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通利方的那些人

  上帝說:我只給你們七天時間上網。
  人類說:從星期一到星期天。
  上帝說:我只給你們四天時間上網。
  人類說:春天夏天秋天和冬天。
  上帝說:我只給你們三天時間上網。
  人類說:昨天今天和明天。
  上帝說:不不,我只能給你們兩天時間上網。
  人類說:白天和黑天。
  上帝說:我只給你們一天,只一天時間,讓你們上網。
  人類說:在我生命中的每一天。
  
  這大概可以作爲當年那羣每天十幾個小時泡在四通利方的網蟲們的寫照。
  四通利方論壇,新浪網前身,中文bbs發展史上不可迴避的——該用怎樣的定位——時代?基點?里程碑?
  在準備寫關於四通利方的東西時,才知道北京廚子,韋一笑,打傘和尚這些人(說id更準確),才知道這些人當年有多nb。
  事實上,nb的不僅僅是他們的當年,現在的他們多半也成了媒體業或it界的大佬,在各自的領域傲視着芸芸衆生。
  見到陳彤的時候,跟他說,想做個當年泡四通利方的人的專題。他連連擺手道,有什麼意思,真沒意思,然後轉開了話題。
  給老榕的郵箱去信,長久沒有迴音。
  給王小山短信裏說,你們文化人如何如何。他回覆裏說:我是一個編輯,不是文化人。
  很多人,球照看,網照上,年歲漸長,皺紋滋生,這些年走來,或功成名就,或銷聲匿跡,或欣然於過往回憶,或對往事絕口不提。然而無論怎樣,都抹不去那一段與“四通利方”相連的從前。
  
被“眼淚”泡漲的四通利方
  
  新浪網的大樓很高很高,需要把頭稍微仰一仰,才能看到樓頂的幾個大字:新浪網。
  沒有出差、各種活動等公共事務的時候,陳彤每天都會走進這棟大樓的第19層,穿過千餘員工的注視,來到他的辦公室。和n年前一樣,他還是衣着隨意,頭髮凌亂微卷,喜歡大口吃肉;不同的是,n年前,他的id叫gooooooal,現在,他是互聯網業界難以逾越的一座大山,人人都知道他的大名——陳彤。
  到了現在,究竟是汪延、李嵩波、王志東鼓搗起來的四通利方成就了老榕、王小山、韋一笑這些中國網絡最早的寫手,還是寫手們成就了今天的新浪、當年的四通利方,已經很難說清,這就像是雞生蛋、蛋生雞。他們也沒有誰費心竭力去梳理這種關係,只有某些時候,聚在一起喝酒至半high,還會聊點彼此的過去與今天。
  如果這是一篇條理清晰的論文,我們大概應該這樣表述:
  1996年4月29日,四通利方的第一個正式站點www.srsnet.com中文網站建設啓動,當時由汪延(現任新浪首席執行官兼總裁、董事)和李嵩波(現任新浪副總裁)創建的新驛多媒體小組融入四通利方,成立以兩人爲主的國際網絡部,負責網站的建設。
  那時能上網的人大多是二三十歲的留學生或it人士,汪延自己就正在巴黎留學,1995年第一次上網後一發不可收拾,這直接導致了他回國後投身於互聯網。
  那時的陳彤還是個研究生,第一好新聞,每天必聽bbc鍛鍊聽力學習新聞,二好足球,三迷上網,如此三大愛好,奠定了他作爲四通利方沙龍版主的資格。
  這版主雖屬“義工”,他工作起來可不是玩票,和別人比速度,他整夜不睡發帖,比資源,直接從bbc、cnn獲取最新信息。一來二去,四通利方成了當時方興未艾的中文論壇之翹楚。
  在此期間,發生了中文論壇發展歷程中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這便是牽動了全中國萬千球迷淚腺的強帖:《大連金州不相信眼淚》。
  這個帖子所起到的作用有三:第一,讓國內具有領袖意義的紙媒《南方週末》全文登載,直接引發了傳統媒體對於網絡媒體的關注;第二,讓一個叫“老榕”的id成爲當年最紅的id;第三,帶動了無數人對四通利方論壇的關注。
  這個帖子火的程度是,48小時內點擊率超過兩萬,被當時幾乎所有中文論壇轉載,而後又被超過600家傳統媒體轉載。
  廣大網民球迷在鼻涕眼淚未擦盡之時,開始尋找這個叫做老榕的虛擬人物。
  與此同時,在福建福州,一個叫王峻濤的男子正蓬勃發展着他的生活。他是一個球迷,一個學it出身的熱愛文字的球迷。在1997年世界盃亞洲預選十強賽中國第一場比賽的時候,帶同樣是球迷的老婆和兒子遠赴大連金州觀看了一場翹首盼望許久的球賽。比賽的結果不用說了,那個被淚水浸透的夜晚,他在互聯網上書寫洋洋萬言,傾瀉自己抑鬱的情緒。之後他關掉電腦,熄燈,睡去,準備將這個晚上徹底忘記。
  他睡得果然不錯,因爲說到底,上網、看球都是他業餘乾的事情。是的,他很忙。他的身份是中國電子商務第一人,1995年×××連邦軟件連銷組織特許經營,而後成立“軟件港”開始了網上電子商務的實驗,並小有斬獲,再之後他進京,以連邦副總裁和電子商務部經理的頭銜主導創建了中國當時最風光的電子商務網站8848。
  忙碌着的他每天工作的第一件事是打開電腦上線,最後一件事是關掉電腦下線。那個夜晚過後,他已從中國隊失敗的悲痛中甦醒過來,準備投入新一天的日常工作,可是,習慣性進入熟悉的論壇時,突然發現自己凌晨發的帖子已經點擊過萬,後有無數網友的跟貼。更有網友開始了熱烈的討論:誰是老榕。
  誰是老榕?王峻濤嘴角高深莫測地牽動了一下,關掉論壇窗口,開始工作。
  老榕就是王峻濤,王峻濤就是老榕。他們是一個人的兩個面,或者一個人的兩種生活表象。作爲it精英的王峻濤與時任新浪總裁的王志東本就私交甚篤,作爲網友的老榕又與北京廚子、韋一笑等著名id互相仰慕。

