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惢客創業日記》2020.01.27(週一)醜話說到前面(六)

 

  今天繼續分享“醜話說到前面”這個系列話題,昨天簡單介紹了惢客未來可能會遇到的三個發展階段,但說的還是有些籠統,今天就嘗試再展開一下。

  第一階段:MVP模型階段。

  這裏所說的MVP不是NBA籃球運動中的最有價值球員,而是一本書《精益創業》中提到的MVP概念,就是用最低的成本打造一個產品雛形,然後,再基於 最小化的產品雛形開始一個不斷試錯、不斷迭代的創業過程。說白了,就是做一個“五臟俱全”的麻雀,因爲,這樣做付出的代價最小,成本且最低,更主要的是創業的風險係數較低。

  這個階段是最艱苦的階段,也是最迷茫的階段,沒有資金、沒有技術、沒有人脈、沒有資源,也沒有方向,更主要的是沒有對錯可言,看不到希望。在這個階段,大家談論更多的是對錯,因爲沒有對錯,所以,說什麼都是對的,說什麼也都是錯的。要麼項目不落地,要麼項目沒有壁壘,要麼項目沒有盈利模式,要麼項目的大方向不對,總之,在這個階段就是有一大堆的問題,因爲,MVP模型本身就是爲了解決問題。

  當然,在這個階段,創業者還要面對另一部分人羣的干擾,他們的特點是喜歡用很多別人成功的案例來質問你,什麼微信做的是聊天,阿里做的是電商,你惢客做的是什麼?你如果說惢客做的是證明誠信或第三方規則生態,人家又說,很多平臺都是從一個點開始,你的第一個應用場景在哪裏?也就是說項目太大了,說你不落地,項目太小了,又說你沒有發展前景。好像聽起來是陣陣有詞,其實,說實話,這種所謂的頭腦風暴真的沒有什麼意義?主要是討論的層次太膚淺了。

  大部分人連阿里、騰迅最基本的創業史都不瞭解,只看到他們今天取得成就後的樣子。他們也不知道阿里、騰迅當年經歷多少次的出生入死,經歷多少次的迷茫與困惑,甚至到了今天的成熟發展期,仍然是活的戰戰兢兢、提心吊膽。再加上很多人也不瞭解惢客,對惢客的瞭解只是停留在誠信的意識上,連最基本的“量化誠信、量化靠譜、量化信用”的維度都想不到,而且,大部分人也不會像涼粉兒那樣肯花時間和精力來了解惢客、思考惢客。更主要的是他們也不知道惢客目前處於什麼發展階段,甚至連“華爲+小米+諾貝爾”的基本運營模式都不知道,這種既不瞭解互聯網巨頭的創業史,也不瞭解惢客目前的現狀,就很草率給出的所謂建議和問題,很容易進入到一個誤區,就是用互聯網巨頭的成熟發展期來“教訓”惢客初創期的錯位對比,再說的直白一點,就是總喜歡拿“成功後”的馬雲來打擊剛開始創業時的“馬雲”,不能說是“鼠目寸光”,只能說,這種“事後諸葛亮”方法可以減少自己的思考,打擊起別人來也增加了說服力,可以說是屢試不爽。這也讓我想起了,很多家長用考上了清華、北大甚至哈佛的“別人家的孩子”來教訓自己正在上小學的子女一樣,很值得商榷。

  但作爲創業者,應該警惕這種錯位對比,因爲,一不留神,就會打亂創業者的現有節奏,並且使其產生更多負面的焦慮情緒。更不能因較真兒去打口水戰,即使說服了別人,也沒有什麼意義,最多隻是得到一個心裏安慰而已,真正應該做的是不斷的去尋找解決方案。

  因此,這個階段也是一個不斷試錯、不斷迭代的階段,騰迅如此,阿里如此,任何一個偉大的項目亦是如此,看完《長征》以後,發現我們黨也曾度過這個艱難的階段。有時,在這個階段,我最大的感受並不是做惢客有多難,有多累,而是,在不斷地的否定與肯定的論證中被拉扯後的心力憔悴,當然,也包括來自不少“口水精”的情緒干擾,要說不影響自己的工作節奏那是說瞎話。

  寫到這裏,也許有些朋友可能會說,你把這個階段描述的這麼困難,是不是在爲自己的無能開脫。其實不然,這些都是自己的體會和感悟,這也是一名創業者磨礪心智的一個很重要的過程。

  有時候,中國的詞彙很有變通性,你稍微自信一點,堅持一下自己的觀點,別人會把你的自信變成一種自負,固執己見,聽不見別人的話。如果你稍微謙虛一點,別人會說,你這人沒有主心骨,做事優柔寡斷,成不了大事。其實,創業就是一個理想與現實不斷碰撞的過程,最終,結果會論成敗。

  不過,寫了這麼多,一擡頭髮現,寫了一大堆無用的感受,並沒有把這個階段MVP模式的想法寫出來,我感覺自己都有點崩潰了,不行,決不能湊合,一定要把我的想法寫出來,即使日記不好看,或者被指責日記水平低下,我也要把我這一時期的想法記錄下來,不求精彩,只求真實的記錄。

  最後,分享今天日記的感悟:“創業的第一關就是一場理想與現實不斷碰撞的口水戰,這也是一名創業者磨礪心智的一個很重要的過程。”

  好了,今天的日記就寫到這裏,《惢客創業日記》咱們明天繼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