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互聯光纖知識

https://www.telegeography.com
TeleGeography, Inc.公司透過可信賴的數據與客觀分析,給予了100國以上、數千家客戶明確的方向。TeleGeography的通訊業界調查,提供時間依賴性的統計資料,與數百個市場、數千家服務供貨商的相關見解。此外,針對個人和企業的契約者,TeleGeography提供在線數據庫和報告,但是其主題的範圍,涵蓋了從無線電信業者的競爭情勢至全球性網絡骨幹傳輸。

另外,TeleGeography公司經驗豐富的顧問羣對於全球的所有客戶,提供符合客戶需求的市場分析和策略建議、支持服務等。TeleGeography公司作爲一家通信市場研究和顧問公司,展開深入研究並編制大規模的數據集,將這些信息以在線報告和數據庫的形式發放。自從1989年成立以來,TeleGeography公司的數據就在爲無數的客戶提供指導,包括服務供應商,設備生產商,投資商和政府機構。

TeleGeography公司的目標不是覆蓋電信行業的各個部門,而是展開有限核心主題相關的深層的主要研究。TeleGeography公司的焦點使得公司可以建立獨特的細分機制,這在其他資源站點是無法提供的。事實上,十多家主要的研究和諮詢公司也在建立在線數據庫,但是TeleGeography公司提供了具有說服力的分析和清晰的圖像,這將爲客戶在行業趨勢中導航。TeleGeography主要的研究領域包括國際網絡,海底電纜,服務供應商和批發電路定價,國際互聯網網絡,服務提供商,容量,交通,運輸價格和IP,企業MPLS ××× ,以太網,互聯網專線接入,國際專線服務供應商和價格,國際長途交通,服務供應商,成本和定價,零售移動,寬帶和固定電話服務提供商和市場等。

TeleGeography已經發布了其修訂後的2013版"海底互聯網線路地圖",值得注意的是,比之以前的版本,這回它提供了更多的信息,而且要好看的多。該地圖闡述了232條正在服役的、以及12條規劃中的線纜,此外還提供了一些實用的插圖、圖表和信息圖。地圖的頂部,其詳細描述了位於紐約、新澤西、埃及、康沃爾郡、香港、新加坡和東京的線纜中心,而底部則提供了自1997年以來有關海底線纜的歷史。TeleGeography設計的靈感來自於古地圖和星圖,比如修訂版的Maury's New Complete Geography。"網絡延遲星圖"的理念貫穿描述了紐約和巴西、 埃及、日本、新加坡、南非、英美等國家和地區。

網站欄目
研究服務
Telegeography公司的研究服務爲電信行業提供了獨特細分機制,這是其他公司無法實現的。Telegeography公司還提供了具有說服力的分析服務和功能強大的信息圖表,所有的研究服務都是以12個月的在線訂閱爲基礎的。
定製化研究
客戶提出的問題通常在一些現成的研究服務中找不到答案。他們可能需要支持新業務開發的預測,與新推出服務相關的數據或者支持打入新市場的分析。TeleGeography公司的定製化研究服務可以爲客戶提供滿足特定需求的細分數據和分析。我們對於所執行的項目是非常挑剔的,我們只接受那些擅長領域的項目,爲客戶提供最優結果。
通信地圖
這個欄目主要介紹公司開發的通信地圖。
電信資源
這個欄目主要發佈電信資源。

海底光纜是國際互聯網的骨架。光纜的多少,代表一國與互聯網的聯繫是否緊密。可以通過看光纜聚集的地方就能基本判斷哪個島嶼屬於美國。還有互動式全球海底光纜地址,交互地圖見。
2016全球海底光纜地圖:http://submarine-cable-map-2016.telegeography.com/
2017全球海底光纜地圖:http://submarine-cable-map-2017.telegeography.com/

99%的國際通訊是通過光纜完成的!

