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端小白入門談前端技術轉型

今天早上偶然看到了前端早早聊大會的第一期的視頻,然後裏面講的都是關於前端從技術向管理轉型的一些心得體會,其中講述人都是在公司中擔任一些架構師、Leader等層面的人員。主要就是分享一些在工作中遇到的難題與解決方案等,今天我看的是字節跳動的竹隱老師關於技術轉型的看法,覺得是十足的乾貨,也想發表一些看法。

01 前言

雖然自己的經驗是不足以談關於技術管理這一塊的內容。但是覺得自己以後也會走上這一條路的,所以提前瞭解一下也不是不行,而且我覺得老師講的是非常的好,能夠引起我的思考。

看了老師的講解之後感覺自己的思考都有了一定的高度。很多之前沒有想過、沒有考慮過的內容提前接觸,那是一件很不錯的事情,至少會對你以後的方向有一定的知道作用。很多小夥伴都說前端太多東西了,當你學了基本的入門知識之外你就會開始迷茫,我之前也有過這種感覺。但是,當你到了一定的高度之後,你才真正知道什麼是迷茫。

現在我們要做的就是打好基礎,爲以後的迷茫做準備!

02 成長路線

我們知道任何事情都會有屬於它的體系,就好像我們人生的成長路線一樣,經過九年義務教育,初高中然後大學等,都會有一個成長的路線。

同理做技術也是一樣的道理,技術人的成長也是從基礎開始慢慢地不斷積累經驗、不斷對某一個領域的探索,然後在某個領域你會取得一定的成就。我們都是普遍從本科大學生起步,從畢業那一刻開始我們就會開始我們技術成長路線(轉行不算),一路打怪升級,迷茫困惑到柳暗花明都是一段經歷。

基礎知識

核心競爭力

首先第一點就是我們要認清自己,看一下自己的能力在哪個範圍之間,然後從那裏開始起步。有同學可能會問,我從一開始學起不行嗎?我認爲這是沒有必要的,一是浪費時間,二是價值不大。

當你有一定的基礎的時候不用從零基礎學起,應該給自己一定的難度來挑戰一下,跳出自己的舒適圈迎接更大的挑戰,這樣你纔會不斷進步。我們都要從技術與業務兩方面進行鍛鍊自己,技術是我們的安身立命之本,是支持我們業務開發根本;而業務則是我們創造用戶價值的地方,用戶價值最後也會轉變成商業價值,這一系列的過程誰也離不開誰,都是相輔相成的。

接下來就談一下如何在這兩個方面進行深耕,竹隱老師認爲我們應該通過以下的幾個方面:

技術

  • 技術產出
  • 流程改進
  • 總結分享
  • 源碼閱讀

業務

  • 業務理解
  • 進度管理
  • 需求高質量開發

其實不管是畢業生是這樣做,就算是工作了很多年的技術人也應該遵循這些點,大體的方向是不變的,變的只是我們不同公司對應不同的業務罷了,這個肯定是不同的。

我本人最同意的就是關於技術總結分享的環節,程序員是一羣很熱愛分享的羣體,他們或者沒有做一些很偉大的業務開發或者架構設計,但是對於一些有意思的知識點都會分享。熱愛分享到什麼程度呢?就算只有100字的文章也會發布出來,這就是我們說的“水文”。當前之前我也會發一些“水文”,但是後來我會覺得成知識體系的發佈可能會更好,不管是對別人還是對自己。

所以當你已經可以在上面的幾點有自己的理解和沉澱,那麼自然你就會有屬於自己的標籤,有屬於自己的競爭力,滿足了技術本身最基本的需求。

擴大自己的影響力

影響力很重要,有時候給你帶來的機會也是很多的。爲什麼這麼說呢?因爲你的圈子就在這了,當你能夠在圈子裏面小有名氣的時候自然就會有人來主動認識你,不管是技術探討還是工作交流乃至職位推薦都有。那麼如何做呢?

  • 寫博客
  • 多逛社區
  • 多與人交流
  • 多總結自己

這也是自己當前做的事情,把自己的想法分享出去,正所謂你有一個想法我有一個想法,交換之後我們就有兩個想法。其實很多時候技術不是最重要的,比如你開發一個非常厲害的軟件或者項目,沒有人使用和買單,那你的價值就不存在了。

寫博客這個方法我覺得是最有用的,可以對自己總結,也可以給別人提供一個思路,這多好呢!唯一要的是你需要一點時間來寫一下而已。除了這個也可以與人交流,不管是面試還是與朋友交流,你都會有不一樣的認識,相互借鑑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發現的新技術、新工具等。但是我們對於無用的社交就不要參與了。

未來抉擇

當你在技術的方面有不錯的沉澱的時候,你就會覺得一切都遊刃有餘,這時候其實你就會進入了一個舒適區了,而且緊接着而來的就是迷茫期。

其實這就是我們需要做出自己選擇的時候了,是繼續前進還是保持不動?是走管理路線還是繼續在技術方向深耕?這一切的事情都要我們去選擇。

深耕技術

其實這也是一條可選的路線。我記得國外有一人就只寫CSS,他也可以獲得豐厚的收入,因爲他在CSS這個領域就是一個專家級別的任務,所以對技術追求到了一種極致之後,你也會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你也會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專家級別的任務其實不是他懂得了多少,而是在這個領域鑽研的有多深。所以關於某項技術的研究,如果你要進行深耕那麼你就要做一些別人沒有接觸過的東西,研究一些別人沒有做過的東西,拓寬知識盲區。