書生北廚今何在
  
  那是四通利方繁榮的開始。汪延陳彤們是機警的,當傳統媒體第一度因那個強帖而投來關注目光後,他們立即反應要抓住這一機遇,加大對網站的投入。
  陳彤在《新浪之道》裏回憶:那時候,四通利方網站正在進行中國互聯網歷史上從無先例的多媒體網上直播。四通利方網站對於1997年世界盃足球賽亞洲區十強賽的直播,開創了網絡直播的先河,使得網站訪問量在短時期內大幅上升,迅速確立了中國第一足球網站的地位。
  也正是在這個時候,《電腦報》的調查顯示,利方在線已經成爲與網易、上海熱線三足鼎立的國內最受歡迎網站。1997年11月底,在汪延、陳彤的推動下,四通利方推出了它的第一個頻道——體育頻道,分爲國內足球和國際足球,汪延、李嵩波、陳彤等人分頭管理。當大量的新聞在體育頻道出現後,它的流量很快超過了火爆一時的論壇(此前四通利方網站一直是以論壇爲主導),體育沙龍的黃金時×××始到來。
  北京廚子、韋一笑這些著名網蟲的名頭開始在江湖中傳誦。在一篇紀念性文章《正在消失的江湖——中國網絡球評7年調查報告》中,有這樣一句描述:北京廚子開創了由網絡影響足協的風氣……北京廚子的代表帖是《掀起網上中國足球救亡運動》,這個帖子足有萬字,歷數了中國足球聯賽的種種弊端,並提出瞭解決辦法。後來此文經由老榕交給中國足協專職副主席王俊生。據說,“米盧來到中國,苦思救國良策。先讀孫子兵法,後念玉女心經。百般無奈之下,突然發現廚子的大作,只用了其中的十計,就帶中國隊殺入了日韓世界盃。中國足協把廚子的大作珍而藏之,放入了中國農業博物館。阿里·漢來了,又拿走了十計,纔有亞洲盃的蒸蒸日上”(《正在消失的江湖——中國網絡球評7年調查報告》)。而北京廚子本人一度被人擠兌爲精神不正常,據說此人的腦細胞經常處於飄忽狀態。
  問了很多人都不知道北京廚子的下落,只知道他泡壇的時候,人在東京。又零星看到些帖子裏說到北京廚子的死,只覺得這是一個玩笑,隨後看到老榕在1998年寫給北京廚子的一首詩(姑且把它當作是詩)——《夜不能寐——給一位從來沒見過面的網友》:
他叫北京廚子。
我們在網上交往快一年了吧。
同是it迷
同是球迷
幾天前才見過他的照片
發現他居然也是書生
也很瘦!

