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惢客创业日记》2020.02.11-02.21(周二)惢客的三个发展阶段(下)

 

  之前的日记中关于“惢客的三个发展阶段”写了一篇一万两千字的日记,但是,只写了上篇,今天开始,准备再花几天的时间把“惢客的三个发展阶段”的下篇写完,也就是后面的两个阶段(产品阶段和生态阶段)。

  说到后面的两个阶段,目前看来只是畅想,因为,惢客具体会发展到哪一步, 谁也说不清。不过回顾我的创业日记,从2018年9月1日第一篇日记开始,每天一篇,到现在应该差不多有60多万字了,说实话,如果放到一年多前,也不会想到惢客会发展到现在这样,这也验证了一句话:“在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一切都在变。”因此,我所能做的就是珍惜每一天的时间,让惢客一步步向前迭代。接下来,就分享一下自己对后面两个阶段的想法。

  二、产品阶段。

  如果能幸运地进入到产品阶段,我想应该是把第一阶段的功课都完成了,此时,不但产品原型做出来了,而且,在一次次路演中分别得到了意向客户、相关行业的意见领袖、技术和产品大牛或投资机构的认可,当然,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前提,就是融到了惢客产品研发的第一桶金。

  说实话,想到未来要做这么多不确定的事,我的信心还是有点不足的,我感觉距离这一步还很遥远,还有非常多的工作需要做。不过,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想,创业不就是做挑战自我、挑战未知的事吗?别说是一个小小的创业草根,就是互联网大咖们不也在做同样挑战的事情吗?阿里巴巴曾试图用雅虎挑战百度,腾迅试图用拍拍网挑战淘宝、京东,百度也曾试图通过百度Hi和有啊来挑战一下QQ和淘宝,结果发现,某些人洒的鸡汤:“如果我们可以成功,那么80%的中国年轻人都可以成功”其逻辑就说不通了。在创业的成功要素中,实力是后面的0,而风口却成为了前面的1。历史也一次次告诉我们,风口的驾驭者往往不是追风侠,而是等风人。实力和机遇是缺一不可的,等风人不是守株待兔,而是一次次的亡羊补牢。

  话说孔子一生中有两个理想,一个是克己复礼,也就是让每个人通过约束自己来使天下每一件事都归于“礼”,另一个理想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年怀之。如果现代社会的一名投资人遇到孔子后,也许会对他说:“你的理想太大了,你应该从一个点开始,请问你的第一个应用场景在哪里?”其实,孔子在论语中已经有了回答,就是当官,只有当官了才能实现这一生的理想抱负,所以,孔子在当上鲁国的大司寇(代理宰相)后非常的喜悦,而在失意之后的周游列国,也是一直试图想通过做官掌握政权,来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因此,做官是他实现政治目的的手段,而不应该是他的人生理想。

  但当时很多人不理解,甚至还包括他的弟子们,认为老师一心想当官。其中,孔子的弟子子贡也曾旁敲侧击的问孔子(来自网络渔樵逍遥的文章):“现在有一块美玉,是要把它藏在匣子中呢,还是找识货的商人把它卖掉呢?”孔子说:“卖掉啊,肯定要卖掉啊,我等着识货的商人呢。”只可惜孔子的命运不济,一生也没有找到识货的商人,他一生所期待的“风口”一直也没有出现,倒是在他离世后,他的思想却流传至今。也许一百年以后,听不到马云说过的话,但孔子的话却会流传数千年。也许您会说,自己都死了,流传又有什么意义,反正自己也不知道?好像这句话听的很有道理,不过,我在此要弱弱的问一句:“既然人都死了,什么都看不见了,为什么我们还要给孩子、孙子们留下东西,甚至在闭眼前的那一刻,还在担心儿女的未来。”其实,40岁之前还不觉得,一旦过了40岁,想要为下一代留下什么的意愿越来越强烈。而区别在于,一个是小爱,一个是博爱。为小爱,大家觉得是现实,而为博爱,大家则称之为理想主义者。

