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花繚亂的家電市場,我們到底需要一臺什麼樣的電視?

文|曾響鈴

來源|科技向令說(xiangling0815)

2020年,隨着三星、TCL、海信、創維、華爲、小米等一衆品牌陸續發佈各自的電視新品,電視行業進入一個新的競爭週期。

在經歷多年的“洗禮”後,市場對於電視產品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在滿足屏幕尺寸、清晰度等傳統條件外,“創新技術”、“應用場景”、“用戶體驗”這些維度的影響力正在迅速放大。

面對品類繁多的品牌供給,“我們到底需要一臺什麼樣的電視?”類似的疑問開始在消費市場產生。

圖片1.png

拒絕平凡,開啓“體驗化”風潮

在多年的消費市場升級影響下,電視產品早已進入“替換期”。

但行業方面有些品牌依舊以各種營銷概念觸達用戶,表面上進行了技術創新,但實際上產品並沒有太大變化。

當然也有例外,如三星電視近年來除了注重在傳統功能上的提升外,也越來越注重在電視產品“用戶體驗”方面的提升。

1、AI技術賦能,“畫質”正被重新定義

“畫質”作爲電視產品的基礎存在,可以說是決定消費者選購產品的先決條件。

長期以來市場對於所謂“高清”的認知只是一個“泛概念”,即便是前不久工信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共同組織制定《超高清視頻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20版)》,出臺了高清電視標準,但消費者對於高清概念的認知依舊有限。

“看得見、摸得着”的東西才最實際。三星就是通過技術層面,爲高清進行了定義。三星最近推出的QLED 8K電視,在畫質方面的創新,獲得讓人印象深刻的進步。

首先是AI影像增強的融入,簡單點說就是通過AI影像增強技術,分析視頻數據並對其進行智能化的調整,能讓低質量的片源也變成超高清效果,這幾乎是“肉眼可見”的視覺體驗提升。

其次是突破深度學習難題,深度學習對於電視畫質的意義和難度成正比,三星在多次試錯後,完成了與各種技術的結合,深度學習算法讓顯示屏無需人工干預也能始終呈現出優質的畫質。

最後則是自適應影像技術,能根據特定場景確定光線的分佈,確保電視在高亮的環境下也能擁有高對比度,讓電視畫面不管在怎樣的光源環境下,都能達到最好的畫質。

這些技術上的展現,爲消費市場帶去更直觀的感受,讓消費者對於高清,建立起清晰認知。

圖片2.png

2、“能看”還要“能聽”,音質體驗再升級

“畫質”之外,“音質”也越來越受消費市場追捧,但消費者追求音質並不是“一時興起”。往前二十年左右,家庭卡拉OK的崛起,讓組合式音箱成爲了中國家庭的標配,之後隨着電視產品升級,那些大型音箱設備才逐漸淡出視野,品牌方也開始逐漸忽視這一市場需求。

近年來,許多品牌開始重新拾起這一需求,加大了在音質內容上的研發投入,而說到音質提升,三星電視的“音畫追蹤OTS+”技術無法繞過。

“音畫追蹤OTS+”技術可以說是這些年來電視音效方面最大的創新突破之一。直觀理解就是,當我們觀看電視畫面時,如出現一輛汽車從左往右開,聲音的效果不再只是一成不變,而是會跟隨畫面車輛移動,讓聲音也呈現出動態效果,觀衆可以十分清晰的感受到聲音是從屏幕上哪個方位發出的,感受身臨其境的效果。

三星完成“音畫追蹤OTS+”技術不單單是增加了揚聲器的數量,改變了其排列方式這麼簡單,音畫追蹤OTS+技術基於人工智能技術通過聲音的移動來配合屏幕上物體的移動;智能控聲AVA技術持續對用戶音頻環境進行追蹤探測,智能放大畫面音量,以中和環境噪音的干擾;而Q交響樂則能夠創造出一種更真實、更立體的聲音,多位一體造就了三星電視在音效體驗上的再升級。

完成技術創新突破,對於電視產品而言還只是第一步。

圖片3.png

突破場景,電視的客廳體驗也要“內外兼修”

應用場景的缺乏,同樣也是長期以來電視產品的一個困擾,室內應用“多而不精”、室外應用更是“寥寥無幾”,突破場景的壁壘成爲電視產品的必要環節。

1、室內場景下,電視需要服務的不止是“客廳”

其實在大的家庭環境下,電視產品的應用場景並不少,“客廳”、“臥室”、“娛樂室”等多場景的需求早已出現,問題在於對應這幾個場景的電視產品往往都是“千篇一律”,無非就是將電視換了個地方擺放。

沒能真正走進這些細分場景是電視核心問題所在,針對這一問題,三星等一批頭部品牌率先動了起來。

從2018年開始,三星開始注重在家庭場景中的產品細化,例如從設計上做文章,讓電視能夠更好的融入家居裝修體系,爲客廳場景增彩。2019年推出的The Serif畫境系列電視更是延續了這一風格,以及前不久推出的QLED 8K電視Q950TS,超感全視屏和傾斜支架設計讓電視的裝飾、藝術感表現得更加強烈。

針對臥室場景,消費者需求大都是“躺着看電視”。

當你還在糾結要不要起身開個電視時,三星電視的用戶可能已經通過“動動嘴”開機、選臺、調節音量在看了。三星電視從Smart TV開始,就致力於電視語音交互的研發,通過語音交互的方式,讓電視變得“更聰明”,開機、選臺、調節音量,都能通過語音的形式完成。

