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後如何激活消費?上海和阿里打了個樣板

文|曾響鈴

來源|科技向令說(xiangling0815)

一想到刺激經濟,很多人腦子裏第一個蹦出來的,可能是大水漫灌,然後房價要漲、股市熱錢變多之類的。

然而,現在畢竟是“數字經濟”時代了,刺激經濟復甦的第一要務“內需增長”與數字經濟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新的玩法冒了出來。

自從阿里掌舵人張勇用老上海話爲五五購物節宣傳了一波後,這個從政府到平臺、從線上到線下、從金融到消費的消費“戰役”備受關注。5月5日零點一分剛過,上海商品在天貓成交即破億,地方政府以刺激經濟復甦爲目的主導的購物節可能成爲數字經濟時代一種新的刺激樣式。

而無論怎麼看,五五購物節都不像是一次簡單的集體促銷合謀,互聯網巨頭與前沿城市的合作,已經打造出了數字經濟時代的推進經濟增長的新樣板。

漫灌已成過去式,滴灌時代到來

“漫灌”有沒有用?有,而且在10年前或者更早的時候,由於刺激經濟的資金和政策沒有那麼頻繁和廣泛,漫灌雖然有“浪費”和“重複建設”的嫌疑,但經濟刺激的能力是巨大的。

時至今日,經濟高度發展後,有人形容經濟政策的制定和調整需要“外科手術”般地精細,大水漫灌產生的浪費越來越多。

因此,無論是國家層面,還是大衆認知層面,對刺激經濟,都在告別“漫灌”。

自然而然,能代替“漫灌”的,只有精確導向的“滴灌”——把有限的資源投入到最需要的領域和環節中去,在以內需爲主導的背景下,後疫情時代刺激經濟復甦過程中數字經濟的價值體現出來。

如果說10年前以電商爲主要內容的數字經濟還只是“創新業務”,是傳統經濟生活的重要補充,那麼現在,以新金融、新消費爲代表的數字經濟已經演化成“社會生活基礎設施”,類似“阿里數字經濟體”這樣的概念不是對企業規模的表達,而確確實實成爲一種“經濟”方面的能量。

例如,2018年11月在上海召開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阿里宣佈“大進口計劃”,要在之後的五年實現2000億美金的進口額,一年後的2019年11月,第二屆博覽會上,張勇稱第一年的目標已經完成123%。

這是一種直接的內需推動舉措,也符合加大進口、加緊與國際經濟關聯的經濟大勢。

而進一步看,漫灌時代最大的缺點“缺乏精準導向”也被數字經濟解決。在後疫情時代,網商銀行的在線貸款直通小微經濟體急需的資金問題;已經深度紮根本地生活的支付寶成爲消費券的承載通道,將消費力量導向受疫情衝擊最大的本地生活版塊;淘寶直播則直接將供給端的商品“疏導”到終端消費者……

從金融到供給到需求,數字經濟至少在刺激內需方面實現了“外科手術”般的閉環,精確推動消費。

這個過程體現到五五購物節上,上海市政府選擇與以阿里爲代表的數字經濟企業主體合作,體現出“滴灌”式的精準刺激思維,而越是精準就越能“四兩撥千斤”,在投入資金基礎上實現倍數的消費動能。

顯然,五五購物節只是從漫灌到滴灌的一個開始,但不會是結束,更多類似的大型合作會陸續出現。

上海和阿里的樣板,能否複製?

城市與互聯網平臺的合作,如何利用數字經濟優勢打造出自己的“滴灌”式經濟刺激活動?這方面,上海與阿里的合作或許可以成爲借鑑,但“作業”又不是那麼好抄。

具體來看,數字經濟巨頭與前沿城市合作精準刺激消費,其實現過程包括四個方面,它們都需要前期的積累。

1、長期的強強合作,帶來消費刺激的“默契”

聚划算與4000家以上品牌、老字號,本地名品、土特產合作,短時間打造100款以上的品牌產品和上海製造的標杆;

餓了麼提供大量線上5.5折的外賣菜品到家,“老字號”菜品享受免費配送;