中國四大骨幹網及ChinaNet詳細介紹
CHINANET外,CERNET,CSTNET,CHINAGBN,合起來稱爲中國四大骨幹網。

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CHINANET)
又稱郵電部互聯網、中國公用Internet網,是郵電部經營管理的基於Internet網絡技術的電子信息網,1995年初與國際互聯網連通,並於5月向社會提供服務。CHINANET由骨幹網、接入網組成,骨幹網是其主要信息通路,由直轄市和各省會城市的網絡節點構成;接入網是各省(區)建設的網絡接點形成的網絡。CHINANET的靈活接入方式和遍佈全國各城市的接入點,可以方便地接入國際Internet, 享用Internet上的豐富信息資源和各種服務,並可爲國內的計算機互聯,爲國內的信息資源共享提供方便的網絡環境。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 : https://www.ctbri.com.cn/
中國電信2017年CHINANET網絡優化方案交流 中國電信集團2017-2018年省際骨幹網方案
http://www.docin.com/p-1888539529.html

中國教育與科研網(CERNET)
1994年啓動,1995年底完成首期工程,包括北京(網絡中心)、上海、南京、廣州、武漢、西安、成都和瀋陽等高等學校集中的大城市。有連接美國的國際專線。全國主幹網(共11條64Kbps DDN專線)於1995年10月開通。二期工程完成後,全國主幹網和國際聯網的逐步升級,主幹網達到2Kbps以上,國際聯網達到8Kbps以上。

中國科學技術網(CSTNET)
由×××主持,聯合清華、北大共同建設。1994年4月開通了與Internet的專線連接。1994年5月21日完成了我國最高域名CN主服務器的設置,實現了與Internet的TCP/IP連接。1995年底基本完成“百所聯網”工程。至1997年底,已連接100多個以太網、3000多臺計算機、1萬多名用戶,成爲中國地域廣、用量大、性能好、通信量大、服務設施齊全的全國性科研教育網絡。

中國金橋信息網(CHINAGBN)
即國家公用經濟信息通信網,由原電子工業部管理,面向政府、企業、事業單位和社會公衆提供數據通信和信息服務。金橋網年底與Internet連通,已開通24個城市,發展了1000多個本地和遠程仿真終端,提供全面的Internet服務。


中國互聯網CHINANET詳細介紹

世界互聯光纖知識

ChinaNet--中國公用Internet骨幹網,ChinaNet是郵電部門經營管理的基於Internet網絡技術的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是國際計算機互聯網(Internet)的一部分,是中國的Internet骨幹網。通過Chinanet的靈活接入方式,用戶可以方便地接入全球Internet,享用Chinanet及全球Internet上的豐富資源和各種服務。

CHINANET由國家電信部門負責經營管理, TCP/IP 協議,通過高速數據專線實現國內各節點互聯,擁有國際專線。用戶可以通過電話網、綜合業務數據網、數字數據網等其它公用網絡,以撥號或專線的方式接入CHINANET,並使用CHINANET上開放的網絡瀏覽、電子郵件、信息服務等多種業務服務。 使用CHINANET幾乎可以從網上與整個世界發生聯繫,享受INTERNET浩如煙海的信息資源。CHINANET也已成爲中國規模最大,技術、業務發展最快的公用數據網之一。

談到CHINANET就不可能不談到TCP/IP。CHINANET是一個連接計算機網絡的網絡,它是一個開放的系統,任何一臺使用其協議的計算機都可連入其中, 這個通信協議就是TCP/IP協議簇 。使用開放的TCP/IP協議是INTERNET迅速成長的奧祕。 TCP/IP協議是包括傳輸控制協議(TCP)和互聯網絡協議(IP)在內的一組共同工作的協議簇 。它們負責在INTERNET上傳遞數據與信息。IP協議決定了INTERNET上各主機或網絡的地址格式,及數據包在INTERNET上傳遞所選用的路徑。而TCP協議負責確保被分割打包的數據段,能還原成原來順序的數據,並進行傳輸過程中端對端的差錯控制、擁塞控制等。