另外,三星的多款電視都配備了“薄暮一線”的極簡電纜解決方案,可以整齊地管理電纜,讓電視融入臥室的同時,依舊保持臥室的整潔。

多品類、多尺寸的全域產品佈局,也讓三星有了滿足不同場景、不同需求的資本,三星電視的受衆家庭更加多元化。

圖片4.png

2、走向室外,電視開啓體驗新玩法

雖然室內場景的完善很重要,但是一臺只能服務於室內場景的電視難免存在侷限性,電視產品需要打破“內外”邊界。

要想讓電視走到戶外,難度不小、困難不少,首先面臨的就是室外強光的困擾,其次則是解決外部環境噪音問題,這兩個問題不解決電視走向室外就是天方夜譚。

可以看到又是三星再一次走到了前端。據瞭解,三星日前發佈了首臺室外電視The Terrace,實現了電視從室內走向室外的第一步,通過採用自適應影像技術,室外光線再強,電視畫面依舊能夠保持超高的對比度;解決音效問題,三星則研發了智能控聲AVA技術,讓電視產品自己來識別外部音效,一旦周圍環境太過吵鬧,就會相應地加大內容中聲音的音量。

目前這些技術已經在三星在多款產品中廣泛應用,如最新發布的QLED 8K電視Q950TS同樣搭載了“智能控聲AVA”等技術,方便讓不同需求的用戶都能體驗到“技術”帶來的優越。

而在影音娛樂、工業應用、融媒體平臺、智慧醫療等諸多領域三星電視都有涉足,以技術賦能的方式,將給這些領域帶去全新的效果及體驗。毋庸置疑,三星正在將電視推向更加寬闊的舞臺。

多場景下的市場需求正被進一步激發,對於電視產品而言這是一次極好的機會,當然前提條件是需要像三星一樣擁有足夠的基礎條件才能把握。

圖片5.png

時代變革下,電視還要爲用戶做什麼?

在當下的消費環境中,各種受歡迎的產品與功能都呈現出“複合化”趨勢,也就是說,消費者不再滿足於單一的產品功能,電視產品在這方面又能夠如何迎合市場?

1、“好看”是基礎,怎麼“好看”有講究

“能看、好看”是電視產品基礎前提,具體怎麼“好看”又大有講究。三星電視能夠領跑市場,正是因爲在“好看”上做了不少文章。

三星QLED 8K電視Q950TS採用超感全視屏設計,將屏幕外邊框和屏幕黑色矩陣減小到了幾乎不可察覺的程度,更窄的邊框,帶去更優的沉浸感;爲壁掛式用戶帶去的了平滑背板設計,使電視能夠無縫貼合牆面;而支架用戶也有全新的體驗,屏幕支架向後傾斜3.5度的設計,提供了更具沉浸式的觀看體驗。

視覺體驗、音效體驗、沉浸體驗,三星電視多管齊下,最終都在爲了呈現出最好的觀影體驗。

圖片6.png

2、不僅要“好看”,還需要“耐看”

在觀影體驗外,將電視與家居融合是三星所走出的一條全新方向,也爲用戶帶去了前所未有的生活體驗。

在這條道路上的探索,三星一直是先行者。早在2017年三星推出The Frame畫壁電視時,就遭到了諸多質疑,外界認爲這或許只是一個吸引眼球的概念級產品,但隨着The Serif畫境系列等產品的陸續推出,外界纔看清三星致力於將電視打造成藝術品的決心。

與此同時,行業才明白原來三星又爲電視產品帶來一種新玩法。無論是The Frame的相框設計,還是The Serif的環境屏,又或是今年全新8K電視的超感全視屏,“去電視化”逐漸成爲三星電視的一張王牌。

這也側面反映出,消費市場對於電視產品的期待已經遠遠脫離了電視產品的本身意義,電視除了要內容“好看”,本身也要“耐看”。

特別是在90後、95後的新世代站在消費舞臺中央時,這一趨勢將會更加明顯,電視的意義正被生活體驗的升級重新構建。

總之,電視的邊界正在被全面打破,“複合化”趨勢已經在電視產品上顯現,未來我們需要一臺什麼樣的電視?這個問題可能將變得更難回答。

總結

從硬件時代到現在注重多場景應用的體驗時代,體驗成爲電視產品無法繞過的話題,不管電視產品如何進化、升級,最終都還是服務於用戶體驗。

縱觀目前的電視行業,三星能做到遙遙領先,是因爲三星一直在消費者產品體驗上扮演着創新者角色,在創造自身價值的同時,更爲用戶帶來了更多價值。

*此內容爲【科技向令說】原創,未經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鏡像。

【完】

曾響鈴

1鈦媒體、品途、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等多家創投、科技網站年度十大作者;

2虎嘯獎評委;

3作家:【移動互聯網+ 新常態下的商業機會】等暢銷書作者;

4《中國經營報》《商界》《商界評論》《銷售與市場》等近十家報刊、雜誌特約評論員;

5鈦媒體、36kr、虎嗅、界面、澎湃新聞等近80家專欄作者;

6“腦藝人”(腦力手藝人)概念提出者,現演變爲“自媒體”,成爲一個行業;

7騰訊全媒派榮譽導師、多家科技智能公司傳播顧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