  在这里写了一些感受,也许可能又要被扣上一个“理想主义”的大帽子了,让你写惢客未来发展的三个阶段,直接一上来就捞干的就行了,怎么老是发感慨。其实,我想说的是这就是日记,日记不但要记录惢客迭代的过程,还要记录创业者内心的所思所想,如果是学术论文或工作汇报,那就一条、两条的列举就行了,但日记则需要通过外在和内在的角度来记录创业中的惢客。就因为有了这些思考,才会有我对惢客未来发展阶段的畅想。

  其实,在创业的过程经常会遇到一些正反都有道理的话,你说产品和技术多了,人家说你格局太小,思想没有维度;你说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多了,人家说你总是唱高调,不落地。作为创业者,如何正确接受和分析来自各方的评价,而不自乱阵脚,也许是另一种修行吧。

  好了,接下来,就开始介绍产品阶段的想法吧。同样,产品阶段也分为三个子阶段。

  第一、产品研发阶段。

  在这个阶段主要是基于MVP理念开发一款五脏俱全的“麻雀”,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因此,基础模块再结合一至两个应用场景,也许就开始了产品“小步快跑”的迭代之路。不过,到了产品研发阶段,估计我的能力是达不到产品经理的水平,不过,我还是希望自己能当个产品实习生,重新开始自己的二次产品学习。

  第二、产品运营 阶段。

  也许到了此时,真正的创业才刚刚开始,真正的艰苦阶段才刚刚到来,真正理想与现实的碰撞才会进入到白热化,因为,这个阶段就是要带着“真金白银”到市场上“拼刺刀”了。

  惢客要建立的是一个给靠谱定标准的证明诚信的互联网平台,最终要建立一个为各行各业提供证明诚信的第三方的规则生态。我觉得未来商业,不但不诚信的人赚不到钱,即使诚信的人也很难赚到钱,只有能够证明诚信的人才能赚到钱。“证明一个人或一件事是否诚信”是中国几千年来一直想解决的问题,也引出了中国多年来不断完善和进化的两大体系:一个是法律法规监管,另一个是道德文化教育,而在“法律法规监管”和“道德文化教育”之间,还有一块巨大的空白,往往我们更喜欢把这部分空白称之为诚信,不过,精确的说法叫“证明诚信”,两者之间的区别就是一个是形容词,一个是动词。

  说到证明诚信,很多人都会马上想到国家或互联网企业的“征信”,不过,惢客与其诠释的角度正好相反,如果用一个形象的词,也许叫“民间征信”更容易理解,我还特意在《惢客》草稿书中列出了八大区别,就不再这里详述了。而惢客就是要填补这块“法律够不着,道德又管不了”的空白区域,让诚信从自我标榜到向他人证明,让靠谱从宣传口号到量化规则。

  很多人一听到“给靠谱定标准”,一听到“量化诚信”,都会进入一个思考误区,认为惢客在为诚信的人做背书,然后就是会提出一个质问:“你凭啥判断一个人是否诚信?万一在你的平台中出现不诚信的人或事,你的平台不就搞砸了吗?”其实,提出这种问题的人,还是不明白“第三方规则生态”的本质。因为,又进入到了一个几千年来,大家对于诚信的一个普遍认知误区,为了更清楚的表达这个误区,我特意还创造了两个词,“一错即否”和“一善俱荣”。

  “一错即否”就是一个人因为一件事做错了把这个人之前的荣誉或贡献全都否定了。而“一善俱荣”就是这个人做了一件好事,比如扶了一位老大妈,他的什么都是好的,甚至开个店,不管商品好不好,大家都应该去买他的东西。其中的思考逻辑很玩味,您有时间了也可以琢磨一下这两个词,很有深意。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更喜欢把一个离世的人树立为榜样,因为,离世的人不会再犯错,不会出现打脸的情况。就因为这种认知差异,却让某些“上半场诚信,下半场不诚信”的人钻了空子。直到丑行被曝光后,才让世人皆之、世人皆痛恨其为禽兽、白眼狼,但其造成的损失却无法挽回。这就是量化诚信缺失的现象,而惢客则抓住了这一巨大的痛点,并给出一个全新的且基于互联网平台的解决方案。

