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家被列入“實體清單”的中國機構,怎麼得罪了美國?

toutu33家.jpg

文 | DoNews 李昊原

責編 | 楊博丞

5月22日,當大多數中國人已經在考慮週末的安排時,大洋彼岸的美國商務部,接連發布兩篇聲明,將33家中國企業與機構列入“實體清單”,在敏感時期向本就緊張的兩國關係又添了一把火。

“實體清單”(Entity list)是美國對外的一把利器,於1997年2月首次出現。被列入“實體清單”,意味着上了美國的出口“黑名單”,清單中的企業和機構會成爲美國商務部產業與安全局(BIS)限制出口的對象,無法從美國公司和有25%以上美國技術或零件的他國出口商處進口需要的產品,實質上是受到美國的技術封鎖和供應鏈隔離。

國內較早被列入清單的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西北工業大學兩所有軍方背景的高校,都在2001年就被列入。而絕大多數國人對“實體清單”的最初印象,來自2016 年的中興事件,在被納入實體清單之後,中興業務接近“休克”,不得不認罰 8.92 億美元罰款。

2019年5月,華爲及其附屬公司被列入“實體清單”,以及此前的“孟晚舟案”等事件,引發了世界範圍內長期的爭論,受此影響華爲在海外的份額也開始下滑。

2019年10月8日,28家中國實體又被美國政府列入“實體清單”,其中 20 家爲國內政府及公安機構, 8 家爲中國科技企業,且多家爲我國人工智能領域的頭部企業。

 

1.png
(來源:《聯邦公報》網站)

從中興開始,美國動用“實體名單”制裁中國機構和企業的數量在不斷上升,頻率也在提高。從最初的“點對點爆破”,到不斷擴大打擊的領域與範圍,甚至是對全行業進行打擊,比如國內AI視覺領域“四小龍”至此就全部上榜,這也是貿易戰激化在科技領域的表現。

由於美國在全球科技領域仍處於基礎和領先的地位,被列入“實體清單”對中國企業和機構來說是不小的打擊,無論是未雨綢繆,或者是爲了瞭解表象後的本質,本次“實體清單”事件值得我們深入探究。

什麼樣的企業容易被“拉清單”?

2019年5月,華爲及其附屬公司被列入“實體清單”後,國內一些行業人士認爲,美國對中國企業和機構的打擊將擴大化,而有關下一批被“拉清單”的中國企業,也衍生出了多個版本的名單,海康威視、科大訊飛、商湯等都在預測之中。

當2019年10月8日,新一批被列入“實體清單”的企業出現時,我們驚訝地發現居然與之前的猜測大致相同。在美國商務部發布的聲明當中,這28個實體被美國政府認定爲違反美國的外交政策利益,主要指我國新疆少數民族事務,其中包括20 家國內政府及公安機構, 8 家中國科技企業,對前者國內反響不大,畢竟對類似國有機構的打壓美國早在近20年前就已經開始,而且多爲新疆地方的公安局,影響範圍小。

讓國內科技圈震撼的,是同樣被列入清單的8家科技企業:海康威視、大華科技、科大訊飛、曠視科技、商湯科技、依圖科技、美亞柏科和頤信科技。

這8家企業大多是國內科技領域的明星企業,和中興、華爲相比,除已經上市的海康威視、科大訊飛體量較大,其他幾家公司即使是獨角獸,影響力也遠不如行業巨頭。雖然這些公司的安防攝像頭、人臉識別技術等的確可用於美國所說的理由,但在國內看來,與其說是因爲造成了危害而被列入清單,更像是在美國在提前剪除有潛力的中國科技公司。

在5月22日發佈的最新一批“實體清單”名單中,數量和涉及的領域也更廣泛,同樣有360、雲從科技等國內知名的科技公司。那麼,是什麼驅使美國人又開出了新的“黑名單”呢?

美國商務部將這一批名單分成兩部分,首先是24家位於中國、中國香港、開曼羣島的政府和商業組織,理由是“有采購相關物項最終用於中國軍事用途的重大風險”;其次是中國公安部法醫學研究所和8家中國企業,理由與去年10月相同,是新疆少數民族人權問題。

「DoNews」將去年十月新增的8家企業與本次的33家機構和企業共同列在下面的表格中,進行進一步分析。

2.png

 注:名單中原有360的兩家公司,經確認不存在明確差異,合併爲一。
(資料來源:美國商務部官方網站,經DoNews整理)

不難發現,去年10月列入名單的8家企業中,領域爲AI(計算機視覺)和安防的企業數都爲3家,而在5月22日以相同理由被列入實體名單的第二批8家企業中,領域爲AI(計算機視覺)的企業佔到了一半,還有一家安防領域的企業東方網力。

熟悉國內“AI(計算機視覺 )四小龍”的朋友應該知道,目前計算機視覺落地最重要的場景之一就是安防領域,商湯、曠視和依圖都與公安系統有合作,提供車輛識別、車牌識別、人臉識別等算法技術,而海康威視等安防公司更多提供的是攝像頭等硬件。

