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惢客創業日記》2020.01.12(週日) 二次學習Costco模式(一)

  今天是週日,主要是把這幾天的日記草稿做一下整理,另外,還擠出一些時間把前段時間學習的Costco(好市多)做一下梳理和總結。說到Costco(好市多),好幾年前就聽過這種獨特的會員模式,只不過當時只是看看幾篇相關的文章,偶爾加深一下印象,還真沒有深入瞭解。直到前段時間,第一家Costco(好市多)超市登陸上海的時候,各種新聞、消息和解讀刷遍了朋友圈,此時,才讓我決定花些時間好好學習一下。不過,和別人喜歡看熱鬧、噌熱度不同,我更希望能讓自己學到對惢客有用的東西。

  接下來,就切入正題,直接分享我從Costco(好市多)的經營模式中收穫到的幾點思考吧。

  首先,我們要學習的是Costco(好市多)背後的故事。

  既然我們要研究Costco(好市多),自然要了解其背後的故事,那我們就先了解一下Costco(好市多)的創業故事吧。要說Costco(好市多)的歷史,還要追溯到1976年,當時皮爾斯和他的兒子羅伯特父子倆租了一箇舊的飛機棚,這個飛機棚就是全世界倉儲量販式銷售的第一家門店。注意,這家店並不是Costco(好市多),而叫Price Club,解讀成中文就是物美價廉的會員俱樂部。說白了就是我這裏啥都有,東西好,還便宜,不過你要辦個會員,交個年費。雖然當時這家店不是Costco(好市多),但是,也是全球第一個Costco(好市多)的商業模式雛形。

  爲啥要這樣說呢?因爲,這家店有個業務員,能力很強,但不想給這家店幹了,想自己創業。正好,在美國的西雅圖碰到了一位律師,這位律師也是一個不安分的傢伙,在法國看到很多超市把“折扣”搞的很有創意,就想在美國也搞一下。結果,兩個人在一起一拍即合,而且,還高仿了老東家Price Club物美價廉的會員俱樂部模式,再加上結合法國超市的一些經營理念,結果,第一家店就一炮走紅。此時,老東家皮爾斯和他的兒子羅伯特父子倆知道後,估計一口老血都噴出來了。後來,Costco(好市多)一發不可收拾,到了1986年,一口氣開了17家店,與之前的老東家Price Club和沃爾瑪旗下的山姆店形成了三足鼎立。

  不過,與沃爾瑪相比,其他的兩家店相當於三國時期的蜀國和東吳,而世界巨頭沃爾瑪則是更加強大的魏國,不管是初裝還是銘文都是頂配。到了1993年,Costco(好市多)在與沃爾瑪旗下的山姆店硬剛失敗後,山姆店放了狠話,要麼你被我收購,要麼我把你弄死。結果,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Costco(好市多)竟然與老東家選擇了合併,也就是今天我們看到的Costco(好市多)了。

  這段故事也告訴我們,每一個有成就的人或企業,背後所經歷的都是滄桑。即使再好的商業模式,再優秀的人才,再強大的核心競爭力,在其創業的路上也都是危機重重、九死一生。別說成功,就是能活下來,都是僥倖苟且。因此,這也就是創業很難模仿的原因,試圖妄想通過學習和模仿別人的商業模式去輕易成功的想法是可笑的,也是無知的。

  好了,今天的日記就先分享第一點吧,在明天的日記中,我會繼續給大家分享我收穫到的關於Costco(好市多)的其他思考。

  最後,分享今天日記的感悟:“Costco(好市多)的創業故事告訴我們,試圖妄想通過學習和模仿別人的商業模式而輕易成功的想法是可笑的,也是無知的。”

  好了,今天的日記就寫到這裏,《惢客創業日記》咱們明天繼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