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03|大世界和小世界

世界这个词并不是中国自古就有的,而是随佛教而来的外来语。百度百科上说“今天中文中,所使用的世界一词,来源于佛经,并非现代名词,追溯其源头乃出于佛教。世界一词,“世”为时间,“界”为空间,涵盖了时间空间不可分隔的道理。这正符合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中国古代形容大千世界则多用“天下”一词,并无世界。”其实“天下”一词单指空间概念,与“世界”相对,有更准确的词,即“宇宙”。《庄子》有云:“四方上下为宇,古往今来为宙。”正是对应了空间和时间,从词义上来讲是完全等同于“世界”一词,然而在漫长的语言演变中,这两个词的意思逐渐发生了微妙的倾斜,形成了现在的含义。

佛教中的“世界”是不止一个的,我们常说的“大千世界”即是由一千个“中千世界”组成,而每个“中千世界”又是由一千个“小千世界”组成,而每个“小千世界”又包含一千个“世界”。而所谓“三千大千世界”与“宇宙”相比,仍然是一个小的概念集合。“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世界到底多大,并不是一个定数。英语中“World”和“Universe”之间显然也是有区别的,“Worldwide”多用于形容对于人了社会的影响,而“University”则是表现了人类对于客观世界探索的追求。

说了这么多就是想说明一个问题,“宇宙”是客观世界的全体,而“世界”则是我们主观意识的范围。

也就是说,虽然同处于同一个“宇宙”中,但我们每个人所处的“世界”都是不一样的,你的“世界”,就是你的意识可以感知到的全部“宇宙”。

我们平时经常会说“客观地看问题”、“不要带有色眼镜”等等,但是这其实是做不到的,因为你永远是通过主观意识去反映客观现实,你的意识就是你永远摘不下的“有色眼镜”,它的颜色会受到你的遗传基因、家庭环境、早年经历、教育背景等一系列因素影响,最终形成一种你自己也说不清的颜色,而且每个人都不一样。

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并不绝对,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应当是被正视的,即使是收到伤害这样普遍被人厌恶的事情上,也有受虐狂会感到享受。正所谓“子固非鱼也,安知鱼之乐?”而“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人类是永远无法解除到客观世界的,永远是隔着主观这层窗户纸,而且永远捅不破。但是反之也是一样,主观意识也是我们对抗外界伤害的屏障,这也是为什么自古以来,有如此多的英雄豪杰可将生死置之度外,慷慨赴义,甚至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样的绝命豪言。

意识所及之处,便是我等可以到达的地方,即使是九天亦可飞升揽月,即使是五洋也能深潜捉鳖。而意识之外,也有尚不得知的病毒会突然让我们手足无措,提醒我们时刻保持敬畏。世界就是这么大,大到70亿人,一万年,只得窥见一隅;而世界又是那么小,小到防护服之外就是致命的病毒,而眼中仍然只有需要治疗的病人,心中只有那神圣却又具体的职责。

这几天看了很多报道,关于奋斗在一线的医护工作者、解放军官兵、公安干警、火神山雷神山的建筑工人以及千千万万的国家公务人员、医疗防护用品生产者和广大志愿者,又流了很多眼泪。人世间最感动的事情,就是发现自己并不孤独,发现有人在支撑着你,而你也在支撑着别人。整个疫情期间,我最深切的感受就是安全,我眼中这十四亿个大大小小的世界连在了一起,也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事情了。

我的世界有时候大,有时候小,大多数时候他都不受我控制,我的世界里也会有恐惧,也会有懒惰,也会有焦虑,快乐有时候也会躲起来,让我怎么也找不着她。但是我确定,我的世界里会永远有家人,永远有朋友,永远有同胞;永远有正义,永远有深情,永远有泪和爱。

面对疫情,让我们抛却恐惧,拉起家人和朋友的手,彼此相依,坚定向前。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