顯然,安防領域是美國近兩輪“實體清單”打擊的重點,這也解釋了爲何作爲人工智能企業的商湯、曠視和依圖,在去年10月和衆多公安部門以及安防企業共同被列入實體清單。

在今年5月22日被列入實體清單的雲從科技,同爲“四小龍”之一,相比其他三家更“根正苗紅”,創始人周曦是中科院百人計劃研究員,投資方也多有國資背景,在安防領域也與多地公安有合作,有猜測之所以上次未被列入清單,除了在安防市場的份額相對較小,還有可能是剛好錯過了被美國盯着的項目。

不過早在去年10月,雲從科技,就表示對列入實體清單有所準備,並且已經和華爲海思開展了大規模的合作,在今年5月22日被列入名單後,「DoNews」聯繫雲從科技內部人士,對方在壓力之下還有種“終於來了”的坦然。

至於深網視界、雲飛礪天、上海銀晨智能識別科技有限公司三家企業,整體實力較四小龍要更弱一些,也都有安防相關業務,同樣被列入名單意味着,美國的打擊面正逐漸擴大爲整個人工智能——計算機視覺領域。

綜上,滿足從事AI(計算機視覺)研究,在安防領域落地,與公安系統有合作關係這三個條件的科技公司,在未來被列入“實體清單”的概率會很大,而目前滿足全部或一兩個條件的中國科技公司還不在少數,比如宇視科技、騰訊優圖等,對他們來說,這一政策風險可能轉瞬即至。

其次值得注意的從事安防行業的公司,畢竟海康威視、大華科技、頤信科技和東方網力已經榜上有名,某種意義上這的確也是對安防企業實力的一種肯定。

除此之外,9家公司中的烽火科技集團由國務院國資委實際控制,南京烽火星空通信發展有限公司是其下屬公司,和華爲、中興同屬我國通信領域的重要企業,被列入名單也就不難理解了。

在5月22日第一批以“有采購相關物項最終用於中國軍事用途的重大風險”爲理由被列入清單的24家實體中,還有我們比較熟悉的企業,360(兩家)和達闥科技(三家)。

網絡安全專家鄧煥認爲,殺毒軟件需要裝在個人電腦中,本身就有一定敏感性,而且360一直堅持曝光APT(高級可持續威脅攻擊)分析報告,這有可能進一步驅使美國將其列入實體清單。在今年3月4日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就公佈了由360調查分析後發現,美國中央情報局攻擊組織(APT-C-39)對中國關鍵領域進行的長達十一年的網絡滲透攻擊。

在去年10月新增的“實體清單”中,同樣有電子數據取證(電子數據取證是指執法人員依法收集、固定與違法行爲有關的電子數據,並進行檢查、分析、調查的行政執法行爲。)領域的美亞柏科,不過相比之下,360的存在已經上升到國家安全的層面。

360集團董事長周鴻禕曾表示,360私有化回國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要保護中國的網絡安全,並承擔了許多大型活動的網絡安全工作。近兩年周鴻禕在不同場合表達了對未來網絡攻擊的重視,包括最近作爲政協委員的兩會提案,同樣重點談到了我國網絡安全的建設。

達闥科技是研究雲端智能機器人的科技公司,曾獲得軟銀投資,總部位於北京,在美國有分支機構,且有一定數量的海外專利。路透社曾於今年3月5日報道,美國商務部向達闥科技下達了技術出口禁令,不能在沒有許可證的情況下向中國出口任何產品,而列入“實體清單”可以視爲對這一行爲的確認。對同樣存在海外分支機構的科技公司來說,考慮這一風險並不多餘。

除此之外,我們在名單中還發現了2所高校、5所研究機構、10家公司和1名個人,這實際纔是我國被列入“實體清單”的常見類型。比如哈爾濱工程大學和哈爾濱工業大學,同屬“國防七子”(由工信部直屬的七所高校),此前“國防七子”中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已經被列入實體清單,剩下還有北京理工大、南京理工大學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被列入的研究機構也多是重點基礎科學領域(鯤海研究院是與達闥科技合作建設,院長爲達闥科技董事長黃曉慶,與其他4家有所區別),並且相互間大多存在聯繫。

比如研究激光雷達的礪劍天眼科技有限公司。天眼查數據顯示,其股份基本被礪劍防務技術集團和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實際控制各半,前者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資質齊全的軍民融合體系級供應商,後者是國家科研計劃單列的中國唯一的核武器研製生產單位,是以發展國防尖端科學技術爲主的集理論、實驗、設計、生產爲一體的綜合性研究院。

四川海天新技術集團由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完全控股,又完全控股了同樣被列入名單了四川中和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和四川鼎澄物資貿易有限公司(天眼查顯示已註銷),而經「DoNews」查詢,這兩家公司和北京錦程環宇科貿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都爲劉劍。

 

3.png


被盯上了,怎麼辦?

回到商業領域,面對來自世界級超級大國的風險,科技公司又能做什麼?