CHINANET是國內最早的互聯網絡之一,截止到2003 年7 月31 日物理節點覆蓋全國31 個省(市、區)的200 多個城市,業務範圍覆蓋所有電話通達的地區。CHINANET骨幹網由北京、上海、廣州、瀋陽、南京、武漢、成都、西安等8 個核心節點組成的核心層和其它54 個匯接節點組成的匯接層組成。全網有3 個國際出口,通過京、滬、穗的路由器完成。國際路由器與國內路由器獨立設置,並負責實現各國際策略及安全性限制。CHINANET 網絡節點間的中繼電路採用基於SDH 和DWDM 的光纖網絡,網絡總帶寬超過800G,國際出口總帶寬已超過5000Mbps,實現了寬帶化、高速化,是目前國內傳輸帶寬最寬、覆蓋範圍最廣、網絡性能最穩定、信息資源最豐富、網絡功能最先進、用戶數量最多的計算機互聯網。

CHINANET的負責範圍

根據安排CHINANET的國際出口帶寬會有大幅度的提高,因此路由政策也需要有相應的調整,根據目前所掌握的流量情況,原有的負責範圍調整如下:

北京負責地區 北京、河北、內蒙、山西、瀋陽、河南、吉林、黑龍江、山東

上海負責地區 上海、浙江、江蘇、安徽、湖北、天津、江西、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廣西

廣州負責地區 廣東、福建、湖南、海南、四川、雲南、貴州、西藏、重慶

中國互聯網核心層由北京、上海、廣州、瀋陽、南京、武漢、成都、西安,8個城市的核心節點組成

北京

  北京是中國電信三大核心節點城市之一,同時也是 ChinaNet骨幹網三個國際出口之一,中國電信北方網絡的主節點在北京電信上地機房,現在的北京上地數據中心原來是263機房,後來被電信收購重組爲中國電信北京數據中心之一,也是中國電信北方網絡主節點ChinaNet骨幹網的交換中樞

上海

  上海電信是中國電信CHINANET骨幹網節點,同時也是 ChinaNet骨幹網三個國際出口之一,總國際出口帶寬12G;ChinaNet骨幹網上海節點和上海本地網絡的互聯帶寬爲80G;ChinaNet骨幹網上海節點和ChinaNet北京(北方電信)的互聯帶寬爲10G;上海電信是中國電信國內長途電信網的重要樞紐節點,也是中國國際通信的三大出口局之一,擁有京滬、北沿海、北沿江、南沿海、滬杭、滬寧等國內長途光纜系統,以及國內衛星通信地球站;是中美、亞歐、亞太、環球、中日、中韓等國際大容量海光纜、陸地光纜系統的重要節點,並建有太平洋、印度洋衛星地球站;上海長信的機房是級別最高的,上海機房中線路不管怎麼繞,任何機房最終的出口都在武勝機房和橫浜機房。設有兩臺國際出口路由器,負責與國際i nternet互聯,以及兩臺核心路由器與其他核心節點互聯。個人認爲上海在國際出口方面啓到的作用比北京,廣州要大很多。並且,首個Tb級的太平洋直達光纜也在上海登陸。

廣州

  廣州市Internet服務中心於1995年10月1日投入試運行,系統於1996年1月1日正式開通。廣州市Internet服務中心節點作爲中國公用互聯網絡服務系統ChinaNET的一個骨幹節點,與北京和上海的Internet節點連接,與它們以及其它地區的節點共同構成ChinaNET骨幹網。廣州節點是繼北京、上海之後的第三個國際出口,也是廣東乃至全國最大的國際出口之一。

  武漢

  武漢電信是全國重要的通信樞紐和原中國電信第三大業務領導單位,其綜合通信名列全國省會城市前5位。處於國家骨幹通信網8縱8橫一級通信幹線中心位置。是中國電信建設的三大高速光纜環網(南環,西環和北環)的交匯中心。

  武漢熱線數據中心屬華中最大ISP“湖北電信武漢市分公司”,與中國電信(CHINANET)骨幹網通過千兆光纖以千兆以太網方式接入主幹網。具有高速、直連、高可用性、可擴展性、高安全性。