  因此,在惢客产品运营阶段中,最核心的任务是服务100个铁粉用户,按照小米的粉丝参与感逻辑,这100个铁粉一定是意见领袖,至少自身就是一个上万粉丝的小生态。

  那么方向在哪里?我觉得就是寻找“怨己利他”的人或机构。什么是怨己利他?这个我在日记中也多次提到,就是把自己对现状的不满和抱怨变成有利于他人的想法和行动。比如:滴滴的创始人程维,由于自己经常出差在飞机场打不到出租车,如果换成其他人,可能抱怨抱怨、发个牢骚事就过去了,而他就是一个“怨己利他”的人,因为他看到了这个问题是一个社会的普适问题,并且自己想出了一个解决方案,由此才有了今天的滴滴打车。

  当很多人抱怨搜索不到自己想要的信息的时候,“怨己利他”的李彦宏做出了“百度”;

  当很多人抱怨国产手机太LOW的时候,“怨己利他”的雷军做出了“小米”;

  当很多人抱怨手机短信费用高且体验差的时候,“怨己利他”的马化腾做出了QQ与微信;

  然而,像这样的人又有几个?全中国90%的人都没有这个能力,在他们遇到不公平或看不惯的事情时,多数人都只能通过泄愤和抱怨的方式来实现情绪的宣泄,由此,就出现了很多的网络喷子和键盘侠,然而,别说提出解决方案的平台没有,即使抱怨的平台也没有,这就造成了“网络暴力”的泛滥,不但事情不能很好的解决,还让躺枪的第三者成为“踢猫效应”的受害者。提到“网络暴力”,我看到更多的是抱怨、谴责、谩骂的声音,这种“以暴治暴”的方式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还有不少的文章则是被动的防御,竟然教别人遇到网络暴力该如何处理。而针对网络暴力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案的文章却寥寥无几,也许抱怨、谴责和谩骂更简单吧,不需要动脑筋思考,而解决方案则需要投入更多的智慧、时间和精力。

  再看看我们的媒体,不管是焦点访谈,还是315晚会,或者是敢于直言的财经郎眼,虽然他们对社会的进步起到了较大的作用,但是,却留下了三个需要填补的空白:

  第一,没有提出相关领域普适问题的解决方案,类似的事情还会再发生。

  第二,即使有解决方案,却没有一个平台或工具把解决方案变成可操作性的实践。

  第三,没有帮助证明诚信的企业获得诚信红利。

  其实,“道德怨妇”这个词并不代表贬义词,是敢说正能量的一种表现,为什么叫“怨妇”呢?主要表达的是一种“无耐”,宣泄一下情绪,但改变不了事情的本质。

  白岩松在《白说》中有这样一段话:“基于刚才谈到的‘人性’和‘道德’因素,此刻要想快速推动社会进步,谁又有权去抱怨别人呢?当下最常见的情形,就是所有人都在抱怨。领导在抱怨,群众也在抱怨,富人在抱怨,穷人也在抱怨。唯独没有人抱怨并改变自己,这是中国此时此刻最大的问题。”

  而惢客所要做的是基于“胡萝卜加大棒”原则的奖励与惩罚并存的方式,不是惢客成为“法官”,而是惢客提供一个证明诚信的PK机制,一个第三方“诚信公式”的规则平台。惢客要把“道德怨妇”的喷子变成“怨己利他”的惢客。中国人判断一件事情的对错,一般会考虑三个要素:情、法、理。而惢客定位的领域不是情,也不是法,而是“理”,因此,在惢客中会有一个“讲理委员会”,他们就是惢客在运营阶段最核心的用户。他们会一起寻找问题发生的本质,一起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一起来制定量化诚信的诚信规则或诚信公式。

