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明日黃花”談到傳統文化的失落

從“明日黃花”談到傳統文化的失落
.
趙之藺 (43屆校友)

  讀校友報52期《從深文周納談起》一文,頗多感觸。現在從中學到大學,重理輕文,重外語輕母語,大學生甚至研究生寫文章,語法不通,錯別字不少者,已非個別現象。周培源、楊振寧等大師都曾不止一次的慨乎言之。大數學家、復旦大學校長蘇步青更說過: “如果讓復旦單獨招生,我意見先考語文並判卷子,不合格的下面就不要考了。語文你都不行,別的也學不通的。”現在的問題更發展到不僅學理工的如此,學文的甚至一些作家、編輯也不時被發現語文上的“硬傷”,屢說屢犯,似成頑疾。這就不能不使人擔心中華傳統文化的失落了。筆者寡聞,僅就幾件耳熟能詳的例子,略抒管見,不敢辭老生常談之譏,老毛病也只有用老藥方才能冶的。

  先說成語。例一, “明日黃花”。本意指過時的景物,現在報章上多被改爲“昨日黃花”。原典出蘇東坡《九日次韻王鞏》詩: “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詩作於九月九日重陽節。傳說菊花在重陽日花開最盛,過後(明日)則開始萎謝了。所以東坡說連蝴蝶也會發愁的。如改爲“昨日黃花;’則恰恰相反,花還未全盛,怎麼代表過時了呢!

  例二, “七月流火”。本意是舊曆七月天氣漸涼,現則多被誤用作形容七月天氣像火一樣炎熱。恰恰相反,該典出自《詩經·豳風…七月》: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孔穎達疏: “七月之中,有西流者,火之星也,知寒之將至。”所謂“火”,指大火星,即古天文學中二十八宿之一的心宿商星,現代天文學中屬天蠍座。該星在舊曆五月中天,六、七月以後逐漸偏西。夏曆七月即陽曆的八九月間,過去稱爲孟秋,一般有立秋和處暑兩個節氣,處暑指暑氣已盡,所以說天氣快涼了。過去有個校園歌曲: “金風動大火已西流。”倒是真實地體現這一詩意的。

  例三, “差強人意”。本意是還能使人滿意(不是太滿意)。但現頻頻被用於不使人滿意。該典出《後漢書·吳漢傳》。我以爲即不追溯古典,僅從字面講,也不應誤解了的。如果已差到不使人滿意,則“強”字就無法解釋了。類似例子尚多,茲不贅述。

  凡這些都不是什麼僻典,一般辭書上都可以查到,且多次被指出糾正過·,爲什麼這樣積重難返呢?能不說是一種傳統文化的失落嗎?其表現形式還很多,文體的濫用,又是一例。比較典型的是格律詩詞的庸俗化。

  國學大師吳小如教授說過: “鄧拓當年在《燕山夜話》中有句名言,大意說如果你填一首:‘滿江紅’詞,而字句平仄都不合格律聲調,那最好改稱‘滿江黑’。現在有人填詞,除字數大致不差外,格律平仄一律不管,讀起來不僅沒有詩味,且使人十分吃力。” “我看此風不可長,你如連這些都打破,那還不如寫白話詩或散文,更明暢易讀,又何必硬稱爲舊體詩呢!”

  筆者以爲即使白話詩也自有其格律,絕非信口爲之。縱觀胡適、聞一多、徐志摩、林語堂諸位始創者的詩集譯作,均雋永中式,詩味盎然的。

  這一流弊,正像僞劣產品對“名牌”的衝擊,是對詩詞這一文化瑰寶的玷污,使其在一些人的心目中失去光輝,難以爲繼了。

  假如沒記錯的話,文理雙贏,是四中的老傳統。過去雖文理分科,在全市作文競賽中,理科同學的成績曾略無遜色。當他們進入工學院時,教授們歡曰:論文學水平,真不比文學院差!筆者此文,正是寄望於“江山代有才人出”,將此傳統發揚光大!

 

《四中校友》網站網址:http://www.szxy.org
E_mail:[email protected]
電話:10-66183735 66175566-232
通信地址:北京西城區西皇城根北街甲2號 100034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