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爲一面

1.什麼是面向對象?面向對象與面向過程的區別?

答:

面向過程就是分析出解決問題所需要的步驟,然後用函數把這些步驟一步一步實現,使用的時候一個一個依次調用就可以了。
面向對象是把構成問題事務分解成各個對象,建立對象的目的不是爲了完成一個步驟,而是爲了描敘某個事物在整個解決問題的步驟中的行爲。

例如五子棋,面向過程的設計思路就是首先分析問題的步驟:1、開始遊戲,2、黑子先走,3、繪製畫面,4、判斷輸贏,5、輪到白子,6、繪製畫面,7、判斷輸贏,8、返回步驟2,9、輸出最後結果。把上面每個步驟用分別的函數來實現,問題就解決了。
而面向對象的設計則是從另外的思路來解決問題。整個五子棋可以分爲 1、黑白雙方,這兩方的行爲是一模一樣的,2、棋盤系統,負責繪製畫面,3、規則系統,負責判定諸如犯規、輸贏等。第一類對象(玩家對象)負責接受用戶輸入,並告知第二類對象(棋盤對象)棋子佈局的變化,棋盤對象接收到了棋子的i變化就要負責在屏幕上面顯示出這種變化,同時利用第三類對象(規則系統)來對棋局進行判定。

可以明顯地看出,面向對象是以功能來劃分問題,而不是步驟。同樣是繪製棋局,這樣的行爲在面向過程的設計中分散在了總多步驟中,很可能出現不同的繪製版本,因爲通常設計人員會考慮到實際情況進行各種各樣的簡化。而面向對象的設計中,繪圖只可能在棋盤對象中出現,從而保證了繪圖的統一。

功能上的統一保證了面向對象設計的可擴展性。比如我要加入悔棋的功能,如果要改動面向過程的設計,那麼從輸入到判斷到顯示這一連串的步驟都要改動,甚至步驟之間的循序都要進行大規模調整。如果是面向對象的話,只用改動棋盤對象就行了,棋盤系統保存了黑白雙方的棋譜,簡單回溯就可以了,而顯示和規則判斷則不用顧及,同時整個對對象功能的調用順序都沒有變化,改動只是局部的。
再比如我要把這個五子棋遊戲改爲圍棋遊戲,如果你是面向過程設計,那麼五子棋的規則就分佈在了你的程序的每一個角落,要改動還不如重寫。但是如果你當初就是面向對象的設計,那麼你只用改動規則對象就可以了,五子棋和圍棋的區別不就是規則嗎?(當然棋盤大小好像也不一樣,但是你會覺得這是一個難題嗎?直接在棋盤對象中進行一番小改動就可以了。)而下棋的大致步驟從面向對象的角度來看沒有任何變化。
當然,要達到改動只是局部的需要設計的人有足夠的經驗,使用對象不能保證你的程序就是面向對象,初學者或者很蹩腳的程序員很可能以面向對象之虛而行面向過程之實,這樣設計出來的所謂面向對象的程序很難有良好的可移植性和可擴展性。

2.循環問題:

   int x=10;int y=10,i;

   for(i=0;x>8;y=i++)

{

   printf("%d,%d,",x--,y);

}

寫出輸出。

答:10,10,9,0

3.關於重載的選擇題

答:(補充知識)重載(Overloading )是一個類中方法多態性的一種表現,是讓類以統一的方式處理不同類型數據的一種手段。多個同名函數同時存在,具有不同的參數個數、參數 類型和參數順序 。

4.free的使用:(題目忘記)

答:大致記住:一旦分配控件,一定要釋放指針。

5.代碼找錯:(題目忘記)

答: 大約有三處錯誤:未賦初值;返回值類型不一致;死循環

#define Max_CB 500
void LmiQueryCSmd(Struct MSgCB * pmsg)
{
unsigned char ucCmdNum;
......
for(ucCmdNum=0;ucCmdNum<Max_CB;ucCmdNum++)
{
......;
}
死循環,unsigned int的取值範圍是0~255

6.sizeof問題

char str[]="//123/0";

int *p=str;

int a=11;

sizeof(str)=?

sizeof(p)=?

sizeof(a)=?

答:6,4,4;p變量存放地址,所以對於32位機,佔用的是4字節。

6.寫出輸出:

int func(int c)

{

      int b;

      switch(c)

    {

      case 1:cout<<"10";

      case 2:cout<<"20";

      default:cout<<"error";

     }

}

f(1)的輸出結果:

答:1020error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