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如何走出被動式運維的怪圈?

隨着IT運維管理技術的不斷進步,系統工程師已經能夠獲取網絡設備、服務器、網絡流量,甚至數據庫的警告信息,但又面臨着另一個令人頭大的問題:成千條警告信息堆積在一起,問題的根源在哪,根本沒法判斷。雖然不少產品提供了告警過濾和壓縮,但結果並不盡人意。工程師依舊沒有走出被動式運維的怪圈。

“主動”在IT運維中並不是一個新鮮的概念。

幾乎所有的宣傳、產品、用戶、理念都在宣揚“主動 ”。從被動到主動管理的昇華,是每個企業針對信息系統如何提高IT服務水平、提高系統可用性、降低運維成本,實現IT科學性的過程。很多企業在選擇IT管理工具時將最終目標就定位在“主動”,希望業務系統能夠“無憂”,但真正能夠達成IT與業務融合的企業卻很少。在以往的企業IT運維工作中,傳統被動式運維和類似“救火員”角色的IT系統運維方式,根本不能滿足企業的需求。

在虛擬化、雲計算等新興技術的刺激下,IT正在走向一種整合的發展趨勢。

當然,這種整合並不侷限於幾臺服務器的集羣或組成一個數據中心,而是更多地指向了有序、有效地集中,但也就會導致原有的問題也會集中在一起。大多IT工程師習慣於將工作重心放在性能而不是質量上,放在提供支持而不是消除問題上,永遠都在忙着處理問題,卻忽略了防患未然。

在傳統IT運維工作的管理中,就有一些技術工程師將自己查找日誌而排除問題的能力拿出來炫耀,但在“業務集中之後”,這種排查日誌的技能幾乎葬送了自己所有的工作時間。因此對於“問題管理”,在“集中之後”更多的企業不但需要發現業務系統的問題,更需要聯動式解決問題的辦法,實現減少問題發生次數的目標。將IT基礎架構內由錯誤引起的事件和問題對業務的負面影響減到最小,並預防這些相關的事件、問題和錯誤的再度發生,這纔是主動管理的精髓。

對於IT系統真正的主動管理,是實現業務服務管理中最重要的基石之一。

有些用戶在修正現有的IT管理目標是比較盲目的,因爲原先沒有一致而且正式的運維程序與原則,因此根本無法擬出服務等級(SLA)。如果沒有 SLA,實現業務測量運營績效與確立IT目標幾乎是不可能的,也就不可能爲主動管理排出精準的規劃。

很多IT管理工具並沒有將業務放在第一位,設計的核心沒有用業務指導網絡運維,因此從一開始有些人就站在了相反的起跑線上,即使用了最先進的IT運維管理系統,如今還仍然是在做底層獲取的工作,雖然擁有了海量龐雜的相關數據,如果得不到提煉,則上層流程的“主動”管理必將成爲空談,業務的保障和管理就會成爲無本之木。

就如我們共知的那樣,IT問題的發生是必然的,但未能根據業務進行基礎監控的用戶,將喪失在問題造成業務中斷之前,就進行防止的契機,也就喪失了“主動”的條件。‍

企業用戶在使用雲吶平臺時,可運用雲吶運維管理模塊,通過服務目錄的形式提供IT服務的交付,用戶可點擊服務目錄中的服務,創建請求流程,通過服務門戶彙總所有服務請求、事件、問題、變更記錄,分派服務任務,監督執行情況全面管控事件的生命週期,支持事件升級策略定義,提高運維人員的效率,符合SLA,擺脫救火式的被動局面、分類分析並解決問題,探究問題出現的根本原因,有效避免再次發生。

雲吶提供公有云SaaS服務模式,免部署、成本低,依託阿里雲存儲,數據安全有保障!

同時爲滿足企業的不同需求,可提供企業個性化定製服務,支持私有云本地化部署。公有云、私有云、專屬空間等多種交付方式,想要哪種隨心選!登錄雲吶資產物聯服務平臺瞭解更多資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