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不是程序員的坎兒,跳不出舒適圈纔是!

升職、加薪、離職、裁員、待業、找工作…只要身在職場,無外乎就是斡旋在這幾個事兒上。

2020年,裁員事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加之年前辭職準備“金三銀四”找工作的,也都被打亂了節奏。老生常談的“程序員的35歲”、“35歲的門檻兒”,職場競爭的殘酷和歲月匆匆的冷漠似乎讓還沒到中年的程序員,都早早深切體會了一把中年危機的緊迫感和無力感。

表面上看,是因爲疫情突發導致了整個的經濟環境不好,找工作更難。可反過來想,爲什麼這個時候找不到工作、被裁員的是你呢?

”沒有人永遠年輕,但總有人正年輕着“——當青春不再是是你的優勢,你能做的,是如何通過其他的努力來彌補歲月本身帶來的無可避免負擔。

對於35歲,當你距離它還很遙遠時,我覺得裁員和找不到工作不可能會降臨到你身上。但時間就是這麼諷刺,都是在不經意間,35歲的青絲白髮早已不知不覺爬上了你的額頭,你這後知後覺,發現自己在固有的舒適圈呆的時間太久太久了……

曾經在知乎上看到過一個大佬提出過“五千塊錢定律”,就是說你從事的工作,收入在“五千塊錢”框定的範圍內,且在三年內沒有超出平均水平的漲幅的話,那麼很有可能你就是一顆螺絲釘,你做的工作在社會上有大量具有同等能力的人可以替代你。

當然,程序員的起薪相對來說會高一點,可是道理是一樣。爲什麼三五年之後,你面臨的不是升職加薪,而是降薪裁員?

很簡單,你的性價比沒有那麼高了。大部分企業到達一定規模後,會把之前一個人乾的事兒拆分成幾個模塊,每個模塊安排專業的人去負責。久而久之,在某個模塊幹久了,我們誤以爲自己就變成了這個模塊的專家,直到自己被裁的那一天才發現,原來自己就是一顆螺絲釘。

說到這裏你也許會拿出一大把逆襲的例子來反駁,沒錯,有些人就是會隨着工作年限的增加,也越來越值錢。這部分人一般分爲兩類:一類是手裏掌握着核心技術,市場需求大,但懂這部分知識的人卻很少;**還有一類是擁有全局觀的人,**掌握的不是單一的技術,而是腦海中有整體知識框架體系,懂得把自己學習到的單點知識串聯成線,再隨着經驗的積累,把線串聯成面

要麼你的技術不斷增進從而豐富你的知識層面,要麼你融會貫通,把個人的思維和工作經驗串聯起來發揮得更加宏大,這些都是要你不斷增進自己、學習新知、開拓視野,而第一步需要勇敢踏出的,就是你當下所處的舒適圈。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你甘願做任人宰割的麻雀嗎

我自小結識的一個哥們,家境優越,完全可以依靠父母來實現衣食無憂。但他父母從小教育他“走出你的舒適圈”。在這種家庭文化薰陶和教導之下,他從小就堅定了一個信念——舒適圈是危險的,人生很短暫,舒適圈會讓他慢慢迷失在時間的浪潮裏,這樣的生活並不能笑到人生的最後。他不想自己的生活留下任何悔恨,所以他不斷挑戰自己,以認真嚴謹的態度活出自己。

在他念碩士以後,他就不再要家裏任何資助,這期間送過快遞,當過吉他店老闆,當過五星級酒店保安,做過料理店的傳菜員,在半工半讀中他成長的更豐滿,更深切的體會到了工作的意義和讀書的意義。碩士畢業後,他放棄了讀博,決定創業,很快運用自己的經驗熟練帶領團隊,公司業務在他的努力下蒸蒸日上。“打磨過的人生纔會更加精彩。”這是他與另一半共同的人生觀。

也許有人會說,平凡也很好呀,平平淡淡過一輩子,不就可以麼?你看多少人羨慕還來不及呢!每個人對人生價值都有不同的看法,就像莊子說的:燕雀安知鴻鵠之志。鴻鵠和燕雀各有各的人生,只是定位和高度不一樣罷了。當然,如果你意識到自己人生不過百年,你一定會更願意選擇放棄無聊中作樂,去探索雲端那個未知的世界,活出人生的凌冽和精彩。