他在日本
他如此地精力充沛,如此深刻,如此仗義,如此剛直!
今天,他在四通體育沙龍說
他得了心臟病
我才覺得
我如此愛他
我經常每天夜裏3點左右上網去體育沙龍
就爲了看看他今天來了沒有
……
  距離老榕寫下此詩已經是7年光陰過去了,一個人消失在了人海里,誰知道這中間發生了怎樣的變故呢。與北廚同一時代的人物,還有韋一笑,黑色幽默網文的鼻祖;還有老北風,四通利方體育沙龍裏的魯智深、張飛,氣粗、話猛、敲字飛快,曾演出一人單挑衆多國安球迷的壯觀場景……
  現實生活中的時光這纔過去了一兩年,網絡上的風雲人物卻已經改朝換代。 

王小山一名做事一名當
  
  1998年,把沙龍版主做得順當出色的陳彤在一個餃子館裏被汪延一席話說得大點其頭,從此正式以此爲業,這纔有了現在中文第一網站的總編輯和資深副總裁。
  而四通利方進入了王小山時代。
  王小山,現在被很多人叫做小山哥,新京報文化副刊部主編。王小山本來只是他無數id當中的一個,大家樂,白雪皚皚,打傘和尚,他用過的id似乎都挺有名。當時四通利方fans的一大樂事就是猜測小山哥以哪個id出現。這幾id一用來評球,一用來聊天,一是發酸帖泡mm專用。據說,這樣是爲了“一名做事一名當”。
  1999年初,王小山以“黑心殺手”的名字在體育沙龍等論壇發表“黑通社消息”,這種純粹遊戲新聞的方式,很快被許多人效仿。不久,王佩、猛小蛇、李尋歡等人與王小山一起並稱四大殺手,共同將原本虛無的黑通社“實體化”。四大殺手如今各自成名。王佩供職於杭州日報,其文集《正版語文》領一時之風氣,猛小蛇的博客“狗日報”曾被德國之音電臺博客大賽評爲金獎,李尋歡成功從文人轉型從商,做出版。
  王小山其人如遊俠,好酒,好色,俠氣重,邪氣也重,不爲體制所馴服,幹過的職業相當於尋常幾人一生所從事之總和,而且單從行業門類來看讓人有點找不到北:教過中學,幫人賣過珠寶,在書店當過營業員,還在瑞得在線主編過最早的網刊。當然,當年在南方都市報、現在在新京報,看起來似乎開始安分起來了。像他這樣的性情,很容易成爲行走在社會邊緣的人物,空有一身好才華,難得施展之處。好在有了網絡,讓他的嬉笑怒罵有了承載之地。四通利方收留了他的豪情、他的刁鑽、他的放蕩、他的才情。應該說,可幸有了當年的bbs、有了四通利方,人們纔多了個文化偶像,少了個憤世嫉俗的流氓。
  王小山自己說:“後來才發現,網絡上除了信息豐富一點、交流便捷一點、檢索容易一點外,什麼都不是。如果說,現在是網絡的黑鐵時代的話,等於是說網絡回落到了它應該的地位,它本來就只是一個工具或者玩具,而不能代表生活本身,許多在網下得不到的東西,在網上同樣得不到。”
  其實任何事物都是這樣,新生的時候容易讓人產生綺麗的幻想,後來才發現,它並不能改變生活本來的面目。但是,王小山們的幸運在於,他們生存在論壇剛剛出現的好時候,那時他們還年輕,總把事情想象得比本來美妙,他們也享受着這種美妙。
  而那時同樣也泡四通利方的更大多數,是躲在電腦前,旁觀大俠們的板磚橫飛,以及大俠們後來各自的成長。有一個也泡四通利方的人說,四通的牛人太多,像他這樣的別說上去跟別人較勁,就是冒個泡的勇氣都沒有。
  再到了後來,四通利方脫胎換骨成了新浪,論壇還在,卻空有皮囊,牛人們各自離散,沿着不同命運軌道而去。那些網上互拍磚、網下泯恩仇的日子,遠去了。
  還是回到從前那一刻:1996年4月,正在上大學同時擔任四通利方軟件歐洲市場總代理的汪延,在全球互聯網浪潮剛剛到來,而國內僅僅出現萌芽的時候,按捺不住內心的衝動和無限思緒,經過再三思考,從巴黎給王志東寫信,作出了事實證明改寫了今後中國互聯網進程的決定:
  王志東:你好!
  非常高興能再次和你走到一起!
 ……看來世界的確被internet縮小了,或是你我有緣,又是個嶄新的機會擺在我們面前……

  於是有了後來的故事,四通利方的路,那些在虛擬空間裏冒泡的人。那時候他們讀着比爾·蓋茨的《未來之路》,在某個地方第一次看到@符號,花一個月生活費來買“貓”,他們一邊紅眼拼搏在黑夜的電腦屏幕前,一邊藉機擠幾個過於旺盛的青春痘。現在青春痘沒有了,只留下些當年擠過的痕跡,以及自覺繞開的回憶。但回憶終究是清新可喜的,就像王小山說,那時候,“一切都像剛甦醒的樣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