  记得2018年11月份跟凉粉儿拜访了一位IT界的前辈,他听到惢客借条版块后,就提出了很大的质疑,因为,他认为,借钱中的诚信不是刚需,一个人借给别人钱要不回来说明他是一个愚笨的人,智商不够数,和大多数人一样,他认为一个人要不要借别人钱应该有一个清晰的判断,借给别人钱要不回来,那只能活该了,愿不得别人。而当我们追问,他为什么有这种想法的时候,他讲了一个自己终身难忘的追债故事,而且,对方不是没有钱,而是找各种理由赖着不还。由此,他就有了“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想法,其实,像他这种情况的人有很多,多少人从当初的“热心肠”变成了“冷漠客”。然而,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却失去了“冷漠客”的信任,他们连证明自己诚信的机会和权利都没有,生活中的借钱如此,慈善亦如此,像扶大妈的好人好事更是如此。

  别说他,即使是我,在这两年里,至少有好几次这样的事情发生,而我处理方式就不像这位前辈那么果断,但为了怕借钱不还,也采取了最小的风险控制原则。记得有个朋友打电话找我借2000块钱,说是周转一下,月底就还我,你说我是借,还是不借呢?借怕不还,不借可能感情没了,万一人家真还呢?后来,我想到了一个折中的办法,从微信给他转了300元钱,说不用还了。你说我是傻还是精呢?说实话,我也说不清楚。这就是我想做惢客的原因,把惢客变成一个解决社会诚信普适问题的平台,来帮助和保护热心善良的人。

  在这个世界上,“诚信”的人很多,也很好找,但“证明诚信”的人却很难找到;

  在这个世界上,“靠谱”的人很多,也很好找,但想给“靠谱定标准”的人,却很难找到。

  在这个世界上,“善良”的人很多,也很好找,但想去实现“善有善报”的人,却很难找到;

  人这一生中,不知上过多少次当,受过多少次骗,但每个人的表现却各有不同。

  有的人在被欺骗后,哀声叹气,懊悔不已,甚至还捶胸顿足的咒骂低智商的自己。

  有的人在被欺骗后,很愤怒,即使问候他的祖宗八代也不解气。

  有的人在被欺骗后,用报复来宣泄不满的情绪,不仅仅是当事人,甚至让社会上很多无辜的人都遭受家破人亡的打击。

  而有的人在被欺骗后,则选择了沉默,用“吃一堑,长一智”的道理来劝自己不要生气。

  还有一种人,虽然也有上述的众多情绪,但他们很快会清醒下来,因为,他们要思考一个解决方案或者一个本行业或本领域能够证明诚信的规则,让善良的人不再被欺骗,让骗子不要再用“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方式骗更多的人,他们在破解一个把自己的“个案”变成解决“普适”问题的棋局。更主要的是,这一条条的诚信公式不仅可以让不诚信的人寸步难行,还能让愿意证明诚信的人获得话语权和诚信红利。他们就是“怨己利他”的惢客,未来也许你的手机中会多一个类似微信、淘宝的APP,他就是帮助你“给靠谱定标准”的惢客APP。如果惢客上线了,我会毫不犹豫的对那个借钱的人说八个字,“借钱可以,请上惢客。”

  这就是在产品运营阶段要做的事情,找惢客。由于惢客没有创始人,只有发起人,或许,在这个阶段,我的能力可能成为不了主力,甚至可能在惢客管理团队的竞争上岗中被淘汰,不过,我还是希望自己能为惢客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哪怕做个助理或实习生,我也乐意。

