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格技術簡介

網格是把整個因特網整合成一臺巨大的超級計算機,實現計算資源、存儲資源、數據資源、信息資源、知識資源、專家資源的全面共享。當然,網格並不一定非要這麼大,我們也可以構造地區性的網格,如中關村科技園區網格、企事業內部網格、局域網網格、甚至家庭網格和個人網格。事實上,網格的根本特徵是資源共享而不是它的規模。它應用到不同領域又叫計算網格、信息網格、知識網格、服務網格等。

由於網格是一種新技術,因此具有新技術的兩個特徵:其一,不同的羣體用不同的名詞來稱謂它;其二,網格的精確含義和內容還沒有固定,而是在不斷變化。因此,我們不應該空談和爭論什麼是網格,什麼不是網格,而應該集中精力解決關鍵問題。

最“正統”的網格研究來源於美國聯邦政府過去10年來資助的高性能計算項目。這類研究使用的名詞就是“網格”(Grid)或“計算網格”。早期還使用過另一個名詞—“元計算”(Metacomputing)。這類研究的目標是將跨地域的多臺高性能計算機、大型數據庫、貴重科研設備(電子顯微鏡、雷達陣列、粒子加速器、天文望遠鏡等)、通信設備、可視化設備和各種傳感器整合成一個巨大的超級計算機系統,支持科學計算和科學研究。這方面的代表×××工作包括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資助的NPACI、“國家技術網格”(NTG)、分佈萬億次級計算設施(DTF)、美國宇航總署的IDG、美國能源部的ASCI Grid以及歐盟的Data Grid等(有關這些網格研究的信息可從“全球網格論壇” [url]www.gridforum.org[/url]網站查閱)。
也有人把網格看成是未來的互聯網技術。國外媒體常用“下一代Internet”、“Internet2”、“下一代Web”等詞語來稱呼與網格相關的技術。要注意的是,“下一代Internet”(NGI)和“Internet2”又是美國的兩個具體科研項目的名字,它們與網格研究目標相交,但研究內容和重點有很大不同。×××計算所所長李國傑院士認爲,網格實際上是繼傳統因特網、Web之後的第三個大浪潮,可以稱之爲第三代因特網。簡單地講,傳統因特網實現了計算機硬件的連通,Web實現了網頁的連通,而網格試圖實現互聯網上所有資源的全面連通,包括計算資源、存儲資源、通信資源、軟件資源、信息資源、知識資源等。
還有一類研究的側重點是智能信息處理,它與網格研究的共同點是如何消除信息孤島和知識孤島,實現信息資源和知識資源的智能共享。這方面研究常見的名詞包括語義網(Semantic Web)、知識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知識本體(Ontology)、智能主體(Agents)、信息網格、知識網格、一體化智能信息平臺等。
企業界用的名字就更多了,包括內容分發(Contents Delivery)、服務分發(Service Delivery)、電子服務(e-service)、實時企業計算(Real-Time Enterprise Computing,簡稱RTEC)、分佈式計算、Peer-to-Peer Computing(簡稱P2P)、Web服務(Web Services)等。這些名詞所代表的技術有一個共同點,即將因特網上的資源整合成一臺超級服務器,有效地提供內容服務、計算服務、存儲服務、交易服務等。另一個共同點是這些技術會盡量利用現有的Internet/Web技術,以便早出產品。當然這些技術也各有小的區別。比如,P2P強調打破Client/Server或Browser/Server的主從模式,用對等模式(或無服務器模式)實現超級服務器的功能。RTEC則強調對企業級在線事務處理的實時支持。
在企業界對網格的相關研究開發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Web服務。不僅那些正在創業的小公司,而且像IBM這樣的大牌公司也在加緊開發Web服務產品。目前,這些公司已經就幾個底層標準協議達成了共識,包括XML、SOAP、WSDL、UDDI等。Web服務不是純研究,而主要是產品開發,因此可望在2002~2003年在市場上開始普及。

網格的類型


現狀[url]http://www.edu.cn/20031030/3093557.shtml[/url]
參考資料:[url]http://www.net130.com/netbass/grid/[/url]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