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IT廠商國際化 還須先過知識產權關

 
3月4日,CeBIT 2008如期在德國漢諾威舉行,這次CeBIT的主題是綠色產品,隨着全球氣候變暖,氣候問題成爲人們關注的熱點,在PC及相關領域,這點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重視。然而對於中國的參展廠商,還未來得及迎合這屆的主題,就已經多數出局,連展示的機會都沒有。
 
據悉,警方和海關人員針對參展商的侵權行爲進行了突擊檢查,共沒收了數十箱手機、導航設備和其它產品。漢諾威警方表示,此次遭到調查的人數超過180人。51家遭突襲的廠商包括大陸24家(香港3家)、臺灣12家、德國9家,波蘭、荷蘭和南韓各1家,被調查帶回的產品多爲手機、導航裝置、數字相框、平面監視器等等,德國警方表示,涉及侵權的專利多爲MP3、MP4、DVB(Digital Video Broadcast)、以及空白VCD和DVD刻錄機等,其中20人各被要求支付1,000歐元(約1,533美元)的保證金,多位遭警方帶走問話,隨後釋放。
 
先進國家企業經常在法院上以專利爲武器控告業者侵權,如今科技業界使用此類手法公司爲數不少,只不過在展場上發生搜查事件,儘管或許可說德國警方執法嚴明,但對CeBIT主辦單位來說實爲莫大傷害,隨着臺灣等亞洲地區科技展地位日益重要,廠商們擔憂下回德國警方故技重施,將會極大地影響德國的CeBIT展會經濟。
 
對於類似事件的分析,我們不得不要正視中國IT廠商走向國際化,還必須要先過知識產權關的問題。
 
不可否認,中國IT企業正在迅速崛起,拓展國際市場的訴求越來越強烈,同時也越來越引起國際競爭對手的關注和重視;其次,從總體來講,成本無疑是中國IT企業最大的優勢,但是知識產權無疑是他們最明顯的短板之一——這也可以看出,除了人力資源價格較低之外,在技術創新方面的投入較少也是降低成本的關鍵因素。因此,中國IT企業要想在國際舞臺上一展身手,就必須遵循國際通行的遊戲規則,吃透遊戲規則,該投入的投入,該合作的合作,對於正當利益受到侵犯,也要按照這個遊戲規則據理力爭。
 
現在,中國已經成爲國際市場上遭遇知識產權官司最多的國家之一。據商務部統計,1975年~2007年10月,美國共對我國發起75起337調查(美國“337調查”是指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在美國企業起訴的前提下,對進口中的不公平貿易做法進行調查和裁處,幾乎所有的“337調查”案件都涉及知識產權問題),佔美國337調查立案總數的12.1%。其中,60起案件都是2002年以後發起的,佔全部對華案件總數的80%。近3年來的年均涉案金額達13.5億美元。我國已連續5年成爲遭受美國337調查最多的國家(地區),併成爲其首要調查國。被調查企業遍及浙江、廣東、深圳、江蘇、上海等全國14個省市。在美國對我國發起的337調查中,88%以上的案件涉及專利,其他則涉及商標等。這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中國給人家留下的印象依舊是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薄弱的國家,如果不能改善國內的知識產權保護環境,改變這種印象,將會極大削弱我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也正是因爲意識到知識產權的重要性,我國在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的帶動下,加大了對技術創新的投入和對知識產權及專利的保護工作,尤其是2008年還定爲中國的知識產權戰略年。據美國專利商標局、歐洲專利局和日本特許廳統計數據顯示,2007年,我國向美國、歐洲和日本提交的發明專利申請數量大幅增長。美國是我國對外提交發明專利申請的主要國家,2007年我國向美國專利商標局申請發明專利4141件,比上年增長9.9%;歐洲是我國對外提交發明專利申請增幅最大的地區,2007年我國向歐洲專利局提交的發明專利申請首次突破千件,達到1136件,比上年增長58.0%;2007年我國向日本特許廳提交發明專利申請656件,比上年增長29.9%。而同期美、歐兩局受理的發明專利申請分別增長6.0%、3.7%,日本甚至出現了3.0%的負增長,我國在美、歐、日提交的發明專利申請增長幅度均高於各國專利申請量的增幅。
 
從申請途徑來看,我國發明專利對外申請約有三分之二通過專利合作條約(PCT)提交,說明PCT已經成爲我國創新主體獲取國外專利保護的主要途徑。近年來,我國PCT國際專利申請量持續快速增長。2007年,我國的PCT國際專利申請量居世界第七,總量超過5400件。隨着這些申請陸續進入國家階段,預計未來兩三年內我國在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的發明專利申請量仍將保持快速增長態勢。這表明我國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創新主體利用知識產權參與國際競爭意識逐漸增強,連續多年政府的知識產權扶持政策開始發揮作用。
 
但是,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我國對外專利申請量與我國對外貿易總量明顯不相稱。以我國最大的貿易伙伴歐盟爲例,根據海關統計,2007年,歐盟各國向我國的出口額達到1110億美元,同期在我國的發明專利申請量超過2.4萬件,每出口1億美元申請發明專利22.1件;我國向歐盟的出口額達到2452億美元,每出口1億美元申請發明專利卻不到0.5件。分析我國出口貿易的特點,不難發現:從企業性質來看,外商投資企業過半;從貿易方式來看,加工貿易過半。上述事實表明,在我國的出口貿易中,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還比較少,IT業也是如此。核心競爭力仍然有待提高。要優化產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戰略目標,必須加快推進創新型國家建設,進一步提高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在我國IT企業走出去的過程中,應特別注重加大對自主知識產權獲取國外知識產權保護的扶植和支持力度。
 
IT領域是創新極爲活躍的領域,也是屢屢誕生通過某一項專有技術獲得經濟奇蹟的領域。在IT領域靠模仿只能解決短時間的生存問題,即便靠模仿做大也無法獲得核心利潤,只能爲專利持有者打工。走創新之路是我國IT企業衝擊國際市場的唯一選擇,這是CeBIT爲我們獻上的厚禮:中國IT走出國門,先看看自己的知識產權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