  第三、产品自我造血阶段。

  很多人都问我,惢客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或者用投资人的行话叫惢客的“壁垒”是什么?当然,再普通一点就是“假如互联网巨头们模仿你怎么办?”我的回答就是“华为+小米+诺贝尔”的“全民协作+粉丝共治”模式。说实话,这也是在无数次错误的回答中总结出来的。因为,你说什么?对方都会有一句正确的废话在等着你。

  如果你说:“证明诚信或量化诚信”,人家说互联网巨头们也可以做呀;如果你说“第三方的规则生态”,人家还说互联网巨头们也可以做呀;如果你再灵光一现,说“贴标签”就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人家还是这句话互联网巨头们也可以做呀;最后我都想到了“民间征信”,但人家还是这句话互联网巨头们也可以做呀。总之,仿佛进入到了一个死循环似的魔咒。终于,有一天,我找到了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就是“华为+小米+诺贝尔”的“全民协作+粉丝共治”模式,因为,如果互联网巨头们也这么做,他们也就成为了惢客。

  然而,背后的真相却很是酸楚,真正做到这一步的不是自己的聪明智慧,而是自己真正放下自己的私欲。记得一次学习党知识时,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牢记初心使命,推进自我革命》,当时看过后,还没有跟惢客联系在一起,但又看到了一篇网名江边人的一篇文章后,我则醍醐灌顶似的脑海中闪出了亮光。这篇文章中的一句话引起了我的共鸣:“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指出一个重要的人类社会现象的实质性,一个是迷恋聪明劲的假法宝,一个是不愿革自己的命。”的确,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比“革自己的命”更难?其实,以前学习过太多相关的知识,比如老子的“上善若水”,林则徐的“无欲则刚”,以及王阳明(王守仁)的“知行合一”,但是,让我羞愧的是,以前的我更像是文人墨客,把这些当成了茶余饭后的谈资,而不是践行。我又想到了自己每天背三遍入党誓词,还把自己的手机屏保改成了 “I am a communist ”,其实,所做的都是表面文章,一方面有梦想,有追求,另一方面又放不下,不践行,其实也是另一种形式的自欺欺人。就像文章的标题说的那样:“要革别人的命,必须先革自己的命”。想明白了这些之后,我的想法“我个人不以创始人的身份占有惢客的股份利益”也就产生了。

  关注我日记的朋友都知道,在这一年多里,我先后有过三次的心智提升:

  第一次是清明节那天,站在烈士陵园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前,我悟到了一个“证”字,也是求证的意思。为此,我还有感写了一首小诗。《清明烈士陵园扫墓·有感诗》

 

先烈为国殉战场,碑前矗立扣心房,

汝望我辈如何做,热血滚滚流何方?

 

中华大地换新象,曾为硝烟今商场。

梦想披上名和利,不知枪口对何方?

 

人生沧海一束光,佛儒基道求信仰,

只缺一证留遗憾,为何诚信总标榜?

 

互联网界巨头强,你方唱罢我登场,

惢客亮剑破壁垒,全民共建复兴墙。

 

  第二次的心智提升是当时我在如同“桑拿房”的办公室里录《惢客创业日记》时,悟到的一个“认”字,也就是认知自我的意思。说实话,当时的压力真的很大,焦虑情绪一直持续,内心充满了对他人的歉意和对自己无能的自责。当悟到了这个“认”字后,我的脸皮变的厚了许多,而且,也写了一首略带自嘲的小诗:

 

莫笑此人书生相,

鸿鹄之志胸中藏。

唯有磨难助成长,

笑对褒贬学小强。

 

蝼蚁迭代似龟洑,

海之渤潏静中藏。

改变外在歧途入,

认知自我品沧桑。

 

  而第三次,就是我悟到的“恒”字。有两层意思,一层是持之以恒的意思,一层是永恒的意思。

  说到持之以恒,就是要求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始终保持持之以恒的心态,每天按部就班的迭代惢客。