成都

  成都數據中心是中國電信全國8大節點之一,可支配帶寬資源豐富,與Chinanet骨幹網節點帶寬60G,CN2節點帶寬10G。機房內部網絡全部採用千兆連接核心層與匯聚層,雙百兆冗餘到接入層的無瓶頸交換式結構,局域網採用千兆與百兆混合交換式可監控網絡,中心網絡設備確保高可靠性架構,做到無單點故障,分支網絡提供冗餘設備及線路,可針對客戶數據傳輸,維護的需求提供XDSL,DDN,ISDN等多種接入手段,並能提供與國內Chinanet主要節點城市連接的長途專線。

  南京

  南京電信作爲CHINANET的八大節點之一,南京電信擁有富足的網絡資源,與同是八大節點之一的上海電信相比,南京與其他省市之間的骨幹網絡擁塞程度較輕,有較大的發展空間。省節點帶寬資源豐厚 (20G),資源利用率適度 ,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兩個標準的 IDC 機房(龍江,苜蓿園)一個在建的超大機房(遊府西街),交通極爲便利。齊備的機房設施(電力,恆溫,安全)。

  瀋陽

  瀋陽是CHINANET八大節點之一,主要是作爲CHINANET在東北地區的網絡中心,在96年開通,由於東北大部分地區都被網通網絡覆蓋,因此CHINANET瀋陽節點是八大節點中規模最小的。

西安

  西安是中國公用計算機網絡和中國多媒體信息網絡在西北五省的網絡核心中樞,同時,西安又是西北五省和中國公用計算機網絡(CHINANET)連接的必由之路,擁有最大的網絡傳輸線路。因此,在西安建立的互聯網數據中心(IDC)必將擁有得天獨厚的網絡資源。

CHINANET骨幹網結構概述

CHINANET骨幹網的拓撲結構邏輯上分爲兩層,即核心層和大區層。

核心層

核心層由北京、上海、廣州、瀋陽、南京、武漢、成都、西安等8個城市的核心節點組成。

核心層的功能主要是提供與國際internet的互聯,以及提供大區之間信息交換的通路。其中北京、上海、廣州核心層節點各設有兩臺國際出口路由器,負責與國際internet互聯,以及兩臺核心路由器與其他核心節點互聯;其他核心節點各設一臺核心路由器。

核心節點之間爲不完全網狀結構。以北京、上海、廣州爲中心的三中心結構,其他核心節點分別以至少兩條高速ATM鏈路與這三個中心相連。

大區層

全國31個省會城市按照行政區劃,以上述8個核心節點爲中心劃分爲8個大區網絡,這8個大區網共同構成了大區層。每個大區設兩個大區出口,大區內其它非出口節點分別與兩個出口相連。

省節點城市爲:天津 石家莊 呼和浩特 太原 蘭州 西寧 烏魯木齊 銀川 昆明 貴陽 拉薩 杭州 福州 南昌 濟南 合肥 鄭州 長沙 南寧 海口 長春 哈爾濱

大區層主要提供大區內的信息交換以及接入網接入chinanet的信息通路。大區之間通信必須經過核心層。

互聯互通

其實,中國的互聯網原本是一張網。4年以前,中國電信幾乎壟斷着全國的固話網絡,新興的寬帶互聯網自然也是由電信"獨家"經營。但是,中國電信的南北分拆打破了這一局面。

2002年5月,國內電信業大重組,原中國電信北方10個省份正式劃入中國網通集團,南方21個省份重組爲新的中國電信。這次"大分家"把中國的互聯網人爲地一分爲二。

兩大寬帶運營商南北各自稱雄,旗下都匯聚了大批網站和用戶,勢均力敵。儘管互相也深入對方地盤發展,但是,南電信、北網通的格局短期內還無法打破。而網間互聯互通的問題卻接踵而至。

兩大運營商年報數據表明,2005年中國電信寬帶接入用戶達2102萬戶,中國網通達1148萬戶。根據信產部的相關規定,電信運營商之間的互聯電路是免費的,即雙方都無需向對方支付接入費用。據消息人士透露,網通與電信在集團層面就此問題進行過多次蹉商,但在互聯帶寬的拓寬問題上並沒有取得突破性的進展。