還記得16年看過孟非主持的一檔綜藝節目《四大名助》,其中有一期,一個漂亮年輕的電視臺女孩對抗拒舒適圈上了癮,瘋狂買房。手中十多套房,月供6萬多,她讓自己時刻處於還房貸的挑戰中,還覺得很享受。雖然我們不鼓勵用這種極端的方式來跳出舒適圈,但也真正看到了這個女孩不同於其他女孩的敢於突破舒適圈的勇氣。

爲什麼我們跳不出自己的舒適圈

1.安全感作祟

呆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中可以獲得安全感,久而久之就感覺不到危險的存在,所以也就沒有要跳出舒適圈的意識。

就像一隻本來在冷水中的青蛙,用小火慢慢煮,青蛙是感覺不到水在慢慢變燙的,即便最後感覺到燙也已來不及,只能選擇被煮死在鍋裏。

另外,呆在舒適圈裏,可能一切都在掌握之中,但跳出舒適圈,則要面對未知的挑戰,如果沒有鼓足勇氣,就會對未知充滿恐懼,因爲害怕失敗,從而不願接受挑戰。

我有一個大學室友,畢業時想到上海工作,但又怕在上海找不到好的工作。想過考研,但又怕考研失敗,錯失最好的就業機會。最後乾脆回到自己家鄉的縣城,找了一份輕鬆的工作,直到現在仍處在單位底層。

2.懈怠感

總是做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

雖然總是告訴自己人應該跳出舒適圈纔能有更好的發展,也給自己定下了這樣或那樣的目標,卻總是把實施的日期一拖再拖,或者總是自以爲在努力,但一遇到困難就縮回到舒適圈中。

參加工作後,基本沒有什麼機會鍛鍊身體,所以我決定晨跑,但是每天早晨手機鬧鈴響過後,還是想着再睡五分鐘,結果好幾個五分鐘過去後仍沒起牀,或者是以天氣不好等理由爲自己找到一個不能晨跑的藉口,總之就是爲了讓自己能心安理得一點。

3.還有退路

你之所以跳不出舒適圈,那是因爲你沒有被生活逼到無路可退。

你知道你的親人、朋友都是你的依靠,所以即便你想跳出舒適圈,也可能沒有百分百努力。假設你正站在懸崖邊,向後就是萬丈深淵,只要越過前方兩米的斷崖就是安全地帶,你也只能選擇拼盡全力纔有生的可能。

4.自然選擇的結果

人都有趨利避害的本能,都向往生活在順境,有安逸的生活,久而久之就不願做出改變。

5.準備不夠充分

股神巴菲特說過:“我們要確定我們選的是對的,但是對於不懂的我就不投資”。

那些挑戰自我舒適底線並獲得成功的人,從來都不是對未知領域毫無準備的。

無計劃,盲目的跳出舒適圈,代價會非常大,一旦失敗,就會選擇回到舒適圈。

最後

當然,每個人對待舒適圈的態度不一樣,跟隨心走纔不會留下太多後悔。另外,趁年輕跳出舒適圈,是爲了等有一天塵埃落定之後可以真正體會到平平淡淡的甘美。

未雨綢繆,做好準備,堅定內心,面對人生始料未及的衝擊時,我們纔有足夠的能力和勇氣去跨越它、征服它。嚐盡人生百味,時刻對舒適圈保持警惕,敢於質疑生活和現狀,在年齡漸增的歲月中有勇氣跳出自己的舒適圈,這纔是一個成年人該有的良好的生活態度和價值觀。只有在舒適圈外,纔會迅速成長,更有自信,更得充實和滿足。

願你在外奮戰多年,歸來仍是少年!

願你跳出舒適圈,驅散人生的個個危機!

疫情當下,昔日匆匆的步伐終於放慢了些,也是時候好好想想自己的職業計劃和人生規劃了。提前做好準備,未雨綢繆,爲未來蓄能——蓄勢待發!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