首先是要知彼知己,換言之,那些有可能上“實體清單”的公司,應該清楚兩件事:公司被美國製裁的可能性有多大?一旦被列入清單損失又會有多大?然後根據具體情況提前做好準備,將可能的損失降到最低。

最初,中興和華爲先後被列入實體清單,讓我們看到了其打擊威力之大,而海康威視等8家公司被列入,以及5月22日新增清單實體涉及領域的擴大,則讓中國公司看到了其打擊範圍在變廣,進而讓整個中國科技圈都變得人心惶惶。

在此情況下,盲目樂觀不做準備當然不可取,但也不必盲目悲觀。

前文我們談到了被針對可能性較大的幾個領域:安防、計算機視覺和網絡安全等,以及存在中美多處研究機構的企業,而且通過分析我們不難發現,美國打擊的對象,都是在軍事、政治和經濟領域有對其造成不利影響或風險的實體。正如美國商務部長威爾伯·羅斯(Wilbur Ross)所說:“新增加的實體名單表明,我們致力於防止在損害我們利益的活動中使用美國商品和技術。”

但反過來,這些實體的商品和技術卻是在保護我國的利益。比如海康威視、大華等安防公司的產品,廣泛應用於各行各業的安全保護;商湯、雲從等公司的計算機視覺技術,在機場、智慧園區等場景也持續落地,在去年香港對不法分子戴口罩的識別,起到了震懾的作用;360提供的網絡安全服務,和幾大高校與研究機構進行的研究,甚至與國家安全相關。

對這些企業和機構來說,不可能因爲受到制裁就放棄其正當的業務,這一對立衝突也並不以他們自身的意志爲轉移。

無論是中興還是華爲, 都曾努力避免被列入實體清單。海康威視在兩年前,就曾被美國國會議員聯名提議列入實體清單,並就此與美國商務部等部門直接溝通過一年多時間,最終也沒有避免。達闥科技在去年被禁止將技術從位於美國的分支機構轉移到北京總部,在被列入清單後,創始人黃曉慶曾對《中國經營報》迴應稱:“沒有什麼具體原因,估計是美國政府要‘修理’那些他們認爲比美國先進的基於中國的技術掌控者吧。”

一旦被列入名單,最大的問題在許多關鍵技術和產品無法獲得,比如華爲手機因無法使用谷歌系的部分APP導致海外市場份額下滑,AI公司急需的高端芯片被“斷供”等,雖然許多領域國產化的進度在不斷加速,但還是與美國存在差距;另一方面是可能導致經營困難,比如融資不暢,達闥科技原計劃在美國上市,最後也被迫擱淺,這對很多創業公司來說事關生死。

因此做好供應鏈備份,以及規劃好企業發展路徑,就顯得格外重要。比如海康威視在去年就公開表示,即使被“斷供”也有足夠的替代品,而360私有化後回國上市,受到實體清單的打擊就大幅下降,目前主要受到影響的是其智能硬件的業務。

4.png

(來源:海康威視)

對於被列入實體清單,360在經過緊急磋商後迴應,堅決反對這一不負責任的指責,並反對美國商務部把商業活動和科技研發政治化的做法。

“網絡安全企業發現網絡攻擊後披露攻擊事件、分析與溯源黑客組織信息,屬於行業慣例,也是頂尖網絡安全公司的實力展示和責任所在。包括美國網安公司在內的全球同行,也這樣做過,披露攻擊事件是網絡安全公司不斷改進防守技術、打擊網絡犯罪的需要,而不應該成爲制裁的導火索。”360迴應稱。其還表示被列入清單不會對其日常運營產生重大影響。

而云從科技除了表示“我們對該決議表示遺憾,並且已經對相應情況做好預案。”還在5月23日針對關鍵問題進行答覆。雲從科技認爲,“此次美國商務部發布新一輪實體清單,是繼華爲之後的又一次對高科技公司的制裁,雲從強烈譴責和反對這種行爲,美國運用國家工具破壞市場規則,不利於全球化優質資源配置,對美國公司不利,對全球發展也不利。”

雲從科技表示,由於核心芯片及其他很多領域核心供應商位於美國,雲從目前的確會遇到一些困難,但云從採用自研的深度學習框架以及核心技術,並與海思、寒武紀等國內人工智能芯片合作伙伴保持深度合作,被列入實體清單不會對雲從的日常經營產生重大影響。

360與雲從科技的自信並不盲目,兩家公司的主要業務都位於國內,且事前都有所準備,而在去年被列入實體名單的海康威視和科達訊飛,通過積極應對業績也並未受到重大影響,並實現了營收與利潤的雙增長。

伴隨中美對抗的長期化,來自美國的政策風險可能會成爲中國科技企業常態化的考慮。在本次報道中,許多相關領域公司在與「DoNews」接觸時均表示不方便就這些問題回覆,也有對”樹大招風“的擔憂。

不過,美國的制裁針對的是實際的利益衝突,並不是靠逃避就能完全避開的,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纔是應對不確定性風險時最大的依仗。更何況,每個被針對的機構與企業,背後都不是孤零零的個體。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