我國海底光纜概況:4個入口和8條光纜http://net.zol.com.cn/527/5279662_all.html
我國於1989年開始投入到全球海底光纜的投資與建設中來,並於1993年實現了首條國際海底光纜的登陸(中日之間C-J海底光纜系統);隨後在1997年,我國參與建設的全球海底光纜系統(FLAG)建成並投入運營,這也是第一條在我國登陸的洲際海底光纜;而時間來到2000年,隨着亞歐海底光纜上海登陸站的開通,我國實現了與亞歐33個國家和地區的聯接,也標誌着我國海底通信達到了新的高度。
答案是4個入口(登陸站)和8條海底光纜(不包含香港、臺灣),下面具體介紹一下:
首先是登陸點方面,目前我國的登陸站設立在三個城市的四個地區,分別是山東青島登陸站(隸屬中國聯通)、上海崇明登陸站(隸屬中國電信)、上海南匯登陸站(隸屬中國聯通)和廣東汕頭登陸站(隸屬中國電信)。

其中有一條線路是福州長樂區與臺灣地區新北市淡水區直連(TSE-1線路,通信容量6.4Tbps,長度 270km)外,中國與國際連接的地點只有三個,分別是青島,上海和汕頭。圖2

世界互聯光纖知識

連接點 ,青島兩條線路, 圖 4

世界互聯光纖知識

上海6條線路, 圖 5

世界互聯光纖知識

汕頭5條線路,圖 6

世界互聯光纖知識

--------------------------
與中國相關的國際光纖 

世界互聯光纖知識

1、中日海底光纜系統(CJ)

連接中國上海南匯和日本宮崎的中日海底光纜系統,全長1260公里,傳輸速率爲560Mb/s,共有兩對光纖組成,能夠提供7560條電話電路,是我國第一條國際間的海底光纜系統。該系統於1990年開始醞釀建設,到1993年10月開通,期間建設週期用了近3年時間。

2、中韓光纜

連接中國山東青島和韓國泰安,全長549公里,傳輸速率560Mb/s,共有兩對光纖,於1996年2月開通。

3、環球海底光纜系統(FLAG)

連接亞洲、中東和歐洲,全長39,000公里,共有12個登陸站,爲分支形網絡結構,中國登陸站在上海南匯,傳輸速率5Gb/s,共有兩對光纖,於1997年9月開通。
世界互聯光纖知識

4、亞歐海底光纜系統(SEA-ME-WE-3)

連接亞洲、中東和歐洲的亞歐海底光纜系統,全長39000公里,連接了33個國家和地區,共有39個登陸站。該系統爲分支型網絡結構,中國登陸站在上海崇明和廣東汕頭,傳輸速率爲2.5Gb/s x 8個波長,並將擴容到16個波長。該系統共有兩對光纖,於1999年12月開通。

世界互聯光纖知識

5、中美海底光纜系統(CHINA-US-CN)

它連接亞洲和北美洲的中美海底光纜系統,是目前重要的國際光纜之一,全長約30000公里,共有9個登陸站,中國的登陸站分別爲上海崇明和廣東汕頭。其他登陸方還有日本、韓國、美國和中國臺灣。該系統的傳輸速率爲2.5Gb/s x 8個波長,共有四對光纖組成,採用具有自愈功能的環型網絡結構。該系統於2000年1月開通部分段落。

世界互聯光纖知識

6、亞太2號海底光纜系統(APCN2)

連接亞洲國家和地區的亞太2號海底光纜系統,是目前重要的國際光纜之一全長約19000公里,共有10個登陸站。中國登陸站在上海崇明和廣東汕頭,其他登陸方還有日本、韓國、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和中國臺灣。該系統的傳輸速率爲10Gb/s x 64個波長,共有四對光纖組成。該系統採用了具有自愈功能的環型網絡結構,與2001年第三季度開通初期的80Gb/s容量,可繼續擴容至2560Gb/s的終期容量。該系統於2001年底開通。
世界互聯光纖知識

