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塑集團王永慶

臺塑集團一億!!!剛看到的時候不敢相信,馬上網易捐款排行榜上看,確確實實,白紙黑字,心裏觸動不小!!!一個臺灣的企業在祖國大陸有難的時候如此慷慨大方,讓人不禁肅然起敬!!!臺塑好像不是個例,還有富士康,潤泰,霖園等等企業集團,這些排在前列的企業全是臺資!這些企業在民族危機關頭表現出來的社會責任感讓大陸那些國字當頭的集團黯然失色!!!和臺資企業相比,大陸企業就像山西的煤礦主一樣,一副暴發戶姿態,看來大陸企業要真正做大做強確的不僅僅是技術!!!

也許很多人對王永慶不是很瞭解,下面轉來一個王的採訪,讓更多的人瞭解這位偉大的企業家吧!!

他只有小學文化,卻創辦了臺灣島內最大的企業集團,他曾只是一名店鋪的學徒,後來卻被稱爲是臺灣地區的“經營之神”。他如何一步步走向成功?又有怎樣鮮爲人知的經歷?

    白巖松:您一定知道不管是在大陸在香港還是在臺灣,都管您叫“經營之神”。

    王永慶:這個我不敢當,我其實很普通。

   白巖松:您要是普通的話,怎麼會做出這麼不普通的事呢?

    王永慶:其實就像蓋房子一樣,一步一步地打好基礎,那麼一層一層才穩定。

    掘到第一桶金:小事比別人多用心一點

    王永慶,今年89歲,原籍福建省安溪縣。他的父親王長庚以種茶爲生,家裏的生活很艱辛。

    王永慶15歲那年,就輟學到茶園當雜工,後來又到一家店鋪做學徒。

    第二年,他用借來的200元錢做本金在嘉義開了一家小型的米店。那時,稻穀加工是非常粗糙的,大米里有不少糠谷、沙粒。買家賣家都習以爲常。王永慶卻從這裏找到了突破口。

    除了洗米,篩米之外。王永慶每次給新顧客送米,都要打聽這家有多少人喫飯,每人的飯量如何,據此估計這家下次買米的大概時間,記在本子上。到時候,他就主動將米送過去。

    由於王永慶處處替顧客設想周到,大家一傳十,十傳百,他的生意越來越好。小有積蓄之後,王永慶又開辦了一家碾米廠。

    白巖松:您在最初開始時只借到很少的錢,在賣米的時候您的夢想是什麼?

    王永慶:當時我沒有夢想,也沒有想我以後要做什麼大事,就想着把當前的事做好。賣米是小生意嘛,就想着要做大。如果光是夢想,是不會成功的。

    面對挫折:盡力就好,不要重複錯誤

    上世紀40年代中期,我國臺灣地區的建築業發展迅速,王永慶敏銳地發現了這一點,便抓住時機,搶先轉向經營木材,結果獲利頗豐。    上世紀50年代初,臺灣的工業部門推出一系列工業發展計劃,其中包括生產石化工業基本原料———聚氯乙烯。當時,這個項目並不被人看好,但是王永慶卻大膽接手,毅然成立了臺灣塑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然而,讓他沒有想到的是,由於臺灣本地對塑膠的需要量並不多,產品一出廠便嚴重滯銷,因此絕大多數股東紛紛退股,王永慶也面臨着創業後的最大挫折。

    王永慶只好變賣了自己的所有產業,購買了臺塑公司所有的產權,完全徹底獨立經營。他改變了經營策略,吸引了更多的海外客戶,從而也增強了自己企業競爭的能力,使他的公司在臺灣商界終於有了一席之地。

    白巖松:您遇到挫折甚至是失敗的時候,您怎麼去面對它?

    王永慶:做事情總是會犯錯誤的。我們有句話是,做錯了事情(比如導致公司某一項虧本),只要自己憑良心,盡力去做了,做錯的話那有什麼辦法呢?只有認識到錯誤,以後注意,以後不再重複就好了。

    投資大陸:一分錢我都不會撤出來     幾十年來,王永慶始終堅信“一勤天下無難事”,他從未在公事上鬆懈過,因而也將臺灣塑膠集團推到世界化學工業50強之列,他也成爲了我國臺灣地區唯一進入“世界企業50強”的企業經營者。

 

    十幾年前,王永慶第一次回到大陸,又敏銳地發現了大陸的商機,從而開始了他在大陸的投資。王永慶此舉也帶動了臺商赴大陸投資的第一次高潮。到目前爲止,臺塑集團已在大陸建立了30多家企業,還投資興建了漳州華陽發電廠。

    白巖松:從經濟的發展來說,比如說從您的企業來說,去大陸投資是不是很重要的發展方向?

    王永慶:那當然。

    白巖松:會慢慢擴大在大陸的投資吧?

    王永慶:這是一步一步的。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在大陸,我大概不會撤出一分錢回來。

    比如說我在大陸開電廠,我絕對沒有撤錢出來。我在大陸賺了錢,拿到別的地方用,我心裏過意不去,所以我現在就在潮陽辦電廠。一年大概有幾億元人民幣的利潤,我通通用掉,我要在大陸蓋小學。(據央視報道)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