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南走来—林海音传》丨你的家庭仪式是什么?

亲爱的孩子:

你听说过“家庭仪式感”吗?其实我也是看到这本书才想到这个词的,我也不清楚是否在其他地方出现过这个词。但我十分相信,它们代表了一些我想传达的。

我以前听我的老师讲过一个我们行业内前辈的故事,前辈和夫人都是专心做教育的人,但是他们没有孩子,除了做教育,最大的消遣就是旅游。

他们是台湾人,住的房子并不大,但是走了世界上很多的地方,据老师说,前辈家里全是世界各地带回来的小东西,墙上全是在各地的照片。

每到闲暇便相约旅行,何尝不是他们这个家里的仪式感呢?

还有一个故事,一位前辈及其家人都十分喜欢打乒乓球,所以他们家里客厅没有电视,而是一张乒乓球台,是不是挺特别的?但打乒乓球这就是属于他们这个家庭的特别仪式。

而这本书里也有很多的家庭仪式,你会觉得身为他们家里的一员,一定是十分幸福的。

林海音是一位非常爽朗的女性,这一点和读《城南旧事》的感受倒是很不一样,但是你一定可以在这本传记里读到童年对于她的影响,《城南旧事》里那些关于她父亲母亲,弟弟妹妹,宋妈,朋友,或者初见的陌生人,在某种程度上奠定了她后来人生的基调。

无论是童年时感受到的温暖还是未得的圆满,都在她今后的人生中变得更加温暖和圆满。

她在某种程度上真的是“贤妻良母”的代名词,但同时,即使放在如今的时代,也依然是独立女性的代名词。

最打动我的一点,是她对于家庭氛围的营造。

勤劳地操持家里家外,即使有时候忙工作或写作,回到家里仍要为家人做上美味的饭菜,让家成了孩子们心中的温暖港湾。

她爱好十分广泛,还为孩子们设计缝纫漂亮的衣裳。

同时她十分尊重丈夫的饮食习惯,虽然自己并不喜欢那些菜,但是逢年过节,丈夫要依祖上的传统做相应的菜式,林海音也是全力配合的。

作为朋友,她十分热情慷慨,非常注重维系和朋友之间的关系并且有很多深交,到她家做客的人都有机会在“来客留言簿”上留言。

真的,这是一位非常爽朗有活力且非常有感染力的女性,她的家人,她的朋友都因为她而觉得幸福快乐。

这一点是非常难得的。当然,我不是说这个家庭变得和睦温暖就是林海音的功劳,毕竟这个家庭的氛围其实是家庭成员共同营造的,但是你会发现,本书的作者夏祖丽,也就是林海音的女儿,在写自己的母亲时,尤其是提到她对家庭的奉献和热爱,对于子女的热爱,包括自己的很多爱好,其实都切实地影响到了孩子们。

这些属于他们这个家庭独有的互动方式,构成了他们这个家庭的独特的温暖和谐氛围。

“林海音也兴趣广泛,阅读、旅行、收集小玩意儿(剪纸、手帕、大象、钱币等)、听戏、看电影、电视、看表演、做手工、打打小牌……不分东方西方,不论现代古典,她都能接受。她平日工作要接触许多书稿,还要开会、讲话,因此日常生活尽量让自己轻松,电视节目中的相扑、女子体操、布袋戏、地方戏,她也都有兴趣。

早年她学缝纫、学打毛衣,学英文、日文、法文,之后又学开车、画画、电子琴……她不是随便学学玩玩,她认真地去上课,回家还联系。早年学缝纫时,她为几个女儿设计缝制了好些件漂亮别致的小花裙。常常一穿上身,引起巷子里其他小女孩羡慕的眼光,回家要妈妈也照做一件。早年刚到台湾她学缝纫不只是为兴趣,而是为省掉买衣服的钱,还为了补贴家用,她从夕阳学校带工作回家来做,赚点外快。”

