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绝”犯错“,应试教育的死穴



    每个人都想成功,其中有99.9%的人害怕失败。然而,想不经历失败径直走向成功是不可能的,即便是一个小小

的成果也是经过无数个"跟头"争取到的。勇于试错、敢于犯错是人类不断学习、进步的前提,但是令人痛心的是应试

教育的死穴恰恰在于它没有给孩子留下“犯错”的空间。



   束缚于条条框框,每天都规规矩矩的生活,不会犯大错,但是也不会有大的成就。一切创新活动都是从一种”玩

耍“的好奇心开始的,各种奇思妙想才是创新思维的源泉。然而从古代的科举制度到今天的中考、高考、考研考博等

等,每一阶段都给学生铺好了"学途",并给定了检验的标准,符合这个制度的为好学生,而想法独特、个性鲜明的

学生往往会被亲朋好友视为不学无术甚至被嘲笑孤立。假如我说1+1=2,大家都会很自然的接受。但是我说1+1=10很

多人肯定以为我疯了。



    我们可以发现,身边的小孩子他们总是在不断地问一些奇怪的问题,甚至有时候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但是

上小学后,他们停止了问问题,再长大一些他们开始用从课堂和书本上学到的一些成语来跟你"炫耀",但是经常会因

为理解不当而张冠李戴,造成笑话。45分钟课程,让他们很快发现比起挑衅性的问题,老师或者家长更重视正确答

案。只要把课本上的诗词成语背的滚瓜烂熟就可以考100分并得到大家的夸奖。于是,在校园这个大环境下慢慢的他

们开始适应"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规律,儿时的好奇心也就慢慢的被扼杀消失殆尽了。



    局限于书本的条条框框,因此应试教育下的学生被冠以另外一个称呼:书呆子。离开校园,离开书本,我们就像

一个迷路的孩子,害怕迷茫,无所适从。这是正在发生而且会持续发生的一种非常可怕的现象。



    在互联网时代,重要的不再是你知道什么,而是你能用你所知道的创造什么。所有成功的创新者,都能在解决自

己问题的过程中,用新的方法去运用这个知识。在这一新的方法是突破现状的束缚,经过无数次大胆的想象、尝试、

失败的经验总结出来的。成功只属于少数人,而创新又是少数人中的很小的一部分。



    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去尝试和冒险,只有在反复的失败中总结经验,寻找灵感,才能掌握成功的技巧。鼓励学生从

失败中学习而不是惩罚他们的失败,把试错或失败看做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要记住,是99个失败最终铸

一个成功,因此没有失败那么成功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