業務管理

或者你已經疲倦了寫代碼的技術活,已經不想再去接觸這份工作了。那麼其實你大可以往管理的方向去靠,就好像你不會技術,但是你懂的如何找技術的同學來幫你進行業務開發。我覺得這是很多技術人都有這樣的追求,認爲寫了幾年的代碼,沒有什麼意思。

雖然你看到的是自己運籌帷幄、統領全局的自己,萬一有一天你被別人替代了你的競爭力在哪裏?這裏其實沒有那麼誇張,你還是有你的價值,還是會有對業務管理的嗅覺在裏面的。

一般管理層的人都會對自己的業務非常地瞭解和熟悉,你知道怎麼設計一些東西,你知道未來的方向在哪裏,你對自己的產品有預見性的看法。但是假如你去到了別的公司你就會什麼都不知道,因爲上面說了我們的不同公司業務是不大一樣的。你需要一段時間來上手這一份工作,當然你可能會帶來一些新的思考與想法,這也是不錯的。

我想說的其實就是純管理的路線也有它自己的缺點。比如你會花更少的時間甚至不花時間在技術上面,你的想法也有可能跟不上時代的發展;你可能在跳槽之後發現來到了一個全新的領域,對業務不熟悉而且你基本上也忘記了技術的開發,這時候難免會有一些被拋棄的感覺。

技術管理

技術管理其實就是把兩者的關係結合起來,一方面你可以跟得上現在的技術發展,你會去關注一些比較前沿的技術,你會想着如何把它運用到自己的項目當中;一方面你對自己的業務還是比較熟悉的,你知道業務未來有怎麼樣的方向。

這是一種兩者兼顧的職位,可能你會覺得自己沒有這麼多時間去做技術,不放心別人去做。其實這也是很多Leader的煩惱,這裏其實你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就好。只有你的小夥伴進不了你纔會進步,給他們多一點的機會,團隊纔會有進步。

轉型成功

雖說你是確定了自己的未來方向,但是你仍然需要一段過渡期來習慣你的身份、習慣你的工作。這一階段其實會有很多幹擾你的信息,你要學會如何去調整這些負面的、干擾的信息。

轉型成功意味着你有更大的責任,即使你的工作重心已經不再是代碼層面的東西,但是你得會溝通,你會技術,你也懂業務,你看得到未來。這些東西其實是一個人的品質,看似很虛的東西,但是你不具備這樣的品質與能力,你的轉型也不是成功的。

雖說別人羨慕你的工作,但是你有時候也是力不從心,對於一些細節性的東西也無法準確把握。這些種種的不愉快也是隻有你能夠體會到,也就是我們說的心魔。竹隱老師說的一句話我很喜歡“體力支撐你到P6,腦力支撐你到P7,心力支撐你到P8”,這樣是從側面反映了技術其實不是最重要的。

思維轉變

一個人的習慣是有長期性的,一旦形成了就很難去改變,但是也不是不行。技術轉型也是一樣的,一開始你會以技術的方向來思考問題,出現問題總會從技術的角度看問題,其實很多時候從非技術的眼光來解決是更爲恰當的。

最好我們從兩個方向來看到某一個問題,更加有利於尋求高效的解決方案。分析問題的出現,是哪一個環節在業務的哪個版塊出現問題,我應該有哪幾種解決方案,假如能夠順利解決最終的效果是怎麼樣的。通過這樣的思考我們也許能夠更加高效的解決問題。

軟能力的培養

首先關於軟能力,有一本書《軟技能:代碼之外的生存指南》寫的很不錯,大家也可以去看一下。

我認爲不論你是一個技術人員亦或是非技術人員,你都應該懂得溝通的技巧,有效的溝通可以節約大量的成本,也使得工作順利。比如你要與產品進行對接,與下面的開發人員進行對接,任務的分配等等。溝通與管理的軟技能是至關重要的,這也是你從技術轉型之後你要具備的素質,嚴格來說你應該在做技術的時候已經可以有這些素質。

堅定方向

成爲了技術管理的角色之後我們肯定是沒有很多時間進行代碼的編寫的,一方面我們要開各種各樣的會議,一方面我們會不放心同事的開發等等。總之你會有很多煩惱,總覺得自己走錯路了,你還是覺得技術比較好,純粹開發心無雜念。

這裏我們就要堅定自己的路線,做到拿得起放得下。放下過去的一些想法,轉變自己的思維,通過在業務與技術之間找到平衡點,找到新的成就走下去。

03 小結

通過看一場講座真的拓寬了自己的很多想法,關於技術轉型我們以後都會遇到的,不管你是從事技術方向還是管理方向都要做出自己的選擇。即使你現在還是工作一年半年,你也要了解一下將來的方向,瞭解一下以後自己的方向應該是怎麼走,早點規劃自己的職業方向。

好了,今天的分享與思考就到這裏,有興趣的小夥伴們可以去搜索一下前端早早聊大會,我覺得是很不錯的!上面有很多關於管理方面的思考與實踐、還有一下關於團隊建設等。

素材來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