所以,我想,如果你有了自己的家庭,也一定要注意营造这种氛围,和家庭成员一起去完成一些仪式。

比如,哪怕只是每个周末出去露营,但是如果你足够有心的话,或许会为此次出行制定一个特别的攻略,甚至可以和你的孩子一起创作一幅可爱的地图,又或者把你们每次出行的照片拿来配上文字,成为你们的家庭简报,记得张氏兄弟姐妹就曾自己办了一个自己家庭内部的杂志。

总之,我说了这么说,实在是觉得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真的太深远了,而我们身为家庭里的一份子,要有建设家庭文化的意识,要重视家庭仪式感,当然,这绝不是某个家庭成员可以决定的,但一定是互相影响的。

所以,祝愿你的家庭有自己独特的家庭仪式感,你的家庭成员会因为是这个家庭的一员而感到幸福。

最后,我把这本书的部分内容摘录呈上,实在是值得一读的好书,愿你受益~


教育之道

印象中,我们(夏祖丽)几乎没有被父母斥责过,更没有被打过,这倒不是我们特别乖巧或是父母放任不管,由此父亲接受访问时的回答很巧妙:“因为我从小没有挨过揍,所以不会揍人。”

正如父亲在那次访问中所说的:“我们传家并不讲道,只是以身作则,不为无益,努力赡家,子女看了自会受到影响。”

含英和承楹都喜欢孩子,但不宠孩子,他们把养育孩子当成生活的乐趣来看。承楹对家务事一窍不通,却与含英分工带孩子。


交友之道

正如格林文化总编辑郝广才说的:“林海音是在那个时代少数几个用一己之力支撑改变局面的人。她在那个时代还有这么大的光芒很不容易,何凡先生也是一样,他们这一对成就自己,照亮别人,而最重要的是清心寡欲,是我们正面的典范。她真的像纪伯伦所说的,真正的慷慨,不是把别人需要的给他,而是把自己所需要的给了别人。”

海音每次邀人吃饭,总是花些心思去构想,让大家尽兴,她自己也尽兴。她交友满天下,却不是认识就算了的泛泛之交,她会一直维持着,有一定深厚的经营,聚会看似热闹,但却有着某种超越热闹之外的深度。


夫妻相处之道

夏承楹很少下厨房,他把厨房及其他家务全交给太太,从不批评或干预。每月薪水袋也原封不动地交给太太,他专心读书、看报、写稿、上班。但每年夏天夏承楹煮酸梅汤,林海音一定全力配合腾出厨房,因为那是夏承楹从小在北京喝惯的。虽然林海音也会做,说不定做得更利落。每次出酸梅汤待客,她总是不忘加一句:“尝尝这是承楹熬了一个早上做出来的酸梅汤。”

“夏先生的酸梅汤”,在当年是有名的。

夏承楹还有一项饮食习惯,就是自制花椒盐,把花椒烘焙过之后压碎,加上细盐,装在罐子里,随时取出,可以用来供炸花生米或炸胗肝蘸着吃。这是他最喜欢的调味品。自制花椒盐也是家中大事,有时夏承楹亲自下厨,有时林海音看瓶子快空了,就主动给做好,她尊重配合丈夫的生活习惯。“夏先生的花椒盐”也是许多朋友都尝过的。别小看这罐不起眼、微不足道的花椒盐,它的背后代表着两人多年的默契合作与迁就尊重。他们俩一生有许多事就像这罐小小的花椒盐一样,相互合作完成的。

以前在北京,每逢过阴历年,从南京迁到北京的夏家还维持着一些南方的生活习惯,炒“十香菜”就是其中之一。所谓十香菜,是把笋、香菇、金针、木耳、豆干、胡萝卜等十样素菜切成丝,炒在一起。林海音对“十香菜”的兴趣不大,但这是夏家的传统年菜,即便到了台湾,也从来没有一年忽略过,何况夏承楹喜欢吃“十香菜”。


家庭仪式

在美国四个多月,林海音每个星期都有家书。她总是在一天紧凑的访程后,回到旅馆,梳洗,换上睡衣,坐在异乡客居的灯下好好地给家人写信。

那些信,不是一张张明信片,短短数语报平安而已。她总是七八页纸,把几天来看到的事、见到的人、访问过的地方,用心地一一写下,与远方亲爱的家人分享。她一路拍了许多照片和幻灯片,沿途洗好寄回家,她的家书图文并茂!