  说到永恒,这个想法比较宏观,就是我想把惢客做成一个类似诺贝尔模式的机构,使其永恒的发展下去。

  如果今天的放下也算是我的第四次心智提升,那么我总结的一个字是:“放”字,就是放下的意思。有了这个想法,也希望惢客在未来的这个阶段能得到更多人的支持,惢客不属于某个人、某个机构、某个团体的,而是属于社会的、国家的,基于全民协作和粉丝共治原则,实现取之于民、藏富于民的终极价值观。

  如果具体一点,那么,在这个阶段,惢客需要完成三个的任务:

  第一个任务是实现自我造血能力。

  如果再理想一点,就是实现“利息维持运营”原则,就是当惢客积累一定的现金储备后,每年只需要投入利息作为惢客的运营成本支出,这也是确保惢客能够长治久安的发展;

  第二个任务是外部投资人股权回购。

  把所有的外部投资人的股权进行回购,看到这里,好像觉得投资人很吃亏,其实,这是一个对投资人回报的仪式,除了领取到丰厚的股权回购所得的财富外,在该年的315粉丝节中,所有的投资人都会亮相发言,还可以获得一枚绝版或限量版的荣誉勋章。而且,他们在惢客中的头像也会永久性的展示这勋章的图标。当然,也会永久性载入惢客的史册。如果这一天真的到来,惢客也许就真正地变成了一个纯公益机构。

  第三个任务就是建立全民协作、粉丝共治的模式了。

  也许这个想法本身就不现实,更谈不上实现,好在,我只是一个创业草根,日记也没有多少人关注,否则,我可能早已被骂的不成样子了。有时候,关注的人少了也有好处,不会被更多的声音影响和干扰,从而能让自己把内心真正的所思所想写出来。如果现在的创业初期,我的创业日记的真实度能达到80%,那么,如果真正关注的人超过百万,也许创业日记的真实度不会超过50%,因为,80%真实的东西都是丑陋的,有时也会引起他人的“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而80%的人更希望看到的是美丽的谎言,而非触目的真实,所以,即使现在的所思所想有很多都是错误的,幼稚的,在未来很可能被啪啪地打脸,但我仍要珍惜这段单纯而真实的时光。因为,真正美的东西,都是让人忧伤的,英国作家王尔德有一句很经典的话:“生活中只有两个悲剧:一个是没有得到你想要的,另外一个是得到了你想要的。”我想在后面再补充一句:“人生还有一个喜剧,就是追求你想要的过程。”就像旅游一样,也许在追求的过程中很痛苦,很受罪,但事后回忆起来却异常的美好。因此,索性不管了,想什么就写什么吧。

  在这个阶段,具体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华为+小米+诺贝尔”的全民协作和粉丝共治机制,这在上篇中已经写的很明确了,就不再详述,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最终要的各个方面、各个角色实现“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兵”。

  如果真的实现了这个产品阶段,那么,下一个阶段就是惢客的终极阶段了。

  三、生态阶段

说到生态阶段,不得不提到别人问的第二多的问题,就是“虽然,惢客做的是证明诚信,但惢客不可能什么都做,如果什么都做,那让别人怎么活?”是呀,这个问题很现实,也很尖锐。你惢客有聊天,在你的聊天中解决了证明诚信的问题,那别人的聊天平台怎么办?你惢客有电商,在你的电商里解决了证明诚信的问题,那别人的电商平台怎么办?你惢客还有在婚恋领域的“惢客月老”,在你的平台中可以给不靠谱的渣男贱女贴标签,那么,别的婚恋平台怎么办?在你的借条平台可以解决借钱、融资、贷款等证明诚信的问题,那别的金融平台怎么办?……是呀,一个个问题摆在那里,如果深想一下,这不是在打破一个垄断的同时,又建立起了一个新的垄断吗?虽然惢客是国家的、社会的,也是大家伙的,最终要藏富于民,但也不能在业务领域上吃掉所有的友商呀,如果这么干,估计所有的友商都会联合起来把惢客扼杀在婴儿的摇篮中。