盒馬的生鮮產品花式打折,小龍蝦大量備貨,50萬隻湖北小龍蝦被全部搶空;

圖片1.png

口碑線上團購商品的訂單量在5月4日18點至5日零點間比4月同期增長了80%;

淘寶直播覆蓋南京東路、五角場、陸家嘴、徐家彙等四大商圈,參與者還包括超市、餐廳、街邊小店;

微信圖片_20200505174656.jpg

……

幾乎不需要預熱,五五購物節一開場,從供應鏈到品牌到商圈到用戶,阿里快速調動起植根於上海的新消費資源,形成龐大的消費勢能。

這當然只能來源於阿里與上海的長期合作。

早在2015年,上海就與阿里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在雲計算、大數據、智慧城市等諸多方面合作,推動“互聯網+”戰略落地。此後幾年,支付寶上海總部“支付寶S空間“落成,阿里上海研發中心落地張江人工智能島(平頭哥、阿里雲等入駐),而阿里的新零售先鋒盒馬鮮生總部就在上海浦東,其產業基地也坐落於浦東新區。

不斷加深的合作下,五五購物節只需要調動一下既有資源即可,城市與數字經濟平臺形成了穩定而敏捷的“默契”。

2、從“電商”到多端口消費服務,帶來從“聯合”到“整合”的轉變

如果只是線上的大減價,這和一次電商購物節沒有太大區別。五五購物節阿里爲上海消費者省20億,“滴灌”式推進消費來自於多端口的消費和服務,用更多細節覆蓋更多的消費需求。

例如,在線上,聚划算與衆多品牌的合作,虛擬了一個“匯聚上海”的線上會場,嘗試幫助國潮老字號品牌打造爆款、開拓數字化經營新場景;在直播方面,5月4日晚上海老字號沈大成20000份蟹粉小籠5秒搶光,此外,天貓超市與大潤發、百聯合作,用直播的方式把零售門店搬到網上;

在線下,盒馬5.5元的X會員權益,五五折的湖北小龍蝦,餓了麼在上海的核心商圈、地標、夜市和400多個景點發放紅包……

圖片2.png

值得一提到的是,依託阿里數字技術,此次購物節約有10萬小店參與到五五購物節中,大量上海小店是首次參與大型購物節。

在餓了麼上,煙火氣小店訂單量環比3月同期增長超4成,復工的商戶數環比增長超3成,購物節不再是大型商場、shopping mall的專屬。

一個典型場景是,上海消費者出遊前在線上提前預定好食材送到指定景點,這帶動了香檳、小蛋糕等小店的消費。

從這些也可以看出,阿里強化本地生活佈局,其成效被五五購物節所證實,不再只是不同端口的簡單“聯合”搞一場活動,線上線下聯動,大、中、小、微商家全面加入,整合式的新消費佈局已經形成。

3、消費方式告別“促銷”套路,帶來大衆參與廣度

單純的促銷,在一個到處打折的時代,有時候讓人疲倦。五五購物節的另一個做法,是在刺激消費上不再只是搞單一低價,而是用更多的消費方式帶來大衆參與度。

例如,上海依託豐富的商家資源和支付寶等數字化平臺資源,鼓勵商家自行發券、主動讓利,探索消費券發放新模式。消費者打開手機使用支付寶,即可收到購物中心通過支付寶發放的企業消費券。這種形式既免去了紙質券的繁瑣,保障補貼和讓利切實給到消費者,也可以通過發券節奏的控制分散到店人數,優化進店體驗。盒馬不止只是超低價賣小龍蝦、送會員,還開啓了“盒馬小龍蝦節”,在線下門店展開趣味PK,通過撈蝦、燒蝦、剝蝦等競賽獎勵勝者一年份的小龍蝦霸王餐資格。而這不只是線下的活動,還通過東方衛視“2020五五購物節”全球大直播將進行傳播,附帶向電視觀衆派發優惠券,儼然變成新消費綜藝。

