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工智能大會CCAI 2016圓滿落幕

8月26日至27日,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國科學院的指導下,由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發起主辦、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與CSDN共同承辦的2016中國人工智能大會(CCAI 2016)在北京遼寧大廈盛大召開,這也是本年度國內人工智能領域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學術和技術盛會,對於我國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究及應用發展有着極大的推進作用。大會由CSDN網站進行專題直播,並由百度開放雲提供獨家視頻直播技術支持。

大會沿承CCAI 2015的成功經驗,邀請國內外知名人工智能專家出席會議並作爲大會嘉賓發言。近40位國內外頂尖科學家和業界精英的精彩報告和熱烈討論,覆蓋了機器學習、人機交互、模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NLP)、認知科學、神經科學等人工智能領域的熱門/前沿研究和產業實戰。大會報告及討論詳細解讀了當前人工智能的現狀和發展趨勢,探討了人工智能的實踐經驗,展示了最新的技術創新產品與應用。來自騰訊、阿里巴巴、百度、聯想、搜狗、唯品會、華爲、華晨寶馬、英特爾、三星、飛利浦、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等數百家企業和學術機構的上千位人工智能領域專業聽衆參加了大會。

圖片描述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副理事長譚鐵牛

會程爲期兩天,由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宗成慶、微軟亞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芮勇、以及香港科技大學計算機與工程系主任楊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譚鐵牛分別主持。

主題報告演講環節,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副理事長譚鐵牛;大疆創新科技公司董事長、香港科技大學教授、美國電子電氣工程師協會會士(IEEE Fellow)李澤湘;微軟人工智能首席科學家、IEEE Fellow鄧力;Singularity.io公司聯合創始人、國際計算語言協會會士(ACL Fellow)林德康;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理事長李德毅;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蒲慕明;國際人工智能促進會(AAAI)主席、美國亞利桑那大學教授Subbarao (Rao) Kambhampati,以及麻省理工學院人工智能實驗室教授、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Tomaso Poggio等8位人工智能領域頂級專家分別做了主題報告。

解密深度學習、機器人、自動問答、認知科學、神經科學技術前沿

由8位Fellow級人工智能專家的報告,從人工智能現狀,深度學習的侷限和出路,智能機器人的研發,到自動問答的升級,人機協作的規劃,再到認知科學、神經科學的最新交叉研究分別進行深刻解讀,爲人工智能的未來發展指明瞭方向。

大會首日第一個主題報告來自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副理事長譚鐵牛。在題爲《關於人工智能發展的思考》的報告中,譚鐵牛院士深刻地解讀了中國人工智能實踐取得的進展和存在的問題,並對學術研究和產業實踐方向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大疆創新科技公司董事長、香港科技大學教授李澤湘則全方位地分享了智能機器人應用必須解決的問題。在主題報告《智能機器人:從學術研究到創業創新》中,李澤湘首先闡述了一些在香港科技大學機器人研究所(原自動化技術研究中心)的基礎研究問題,然後分享瞭如何基於理論研究設計和研發產品級的智能機器人,包括智能裝備、無人機、地面移動機器人、水下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等。最後,他介紹瞭如何基於珠三角地區健全的產業鏈,通過培養和孵化創業團隊打造了一個閉環的產學研生態系統。

微軟人工智能首席科學家、IEEE Fellow鄧力的報告聚焦於業界最爲熟悉的大數據與深度學習。以《驅動大數據人工智能多種應用的三類深度學習模式》爲主題,鄧力闡述深度監督學習、深度非監督學習和深度強化學習等三類深度學習模式的關係和區別,以及這三類深度學習模式和大數據的關係,並通過微軟團隊的實踐案例,詳細說明了在不同人工智能應用選用不同深度學習模式的理由和實際效果。

Singularity.io公司聯合創始人、ACL Fellow林德康的報告題目是《從搜索引擎到回答引擎再到動作引擎自動問答》。他希望搜索引擎已經逐步實現的自動問答(Question Answering)技術再次升級,成爲一種動作引擎——它通過執行一系列操作幫助用戶完成需要做的事情,而不是僅僅提供信息。在報告中,他對回答引擎與動作引擎的方法給出一個概述,並討論了NLP和機器學習的技術挑戰。

第二天的主題報告聚焦於協作機器人規劃以及認知科學、神經科學與人工智能的結合。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理事長李德毅帶來了《交互認知:從圖靈測試的漏洞談開去》的演講。李德毅院士首先剖析了交互認知的內涵以及圖靈測試在交互認知中的瑕疵,並以淺層次、短時長的聊天爲突破口介紹交互認知的研究進展,包括聊天機器人的形式化約束,雙人聊天、羣聊和複雜系統涌現中的交互認知。此外,他還介紹了人工駕駛和自主駕駛中的三類交互認知的協商和學習方法。

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蒲慕明帶來了他的深度思考成果——《神經科學能爲人工智能帶來什麼?》。他認爲神經科學研究未來突破的關鍵在於闡明覆雜神經網絡的結構與功能,引入神經科學所闡明的網絡和細胞的概念能大幅度地增加人工神經網絡計算的效率。在報告中,他進一步提出人工神經網絡可以借鑑的神經科學概念,並討論未來神經科學與人工智能研究兩個領域的交叉融合的可能途徑。