  而在这个生态阶段,以上的种种疑问都会得到解决,因为,惢客的生态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生态。之所以不能一步跳到这个阶段,直接做生态,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就是枪杆子出话语权。

  在惢客弱小的时候,谁也不会把惢客当成一盘菜,不管你说什么梦想,谈什么正能量,实力不行,说什么都是无力的。因为在这个世界上80%的人更相信眼睛看到的东西,这也是人性中安全感的本能。因此,没有实力,就没有话语权,更没有合作的资本。

  你找天猫、京东谈想把惢客的诚信公式植入到商品详情中,成为第三方的诚信公式,人家可能会说你有病吧,没钱、没资源、没技术,拿什么跟我谈,我自己不能做吗?跟你合作有什么好处,是我帮你还是你帮我?如果你跟微信谈,是否可以把我的第三方的规则生态植入你的聊天模式中,人家可能会说你脑袋里是不是进水了,你让我改变我原有的价值观,让我革自己的命,不是让我王佐断臂吗?

  虽然有梦想,虽然正能量,但是,现实会一步步教会你怎么做人,现实也会告诉你什么是“枪杆子出话语权”。因此,惢客刚开始基于应用场景建立自己的生态,就是先争夺话语权,然后才能建立开放的生态。就像孔子“为官施政”的策略一样。当你有了一定的话语权后,不是你主动去找别人合作,而是逼迫别人来找你合作,此时,惢客才能把生态的规则话语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第二个原因就是诚信实验室。

  想要搭建一个生态,不是仅凭自己的想法就可以作为理论依据,必须经过成千上万次的理论与实践的碰撞打磨。然而,一次次的经验总结都是要付出代价的,每一次的试错成本都是要有人来买单的,如果不是以从小到大的方式迭代,一上来,直接搞一个大的生态,估计捅出一个大窟窿来没人能补上,哭都没地方哭。古时候“纸上谈兵”的赵括用40万军队的代价买的一个教训,我们不能忘记。因此,先搭建一个封闭的生态,不停的做实验,等模式成熟以后再逐步放开,才是最稳妥的方式。

  另外,在这个生态阶段到底是一个什么生态呢?关于“华为+小米+诺贝尔”的商业运营模式已经在上篇中描述了,在这里主要说一说产品的形态。

  看过我日记的朋友知道,前段时间,我对产品知识很痴迷,也学习了不少产品相关的文章,我发现,一些有追求的产品经理喜欢研究产品的道,而且还奇思妙想了很多的脑洞,有的说产品的道是战略,有的说产品的道是产品的理念,还有的人说产品的道就是有没有戏,另外,还有人说产品的道是服务用户的价值观。这些观点大多都是站在同一个角度来思考,就是局外人的角度,而忽略了自己与产品的关系。如果您是一名创业者,不妨也考虑一下您现在产品的道是什么?个人觉得,如果你不认为产品是有生命的,那么很难理解产品的道,只有把产品当成一个生命体,才可能更深一层理解产品的道,否则,都是以“后爹”的名义给“干儿子”起名。当有了这一维度的思考,产品的道就很容易理解了,因为产品的道就是良知,或者叫初心。

  记得看电视剧《老子传奇》时,其中有一段孔子与老子的对话挺有感触,因为始终不得志,当时的孔子还是很焦虑的,两人走到黄河边时,孔子正好借河流之水有感而发:“黄河之水奔腾不息,人之年华流逝不止,河水不知何处去,人生不知何处归?”老子听罢,用手指着黄河,对孔子说:“汝何不学水之大德?”孔子说:“水有何德?”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其中的“上善若水”就是老子的道。

 什么是“上善若 水”,总结下来就是三个字“第三方”或者叫“局外人”,因此,惢客的终极生态就是一个第三方的规则云生态。可能听起来比较抽像,不如,我们可以思考一下,到了终极生态惢客会留下什么。我觉得可能会只留下三样东西。