此外,餓了麼開展了打開城市地標贏紅包的線下活動,這種打卡式玩法在年輕羣裏中深受歡迎,促銷之外進行了深度互動,而“米其林餐廳大廚上門”則強化了本地生活的服務體驗。

更多形式的活動才能吸引更多人蔘與,尤其是俘獲那些疲倦於促銷的消費者,保證刺激消費的廣度。

4、從消費到“獲得感”,帶來更高的消費積極性

很多城市發放消費券的方式簡單粗暴,通過搖號等方式發個幾百上千的卡,消費者算計着花光了這筆錢,“消費刺激”就終結了,槓桿效應很低。

而五五購物節在短期可以迅速提升上海消費市場的景氣指數,更重要的是,從長遠看,通過阿里這類數字經濟體的運作帶來廣泛和深度的消費參與,橫跨整個第二季度的五五購物節釋放了積極的消費信號,讓商家和消費者打消後疫情時代的心理顧慮,掃除消費市場的疫情陰霾,配合政策利好和企業動作,讓經濟活絡起來。

上海與阿里的操作實際上在用互聯網的力量讓大衆感知到政策帶來的現實價值,勇於消費、樂於消費,而不是隻有花完消費券就結束。

而從形式上看,五五購物節顯然也固化了疫情期間涌現的新消費形式,按照上海市商務委主任華源的說法,是順應疫情期間在線經濟、新興消費等新業態、新模式逆勢上揚的發展態勢,固化和推廣這些新興消費模式,更好地促進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

顯然,這纔是治本的策略,滴灌式刺激之外,也附帶解決消費券缺乏乘數效應等問題。

消費造節由電商平臺到地方政府,會常態化嗎?

千企萬店、全城動員,日日有活動、週週有亮點……五五購物節與傳統數字經濟購物節不同的是,這是地方政府主動權提升的表現,政策層面的推動讓更多數字經濟主體參與進來。

而這也說明,數字經濟地位的提升已經可以作爲重要的經濟調節手段,類似阿里這種大型平臺對國民經濟的貢獻力量已經被政府主管部門看到並積極利用。

撬動消費這一經濟增長第一動力,順應居民迴歸日常的決心,可能沒有什麼比利用阿里這些既有平臺資源更好的方式了。

微信圖片_20200505175616.jpg

而對數字經濟主體而言,關鍵不在於由地方主導還是平臺主導,消費者需求始終是其根本,重要的是,宏觀刺激政策的抓手深入平臺進行合作,毫無疑問可以算作一種新的增量空間,在雙11這種持續了10年以上的“傳統項目”之外打開新的商業可能,阿里本身也一直在尋找這樣的機會。

隨着支付寶轉型本地生活,五五購物節與阿里的發展可以說“一拍即合”,客觀上將爲阿里的本地生活戰略全面鋪開提供堡壘式的助力,率先在上海做全、做深。

而從更宏觀的視角看,經濟復甦的兩大戰略性政策,除了內需還有如火如荼的新基建,這方面,數字經濟同樣是重要主體,阿里的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本身就是新基建浪潮的重要實踐者,這意味着,阿里這類具備綜合能力的平臺將同時抓住技術側和需求側兩大數字經濟增量機遇。

所以,時代的機會不只屬於“電商”,單一從電商模式創新角度出發,單純打折而缺乏其他數字經濟能力的競爭,面對阿里是一種維度上的落後。

從五五購物節到新基建,也給互聯網從業者提了個醒,要趕上時代浪潮,成爲阿里這樣的造風者,不能只是單純依靠電商流量了,還有更多的能力需要補足。

*此內容爲【科技向令說】原創,未經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鏡像。

【完】

曾響鈴

1鈦媒體、品途、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等多家創投、科技網站年度十大作者;

2虎嘯獎評委;

3作家:【移動互聯網+ 新常態下的商業機會】等暢銷書作者;

4《中國經營報》《商界》《商界評論》《銷售與市場》等近十家報刊、雜誌特約評論員;

5鈦媒體、36kr、虎嗅、界面、澎湃新聞等近80家專欄作者;

6“腦藝人”(腦力手藝人)概念提出者,現演變爲“自媒體”,成爲一個行業;

7騰訊全媒派榮譽導師、多家科技智能公司傳播顧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