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3產品思考和小結

漸漸地,手頭負責的項目越來越多了,十分感謝老大對我的信任,接手了組內的重點項目,一直忙着有些感觸和思考沒來得及記下來,以下是最近兩週的感悟,後續如果review的時候有補充會及時更新。

————————————————————

1.產品前期需要更多地思考爲什麼做,用戶有哪些,他們需要什麼,能給用戶解決什麼問題或者帶來什麼更好的體驗,多從不同渠道關注行業現況及真實用戶的反饋,綜合思考,而不是着急地想產品形態閉門造車,否則思維會固化且侷限。

2.自己問問題總是很零散,可能會打斷別人工作思路,需要努力養成問題整理起來統一時間去問,由於經常遇到問題都是比較急需要當場確認的,所以儘量做到在釘釘上發消息,當然了,跟進需要別的組配合的事情還是需要當面溝通才好保證比較高的效率,尤其是對於視覺交互這些公共資源。

3.在做決斷的時候還不夠果斷迅速,可能的原因:

    a.經驗不足,有些判斷需要結合考慮項目進度以及風險等等,需要多經歷多積累;

    b.還沒有培養出比較成熟的產品思維,在做判斷的時候有時候感到矛盾沒法迅速抓到重點,需要多跟導師學習觀察導師平時對於事情的思考角度和處理方式;

    c.日常積累不夠,思考侷限在現有的認知而影響判斷,這需要注意日常抽出時間多關注行業動向以及新聞資訊。

4.需求應該在初期就儘量考慮周全,減少開發後期不必要的需求改動。雖說產品的初始形態通常都會有一些考慮不周的細節問題,也許比較粗糙,需要後續不斷迭代慢慢優化,但是作爲產品負責人,還是應該要在初始階段擔負更多的責任,多花些精力,而不能全依賴於後續使用或測試反饋,修補調整的過程增加的開發成本,往往比初期的要高很多,甚至需要推翻重構,例如最近的一個項目,需要接入cp的h5頁面,本地頁面的返回跳轉邏輯,在開發方面爲了簡單省事,決定採用直接在h5頁面套上懸浮返回按鈕的解決方式,但到了開發後期與cp聯調,由於cph5頁面可能改動較大,懸浮按鈕可能造成頁面元素或者重要功能入口被遮擋等問題,且cp方配合也需要週期。其實在最開始決定方案時,即使是細節的交互邏輯,也應該更細心考慮到套用按鈕所帶來的影響,正確衡量當下的成本與後期調整修改成本之間的關係。(這裏說的初期考慮細節,是指在時間允許範圍內儘可能多細心考慮減少後期不必要的需求調整,而不是不顧時間成本地追求細節完美

5.產品定位明確,後期的各種調整和修改不要偏離。目前遇到過幾個項目,由於後期各種反饋建議,不斷調整修改,成品變成了四不像,產品負責人本身在接收各種信息時也需要堅定好自己的立場,例如駕駛模式,定位應是駕駛本身更安全,但各種功能建議例如定製更大的按鈕便於用戶點擊或者聽音樂切歌等,增加各種輔助功能,乍一看似乎很合理,大的按鈕方便點擊,看似是爲用戶安全着想,但其本身就是引導用戶把注意力放在手機上操作手機,方向已經是偏離了產品核心定位。(關於這點,見過一些比較有經驗的產品也還是會犯這個錯誤,我自身也經歷過,深有感悟,劃重點)

6.需求開發過程中,開發同學可能會反饋很多邏輯相關的建議,有理有據,但是開發思考的角度還是不太一樣的,開發更關注邏輯閉環以及邏輯規範。例如:使用某個功能需要中途跳轉到賬號登錄頁面,登錄頁面跳轉回來的過程在開發邏輯上需要經過本地判斷-A節點-鑑權-cp服務器匹配連接-返回指令-建立連接等等的步驟,需要花費一些時間,開發同學建議用戶等待的過程給用戶展示這一系列的過程,可實際上,用戶對這些連接流程其實是不瞭解的,而且顯示給用戶也並沒有給用戶帶來什麼實際的用處反而讓用戶一臉懵,這種時候,應該是考慮怎麼優化縮短這個過程減弱用戶的感知,讓用戶更快觸達功能。另外還有個例子,就是功能連接失敗,開發的建議是連接失敗後直接顯示具體的失敗原因並增加按鈕給用戶手動重試來解決,可是這樣並沒有實際解決問題,還是把問題拋給了用戶,所以應提前做好優化儘量不要讓用戶遇到失敗的問題,而對於上線後可能出現的失敗問題,預先評估好失敗率和用戶量,失敗率較少的(cp功能較成熟)可採用自動刷新及統一引導聯繫客服獲取日誌處理髮版本解決,如果是全新的功能失敗率不好評估,則在交互上做簡單分類,用戶可自行解決的例如網絡原因等可以引導用戶檢查網絡或者重啓,而其他環節導致的失敗(例如鑑權或者服務器問題)用戶是無法自行解決的,可埋點定位問題和用戶賬號信息綁定,上報崩潰信息等及時處理。

7.做產品得不要臉,拿得起放得下。最近發現個挺有意思的現象,發現產品經理有時候不願意去砍掉某個需求或者產品線,然後去找各種理由繼續維護產品或做利用更多的資源“補救”,爲了做而做,其實可能是因爲面子問題,砍需求是一種否認,產品的工作雖說比較容易產生成就感,但是同樣的當想法或者用心做出來的東西不被認可或者上線後發現方向錯了,作爲pm是不太容易接受的。不過我認爲,好的產品負責人,應該把用戶需求及做好的產品擺在第一位,當被質疑的時候,還是要多思考用戶是否真的需要這個東西,它真正能給用戶帶來什麼,如果沒有什麼實際價值或者定位與用戶核心需求有所偏離甚至相悖,就應當機立斷及時調整策略或者砍掉不必要的需求,把資源放在用戶更需要的地方。

8.產品前期方向規劃很重要。這裏和前面說的前期規劃不太一樣,指的是大方向,需要站在更高的角度思考未來方向。手機系統整體迭代,前期的設計和規劃,需要考慮整體性,不僅僅只是某個具體產品或者功能的更新迭代,否則各業務自己做自己的,需求有衝突或者重複便是資源浪費。

9.向老闆彙報的時候,需要自己非常瞭解了需求的各細節和邏輯、需求定位、目的、解決的問題、可能帶來的影響及相應對策,保持頭腦的理智和思維的清晰,否則反覆修改確認會大大增加溝通成本和研發週期。

10.不要以自我爲中心地揣測用戶需求和心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