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回憶錄—青春無敵(第一篇:那棟老樓)

一、那棟老樓

大概在我不到三歲的時候,我就搬到了這裏,武漢市江岸區球場街解放南路的一棟老樓,我記得那個時候的門牌號碼是656號,我童年的家就在這裏,三單元三樓。

那個時候父母已經離異了,我跟着父親和爺爺奶奶一起住,雖然不知道母親的模樣,但是,那段童年仍然是我最快樂的時光。

上個世紀的80年代初,能夠住進這種樓房,比那些磚瓦平房要好得多。

那個時候的家庭都沒有裝修的概念,牆是刷了綠色油漆的牆,地就是地,沒有地板,進門也不用換拖鞋。

直通通的三間房,兩間臥室加一間廚房,廚房生爐子的時候,滿屋的煙子,薰的睜不開眼睛,而廚房燒菜的時候,滿屋的香味,勾起濃濃的食慾。

房間沒有客廳和沙發,除了櫃子和牀,有一臺縫紉機,老人們都把它叫做縫人機,我一直在想,這個傢伙它究竟可以怎麼樣“縫人”?

家裏有一臺老式的黑白電視機,機頂上有一根長長的天線,每當要看電視的時候,就要把天線調整到信號好的位子,不然電視就會出現雪花點。

家裏沒有衣櫃,衣服都是放在櫃子的抽屜裏,櫃子是父親自己用木頭刨的,最喜歡看父親刨木頭時候刨出來那滿地的刨皮。

房間沒有獨立的衛生間,三家團結戶共用一個衛生間,但我每次都嫌去那裏很麻煩,小便基本上都是在廚房的水池解決的。

那個時候沒有熱水器,熱天洗澡的時候,就是用一個大大的木頭腳盆打一盆水,坐在門口邊洗邊玩。

最怕就是在冬天洗澡,腳盆盛着冒氣的熱水,上面要吊着一個長長的塑料罩子,光着身子哆嗦着鑽進去,白白的肥皂泡混雜着黑黑的gezi漂在水裏,直到滿盆水都變黑,再哆嗦的跑出來,冷得牙齒打架。

那時候在家裏喫飯,是一張古老的小方桌,家人圍在一起,喫飯也從不關門。

記憶中最好喝的湯,是隔壁劉阿姨送來的排骨藕湯,淡淡的湯上堆着清甜的藕和香濃的排骨,藕香與骨香的搭檔簡直就是天下的絕配。

樓梯口的走道,是小夥伴們每天必須聚會的娛樂場,撿兩塊磚頭堵住樓道的下水口,“珠子大戰”即將上線。

每次戰鬥得酣暢淋漓的時候,突然聽到一聲“XX回家喫飯”,才念念不捨的離去,黑乎乎的小手抓着一把大大小小的珠子,看着自己的戰利品,滿滿的成就感。

老樓的頂層是個空曠的平臺,那裏是我們熱天的睡房。

喫過晚飯,陸續都有人會把竹牀搬上去,在地上潑一盆水,頂樓的住戶會把電視接上線,於是那裏成爲露天的影院。

伴隨着《射鵰英雄傳》熟悉的音樂,大人小孩都圍在一起,就像是在一個開心的遊樂場。

就是這樣的一棟老樓,她承載了我一個童年的家和快樂的舞臺,雖然現在那棟樓早已經變成一塊平地,但每次路過那裏的時候,童年的記憶都會清晰的浮現在腦海,還是那麼的熟悉和親切!

那棟老樓已成過去,那份回憶卻永遠封存!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