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金剛經》第二品:善現啓請分(中)

經文:時,長老須菩提在大衆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汝今諦聽!當爲汝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

上一篇我們解釋了“如來”和“菩薩”,那麼接下來的經文中的“善護念”是什麼意思呢?

《金剛經》的翻譯家鳩摩羅什是個得道高僧,他和真諦法師、玄奘法師、不空法師並稱爲:四大譯經家。同時,他還是四大譯經家的老大,是翻譯學的鼻祖,語言學的大師。

關於這位大師的傳奇故事,比《西遊記》還要精彩,我們會單獨用一篇文章來介紹,當了解了他的經歷,就知道他是一位開悟、得道的大菩薩境界的人。

他當時翻譯的“善護念”這三個字真是了不起,無論是儒釋道,還是其他任何的教派,修身修心的方法都是這三個字:善護念。

什麼是“護念”?好好照護自己的心念。如果一開始的心念壞了,修什麼也都沒有用,因爲方向一開始就錯了。

什麼是“念”?一呼一吸之間就是念。而佛家認爲人在一念之間就有八萬四千煩惱,煩惱些什麼呢?叫做:無故尋愁覓恨。或者換句通俗的話就是“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所以,任何的煩惱都是自找的,如果解決了這些煩惱,如果空掉一念那就成佛了。所以在行爲上要護念,隨時照護自己的心念。

佛對我們衆生都非常的護念,就好像慈母對子女一樣,不但護念,而且是善護念。這個“善”字非常重要,就好像很多的家長愛孩子,如果過度的溺愛那就不能叫做善護念。

只有真正的教人不起妄念,教人行正法,這纔是真正的護念,纔是善護念。

很多人求法都花了很多的時間甚至金錢,那麼,法是可以求來嗎?或者法是可以買來嗎?真的有法可求嗎?其實,這樣求法簡直就是妄想。

真正的法在哪裏?法就在你心裏,人人有座靈山塔,好在靈山塔下修啊。

善護念是一切修行的基礎,也是成佛的圓滿。“善護念”屬於心,而“善付囑”則屬於口。

什麼是“善付囑”?善付囑就是叮嚀囑託的意思。佛時時刻刻護念我們囑託我們,前念執着了後念趕緊覺悟。

那麼接下來的經文: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善男子、善女人就是區別於一般的男女,是有善根的人,發什麼心呢?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在之前的文章就已經解釋過了,我們勉強翻譯成:無上正等正覺。

佛家與其他的教派不一樣,無論是一神教還是多神教,都會有個流弊哄哄的神存在,而神和人是不平等的,人只能等待着神來解救、神來幫忙、神來審判。

而佛法認爲一切衆生皆有佛性,每個人都可以成佛,人和佛是平等的。那爲什麼很多人不能成佛呢?因爲還沒有找到自性,沒有破除執着而迷失了。

如果能夠找到自性,如果能夠破除執着,那麼每個人就都是佛,也就是自性成佛。這個是沒有任何迷信色彩的,所以學佛不是迷信而是正信。

很多人覺得拜佛可以求保佑求平安,那是迷信的做法,之前也說過了,佛沒有時間去保佑你,能保佑你的只有你自己,要自求多福。

所以,人每天唸誦觀音,那觀音每天唸誦誰呢?觀音菩薩說,我也念誦觀音,因爲觀音也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很多人喜歡“靠”,有句話叫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所以有了這樣的文化,很多人就養成了這樣的習慣,靠父母、靠朋友、靠政府、靠皇恩、甚至靠神、靠菩薩,反正就是不靠自己,殊不知,靠誰都沒有用,只有自助而後天助,自助而後人助,自助而後佛助。

所以,要自性成佛,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菩薩要發菩薩心,不發這個心,就不能行菩薩道。所以我們要先發心,不發心的話就不可能像佛那樣的隨緣安住。

但是,我們很多人即使在盤腿打坐的時候都不能安住其心,到處都是妄念,心裏亂七八糟的煩惱和妄想,我們怎麼把它降伏下去?

那如何安住其心?如何降伏其心?佛是怎麼回答的呢?

請關注下一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