國際人工智能促進會(AAAI)主席、美國亞利桑那大學教授Subbarao (Rao) Kambhampati的到來,見證了AAAI和CAAI(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的首次會合。在報告《Challenges in Planning for Human-Robot Cohabitation》中,他基於團隊研究詳細闡述了實現主動助理的協作機器人面臨的人類行爲閉環的建模和推理、人類意圖識別等規劃技術的挑戰,以及解決這些挑戰的最新研究進展,包括不完整而更易於學習的規劃模型,以及如何利用這些不完整模型的規劃與規劃識別(plan recognition)技術,讓實現可解釋的機器自主助理行爲。他還給出了這些技術在人機協作場景下的評估結論。

麻省理工學院人工智能實驗室教授、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Tomaso Poggio在會前左膝蓋骨意外受傷而行動不便,但他仍然堅持按照預定日程漂洋過海來演講。他帶來的報告題目是《The Science and the Engineering of Intelligence》。他曾提出智能工程(engineering of intelligence)和智能科學(science of intelligence)的概念,認爲基礎研究需要大力發展後者。在這次報告中,他總結智能工程的進展及其背後從數據中學習的數學原理,並詮釋了MIT CBMM(the MIT Center for Brains, Minds and Machines)的智能科學——融合機器學習、計算機科學、神經科學與認知科學的研究進展。

圖片描述

大會現場

共論人機交互、機器學習、產業實戰與青年成長

除了精彩紛呈的主題報告,兩天大會還設置了“人工智能驅動的人機交互”、“人工智能產業論壇”、“人工智能青年論壇”和“機器學習的明天”等四大專題論壇,近30位發言嘉賓就人工智能前沿研究和產業實戰展開對話,並回答與會聽衆的深度提問。

8月26日下午的第一個主題論壇是人工智能驅動的人機交互論壇,由360首席科學家&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顏水成和騰訊科技微信模式識別中心技術總監陳波共同擔任聯席主席,論壇嘉賓包括百度深度學習實驗室主任林元慶、地平線機器人技術創始人&CEO餘凱、微軟亞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員周明、雲知聲創始人&CEO黃偉、曠視科技首席科學家孫劍和商湯科技CEO徐立。大家就神經網絡時代的視覺識別、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在聊天機器人、智能駕駛等不同人機交互場景下的應用,進行了深度討論和分享。

人工智能產業論壇的聯席主席是出門問問創始人&CEO李志飛和微軟亞洲研究院主管研究員鄭宇,論壇嘉賓包括螞蟻金服副總裁&首席數據科學家漆遠、馭勢科技聯合創始人&CEO吳甘沙、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合夥人周逵、格靈深瞳聯合創始人&CTO趙勇和京東集團PCL實驗室研發總監陳宇,7位專家圍繞產業界關注的熱點問題,各自從不同角度分享了人工智能技術在電商、金融領域的應用,以及人工智能投融資等方面的實踐經驗。

8月27日下午,人工智能青年論壇由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特別研究員崔鵬和百度公司金融服務事業羣組執行總監沈抖共同擔任聯席主席,新澤西州立大學羅格斯商學院管理科學與信息系統系副系主任熊輝、中科院自動化所模式識別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王亮、天眼查CEO柳超、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副教授張敏和時趣首席科學家王緒剛,結合各自的學術研究或工業實踐進展,圍繞“當青年遇上人工智能:機遇還是泡沫”展開了精彩討論。

機器學習的明天論壇則由滴滴研究院副院長葉傑平和第四範式創始人&CEO戴文淵共同擔任聯席主席,在他們的主持下,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特別研究員朱軍、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教授林宙辰、微軟亞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員劉鐵巖、今日頭條科學家&頭條實驗室總監李磊、騰訊AI Lab計算機視覺組負責人劉威,共同就機器學習的一階優化算法、大規模機器學習與哈希、交互式機器學習以及基於深度學習的自然語言理解和對話等話題同臺論道。

大量前沿成果展示

除了兩天的精彩報告與研討外,大會還設置了人工智能創新技術和應用展區,旨在匯聚人工智能前沿創新成果和實踐案例,讓與會者對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有更加直觀的認識。來自雲知聲、京東、時趣互動、百度開放雲、騰訊微信、神州數碼、英偉達、天誠盛業、上海中科智穀人工智能工業研究院、圖普科技、圖森互聯科技、易道博識和商湯科技、IJAC(國際自動化與計算雜誌)、Springer、異步社區、博文視點等17家機構展示了他們爲人工智能發展所做出的最新成果。

歷經兩屆沉澱,中國人工智能大會CCAI已成爲國內人工智能領域的權威平臺。2016中國人工智能大會,以最具前瞻性的視野和國際化的內容組織、最前沿的國內外人工智能的技術趨勢和最貼近產業界的一流行業盛會,對推動我國人工智能的發展與進步有着極大的價值和影響。

CCAI 2016更多精彩信息,請關注CSDN獨家直播專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