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深

聲明:此原創非彼原創,資料來源於網絡,只是經過加工整理罷了。如果引用了你的資料並沒有說明出處,敬請原諒!僅供學習參考。

 

景深就是當與光軸平行的光線射入凸透鏡時,理想的鏡頭應該是所有的光線聚集在一點後,再以錐狀擴散開來,這個聚集所有光線的一點,就叫做焦點。在焦點前後,光線開始聚集和擴散,點的影象變成模糊的,形成一個擴大的圓,這個圓就叫做彌散圓

 

如果彌散圓的直徑小於人眼的鑑別能力,也就是說在一定範圍內,實際影象產生的模糊肉眼是不能感覺到的,結果人的肉眼看上去這個範圍內的影像仍是清晰的.這個在理論上已經模糊但實際上卻被肉眼辨認爲清楚的彌散圓就稱爲容許彌散圓

 

在焦點前後各有一個容許彌散圓,這兩個彌散圓之間的距離就叫景深,即:在被攝主體(對焦點)前後,其影像仍然有一段清晰範圍的,就是景深。換言之,被攝體的前後縱深,呈現在底片面的影象模糊度是肉眼不能辨認的(人們肉眼看出的圖像感覺仍是清晰的),都在容許彌散圓的限定範圍內

 

上面這段用規範的專業語言解釋的景深,過於專業了點,比較晦澀難懂,但還得先這樣說一下,不能理解也沒有問題,下面我會用通俗的語言再解釋一遍。

 

在進行拍攝時,調節相機鏡頭,使離相機一定距離的景物清晰成像的過程,叫做對焦,那個景物所在的點,稱爲對焦點,因爲"清晰"並不是一種絕對的概念,所以,對焦點前(靠近相機)、後一定距離內的景物的成像用我們的眼睛看都可以是清晰的,這個前後清晰範圍的總和,就叫做景深。舉個例子,你以一個離相機5米遠的人作爲對焦點,人前1米有朵花,離開相機的11米處有棵樹,12米處有間房子,13米處有輛汽車。當你拍出的照片上,花、人和樹都是清晰的,而花前和房子及房子以後的都是模糊的,那麼,這張照片的清晰範圍是在離相機的4--11米處,那麼,這張照片的景深就有7 米。要是這張照片上從花、人到樹和房子都是清晰的,而花前、汽車和汽車以後的景色都是模糊的,那這張在照片的景深我想大家已經知道,那就是8米。

 

景深的大小,首先與鏡頭焦距有關,焦距長的鏡頭,景深小,焦距短的鏡頭景深大。其次,景深與光圈有關,光圈越小(數值越大,例如f16的光圈比f11的光圈小),景深就越大;光圈越大(數值越小,例如f2.8的光圈大於f5.6)景深就越小。其次,前景深小於後後景深,也就是說,精確對焦之後,對焦點前面只有比較短的距離內的景物能清晰成像,而對焦點後面很長一段距離內的景物,都是清晰的。

 

來自:什麼是景深以及如何來控制景深?

http://bbs.zhiyin.cn/thread-256910-1-1.html

 

 

彌散圓 (Circle of Cnfusion)

又譯爲:彌散圈、模糊圈等等

在焦點前後,光線從聚集到擴散,點的影象從圓到點(焦點),繼而有擴散到圓,這個焦點前面和後面的圓就叫做彌散圓。

如果此圓形足夠小,肉眼依然可被視爲點的成像。這個可以被接受的最大直徑被稱爲容許彌散圓直徑δ (Permissible circle of confusion)。

觀賞拍攝的影象是以某種方式來觀察的,人的肉眼所感受到的影象與觀看距離有很大的關係,如果彌散圓的直徑小於人眼的鑑別能力,人眼將感覺是清晰的。這時的彌散圓的大小就稱爲容許彌散圓。

 

景深 (Depth of field)

在對焦時,通過鏡頭將在焦平面上清晰成像,而對焦點的前景和後景也在焦平面成像,只要它們成像的彌散圓等於或小於容許彌散圓直徑,我們將認爲是清晰的,這樣影像就有一個的清晰的區間,這就是景深(下圖)。

從以上可知道,在焦點前後各有一個容許彌散圓,這兩個彌散圓之間的距離我們稱呼它叫焦深,它和景深是相對應的。所謂景深即:在被攝主體(對焦點)前後,其影像具有的一段清晰範圍,這範圍內的景物在焦平面上成像,都在容許彌散圓的限定範圍內。

景深是隨鏡頭的焦距、光圈值、對焦距離的不同而變化。一般來說:

1、焦距短,景深大,

2、對焦點離遠,景深大,

3、光圈小,景深大。

以拍攝者爲基準,從對焦點到近點的清晰範圍叫前景深,從對焦點到遠點的清晰範圍叫後景深。

 

景深的計算

 

從公式中可以看出,後景深 > 前景深。

由景深計算公式可以看出,景深與鏡頭使用光圈、鏡頭焦距、拍攝距離以及對像質的要求(表現爲對容許彌散圓的大小)有關。這些因素對景深的影響如下:

(1)、鏡頭光圈: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2)、鏡頭焦距:鏡頭焦距越長,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

(3)、拍攝距離:距離越遠,景深越大;距離越近,景深越小。

 

拍攝時景深的控制

景深大小的控制主要決定於三個因素:

照相機鏡頭光圈的大小調節、所用鏡頭焦距的長短以及拍攝距離的遠近。

  

  A.光圈在控制景深的作用中,扮演一了個非常重要的角色。記住一個最基本的原則: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拍攝時,若希望主體的前後景物都非常清晰,可以將光圈儘量向小處調節,比如f/16、f/22;反過來,若希望對焦的物體清晰,虛化前後的另外一些景物,那就儘量將光圈開大,比如f/2.8、f/2,甚至f/1.4。(根據相機支持的光圈)在調節光圈的同時,還要注意曝光量也會發生變化,必須依靠調節快門速度加以平衡;光圈收小了,快門速度就要放慢些;光圈開大了,快門速度就要相對提高些。

 

    B.所用鏡頭焦距的長短

    C.拍攝距離的遠近

   

  當拍攝時的光圈大小不變,被攝體的位置也不改變時,使用的鏡頭焦距越短,景深就越大;鏡頭的焦距越長,景深就越小。也就是在光圈不變的條件下,使用廣角鏡頭時,景深的清晰範圍就要相對大一些,使用中、長焦距鏡頭時,景深的清晰範圍就相對要小得多。   

而當拍攝時的光圈大小不變,所使用的鏡頭焦距也不改變時,被攝體越遠,畫面中的前後清晰範圍就越大;反之,被攝體越近,前後的清晰範圍也就相對越小。這就提醒我們,在拍攝一些特定和近景的畫面時,調焦應該特別仔細,稍有疏忽,使主體景物越出景深範圍。整個畫面就都虛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