7、EAC-C2C海底光纜

香港海底通信網絡運營公司亞洲網通(Asia Netcom)已接手了破產的亞洲環球電訊(Asia Global Crossing)的海底光纜網絡“EAC”,並將該網絡與原有的C2C光纜網絡完全合併。原C2C網絡由亞洲網通的母公司——Connect控股從新加坡電信收購。C2C全長17000公里,橫跨亞太區,備有7.68Tbps的設計容量。該網絡現在已經與EAC海纜系統進行網絡整合,並由亞洲網通營運和管理。新建成的EAC及C2C的合併網絡全長3.68萬公里,連接了中國大陸、香港、日本、韓國、臺灣、新加坡和菲律賓等地區,容量爲每秒10.24Tbps。透過EAC-C2C系統,可以大大增強亞洲網通的據點及其海纜登陸站的抗禦能力。中國大陸入境地點爲上海和青島。

亞洲網通曾經是中國網通運營國際電纜業務的全資子公司,2006年8月,中國網通以4.02億美元的價格將亞洲網通的股權出售給以Ashmore和Spinnaker等投資主體所組成的國際投資集團。

世界互聯光纖知識

8、中美跨太平洋直達國際光纜(以下簡稱“TPE”)

於2007年9月開工建設,在2008年10月竣工投入使用。按照規劃,長度約2.6萬公里的TPE光纜總投資爲5億美元,設計總容量爲5120Gb,由中國網通、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華電信、韓國電信和美國 Verizon共同承建,是中國目前容量最大、跨度最長、技術最先進的海底光纜系統。光纜建成後,將顯著提高跨太平洋傳輸帶寬,滿足從亞洲地區到美國互聯網、數據和語音等通信業務增長的需要。早在06年12月,上述六大電信運營商就在北京簽訂協議,宣佈共同修建跨太平洋直達光纜系統,這也是世界上首條海底高速直達光纖電纜。作爲中美之間的第二條海底光纜,TPE不再繞道日本,而是從上海崇明島和山東青島直接連至美國俄勒岡州,另有兩個分支分別連至韓國巨濟和中國臺灣島北部的淡水。

世界互聯光纖知識

除了積極參加國際光纜的建設以外,中國還在其它14條國際光纜中購買了容量,以連接與中國之間沒有直達光纜的國家和地區。

作爲比較,臺灣有9條光纜,香港和韓國各有11條光纜,而日本至少有11個入口15條光纜。

2017年1月9日,中國聯通官方宣佈,亞歐5號(SMW5)、亞太直達(APG)海底光纜已於近期正式開通並投入使用。

兩條海纜在新加坡中立POP點(網絡服務提供點)互聯後,打通了中國大陸、日本、韓國等亞洲國家至非洲、歐洲方向的大帶寬通道,帶寬達到100Gbps(12.5GB/s),相當於一秒鐘可以傳輸兩三部720p高清電影。

亞太直達海纜由中國聯通聯合國內外運營商籌資建設,連接中國大陸、中國臺灣、中國香港,以及韓國、日本、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等8個國家和地區,系統設計容量超過54Tbps,直接延伸至新加坡中立POP點。

其中,中國聯通在國內提供上海南匯登陸站,另外在上海崇明、香港也有登陸點。

中國聯通參與投資建設的亞歐5號海纜,連接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孟加拉國、斯里蘭卡、×××、巴基斯坦、吉布提、沙特、阿聯酋、埃及、土耳其、意大利、法國等19個國家,骨幹段設計容量爲24Tbps,直接延伸至法國、意大利、新加坡中立POP點。

隨着這兩條海纜的相繼開通,中國聯通將“海上絲綢之路”延伸至日本和韓國,開啓了“海上絲綢之路”信息高速路的新紀元。
世界互聯光纖知識

根據中國聯通全球網絡規劃,亞歐5號、亞太直達海纜還會接入即將開通的亞非歐一號(AAE-1)海纜,實現亞非歐方向雙路由,互爲保護。

亞歐非一號海纜將和亞歐5號海纜共同連接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巴基斯坦、卡塔爾、阿聯酋、阿曼、也門、吉布提、沙特、埃及、法國、意大利等14個國家,同時接入印度尼西亞、斯里蘭卡、孟加拉、土耳其。

這幾條海纜的建成,將改善中國聯通在亞非歐方向的國際網絡佈局,降低通信時延,也將大大提高整體網絡的通信能力和安全性。
世界互聯光纖知識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