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於MVP,死於PMF-ToB公司燒錢5億後的教訓(PMF)

許多做產品和解決方案的同學都知道了MVP(最小可行性產品),我們在做產品孵化的環節都會用到這個方法,但我們的第一輪產品做出來之後呢?如何進行更大範圍的市場覆蓋呢,面向哪一類客戶羣體進行覆蓋呢?這就需要使用到PMF的方法。PMF(Product/Market Fit),意思是產品符合市場需求,這個概念最早出現在馬克·安德森2007年的一篇博客,他在文章中這樣定義“在一個好的市場裏, 能夠用一個產品去滿足這個市場”。

最近我們在幾個 SaaS業務上都在做客戶畫像、客戶需求與產品匹配,其實這就是典型的PMF的動作,而這個關鍵環節如果我們做的不好的話,將會直接影響我們區域層面的下一個關鍵動作:經營單元的組織構建(標準說法是公司化運營),因爲公司化運營是構建在一定的產品、解決方案、目標客羣成熟度的這個基礎上的 ,如果前期的PMF做錯了,那就可能會導致我們的組織資源配置、能力與業務需求匹配、培訓&專業能力建設全部都錯了,付出的代價也會是非常慘痛的。

前兩週(19年11月)與一家SaaS創業公司的負責人交流,因爲沒有將PMF這個環節做透,在沒有經過產品與市場匹配(以客戶的價值主張爲原點)、收入&成本匹配、現金流入與流出的匹配,就開始在全國大鋪渠道,結果燒完了近5億的融資之後,公司仍然沒有實現現金流的高速增長,最終只有縮編,公司又回到了幾十人規模,這也驗證了我本次分享的主題--生於MVP,死於PMF。

拿着PMF的這個環節,也來說一下我們曾經經歷過的幾個PMF的場景,這也是需要我們的業務負責人、解決方案&市場團隊共同需要去鍛鍊的市場洞察能力:

1、三年前我們有一個很火的風口,叫“跟投”,當我們把所有產品資源都投入到跟投產品的時候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