  第一、唯一且实名认证的用户账号。

  每个人在惢客中只有一个账号,而且是实名认证的用户。这有什么好处呢?相信我们的手机中有很多的APP,大家最头疼的是需要一个一个的注册,由其是手机号,更是烦不胜烦。但是,如果有了惢客,所有的APP只需要用惢客登陆就OK了,不用注册,连手机号都不需要输入,真正实现了跨平台的一键登陆。而最大的好处是,你的信用可以实现跨平台累积。惢客追求的不是让一亿人一次用惢客,而是让一个人一生用惢客。

  第二、诚信公式。

  诚信公式也是惢客的第三方规则生态,不是标榜诚信的花言巧语,而是证明诚信的诚信公式。未来,惢客的诚信公式将会植入到各行各业的APP中,在电商的商品详情中,在慈善的捐款页面中,在聊天的交流页中,惢客的诚信公式将无处不在。以前的规则是由平台说了算,商家说了算,经常会出现店大欺客的情况,而平台与商家又是利益共同体,如何能做到规则公平呢。

  记得前几年,我作为一名家长,向国内最大的视频平台投诉,因为,在每一个视频播放前都有个五秒左右且儿童不宜的小视频客户端推广广告。面对我的投诉,客服样板式的回答让我很是无语:“好的亲,我们已经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客服会把您反映的情况如实的记录下来。”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说几日内答复也没有了下文。想想也是,你要投诉某一个视频内容有问题,人家肯定会马上处理,你如果投诉人家平台广告有问题,跟你去给一个裁判说,你犯规了差不多,想想自己也挺脑残的。但作为弱势话语权的观众,除了抱怨和发发牢骚,根本改变不了什么。这种法律够不着、道德又管理不了“擦边球”现象,其实缺少的就是一个第三方规则平台的约束。

  也许在未来,连Ai人工智能、操作系统、数据云都会嵌入惢客的诚信公式,以防止机器人、黑科技、云技术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风险。按照目前的认知,我觉得未来的网络生态会发展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我们现在的互联网阶段,第二个阶段是物联网阶段,也就是万物互联,第三个阶段应该是心联网,也就是惢客要搭建的第三方规则生态。

  第三、诚信树。

  当您注册了惢客的用户,您将获得陪伴您一生的诚信树。这棵诚信树可以随着您信用的累积不断长大、长高,而且,这棵诚信树不仅仅是一棵树,还记录了您一生的信用轨迹和信用数据,比如:一生被贴了多少标签,一生在慈善领域捐了多少钱等等,并使您的信用数据产生诚信红利。

  其实,真正到最后,惢客就像是“上善若水”的水一样,利万物而不争。好了,针对《惢客发展的三个阶段》的系列话题终于全部写完了,粗算下来,两篇日记加一块差不多有二万五千字了吧。想想红军的两万五千里长征,这点付出还真是九牛一毛。

  想想未来,无法预料,也许我的能力跟不上惢客的发展而掉队;也许我的想法可能会在几十年后或上百年后才会实现;也许我的想法本身就是错的,不现实,未来惢客会向一个更加现实、更加理性的方向发展。不过,今天能把内心所有的想法写出来,我已经很知足了。因为,一个人不是先有作为,后有鸿鹄之志,而是先有鸿鹄之志,后有作为。如果有人问我,有一天你掉队了,你还能为惢客做些什么?我的回答就是继续写《惢客创业日记》,继续陪伴惢客,把惢客每一天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

  最后,分享今天日记的感悟:“一直在两句话中纠结,索性就都写出来吧,第一句是‘要革别人的命,必须先革自己的命。’第二句是‘打开手机,每天都能看到太多的法律够不着,道德又管不了的新闻事件,请不要再吐槽和抱怨了,加入惢客,让我们一起给靠谱定标准。’

  好了,今天的日记就写到这里,《惢客创业日记》咱们明天继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