郁风,2002.9《生命的寻根之旅》

人说,林海音家就是台湾文坛的一半,海音那握笔的手,除了提携文坛后进,还把照顾先生和拥抱孩子当做天然乐事。她为老伴儿夏承楹写了三十多年的专栏及一生的作品六万字编成《何凡文集》出版,在他俩的影响下,全家三代竟有八位成为有书出版的作家!我不禁惭愧想到,曾经被我青年时代自以为革命的思想所鄙夷的“贤妻良母”这个词儿,已由林海音赋予全新的意义。

贯穿全书的是那数十年来历经沧桑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的温馨、开朗、奋发,相亲相爱。这个家庭以林海音为轴心,无论是在顺境还是逆境,永远在快乐中运转。祖丽说,直到写母亲的传记时才发现:“我的童年从来没有丢失过。”她说到父亲夏承楹:“他泡的好茶就像他那个人,融入了多少代中国家庭的书香,是要慢慢品味的。如果说母亲是太阳,父亲就是月亮,他们的光日夜照射着这个家,这家里的孩子是有福的孩子。”


2002.8,余光中,《另一段城南旧事》

海音为人,宽厚、果决、豪爽。不论是做主编、出版人或是朋友,她都有海纳百川的度量。我不敢说她没有敌人,但相信她的朋友之多、交情之笃,是罕见的。她处事十分果决,而且决定得很快,我几乎没有见过她当场犹豫,或事后后悔。至于豪爽,则来自宽厚与果决:宽厚,才能豪;果决,才能爽。跟海音来往,不用迂回,跟她交谈,也无须客套。

这样豪爽的人当然好客。海音是最理想的女主人,因为她喜欢与人共享,所以客人容易与她同乐。她好吃,所以精于厨艺,喜欢下厨,更喜欢陪着大家吃。她好热闹,所以爱请满满一屋子的朋友聚谈,那场合往往是因为有远客过境,话谈新鲜,谈兴自浓。她好摄影,主要还是珍惜良会,要留刹那于永恒。她的摄影不但称职,而且负责。许多朋友风云际会,当场拍了无数照片,事后船过无纹,或是终于一叠寄来,却曝光过度,形同游魂,或阴影深重,疑是卫夫人的墨猪,总之不得保存,却也不忍心就丢掉。海音的照片不仅拍得好,而且冲得快,不久就收到了,令朋友惊喜加上感佩。

在海音七十大寿的盛会上,我献给她一首三行短诗,分别是以寿星的名字收句。子敏领着几位作家,用各自的乡音朗诵,颇为叫座。我致词说:“林海音岂止是常青树,她简直是常青林。她植树成林,我们就在那林荫深处……常说成功的男人背后必有一位伟大的女性。现在是女强人的时代,照理,成功的女人背后也必有一位伟大的男性。可是何凡和林海音,到底谁在谁的背后呢?还是台语说得好,夫妻是‘牵手’。这一对伉俪并肩携手,都站在前面。”

刚才放映的纪录片,从稚龄的英子到耋年的林先生,栩栩和形貌还留在眼睫,而放眼台下,沉思的何凡虽然是坐在众多家人的中间,却形单影只,不,似乎只剩下了一半,令人很不习惯。我长久未流的泪水忽然满眶,觉悟自己的“城南旧事”,也是祖丽姐妹和珊珊姐妹的“城南旧事”,终于一去不回。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