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之始計篇

始計篇
    孫子曰: 著是書者爲洪應明,究不知其爲何許人也。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道者,令民於上同意,可與之死,可與之生,而不危也;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地者,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法 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之者不勝。故校之以計,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衆孰強? 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吾
    以此知勝負矣。將聽吾計,用之必勝,留之;將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之。
    計利以聽,乃爲之勢,以佐其外。勢者,因利而制權也。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解析
   
孫子說:戰爭,是國家的大事,關係到國家的生死存亡,不能不認真地觀察和對待。
    因此,要通過對敵我五個方面的分析,通過對雙方七種情況的比較,來探索戰爭勝負的情勢。(這五個方面)一是政治,二是天時,三是地利,四是將領,五是法制。政治,就是要讓民衆和君主的意願一致,因此可以叫他們爲君主死,爲君主生,而不存二心。天時,就是指晝夜、晴雨、寒冷、炎熱、四時節候的變化。地利,就是指高陵窪地、遠途近路、險要平坦、廣闊狹窄、死地生地等地形條件。將領,就是指智謀、誠信、仁慈、勇敢、嚴明。法制,就是指軍隊的組織編制、將吏的管理、軍需的掌管。凡屬這五個方面的情況,將帥都不能不知道。充分了解這些情況的就能打勝仗,不瞭解這些情況的就不能打勝仗。所以要通過對雙方七種情況的比較,來探索戰爭勝負的情勢。(這七種情況)是:哪一方君主政治開明?哪一方將帥更有才能?哪一方擁有更好的天時地利?哪一方法令能夠貫徹執行?哪一方武器裝備精良?哪一方士兵訓練有素?哪一方賞罰公正嚴明?我們依據這些,就能夠判斷誰勝誰負了。
    將領如果同意並執行我的戰爭計劃,就會獲勝,就留下來用;如果不同意和不執行我的戰爭計劃,就會失敗,就應該讓他離去。
    戰略籌劃確定並通過之後,就要考慮“勢”的問題了,以便充分利用外部的條件。所謂的“勢”,就是根據有利條件而靈活去應變。
    用兵打仗,實際上是一種詭異、欺詐的行動。因此要做到:有能力,要裝作沒有能力;要行動,裝作不會採取行動;在逼近對方的時候,要使對方感到很遠,當離對方很遠的時候,要使對方感已經臨近了。對方貪利,就用小利引誘他;對方混亂,就乘機攻取他;對方力量充實,就注意防備他;對方兵強卒銳,就暫時避開他;對方士氣旺盛,就設法衰竭它;對方辭卑沉靜,就設法使他驕橫喪智;對方休整良好,就設法使之疲勞;對方內部團結,就設法制造矛盾離間他。要在對方不備之時和不備之處發動進攻,要在對方意想之外採取行動。這是軍事家制勝的奧祕,無法事先來講明。孫子兵法與經理人統帥之道附錄三:《孫子兵法》譯文 
    在開戰之前,我們如果經過認真推算預計能夠獲勝的話,獲勝的把握就多;如果經過認真推算預計不能夠獲勝的話,獲勝的把握就少。籌劃的越是周密,獲勝的可能就越大,籌劃的越是疏漏,獲勝的可能就越小,更何況一點都不去籌劃呢?我們根據這些來觀察,就可以判定勝負的結果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