事情時不需要害怕遇到問題或者困難,而是應該以一種平常心對待,畢竟,這個世界有網絡,有google不是?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