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那就先从批判自己开始吧

 

4月26日,我们迎来了一个新闻:武汉在院治疗新冠肺炎患者清零。这意味着,国内从1月23日开始的、历经三个多月的全民抗疫,已经接近尾声,我们终于迎来了春天。

每个人都是这段时光的亲历者、见证者、也是反思者。而我所反思的是,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这个信息爆炸、价值观多元的时代,建立并尽可能维持自己独立的思维。

在疫情期间,因为一些众所周知的事件,我们看到了社会舆论的撕裂,比如原本气氛和谐的一个群,大家因为立场、观点不同而争执、攻击,甚至退群,双删。其实我认为,双方的观点都有道理,都有可取之处,但是又都值得斟酌。这个世界这么大,人这么多,大家有不同的价值观、想法不是很正常么,这不也正是这个世界的可爱之处么?但是也有人跳出来说不行,这样不站队的中庸观点也是助长了恶。

所以我想,我们应该如何构建一个比较科学、积极的思维模式,或者说套路,能够面对大量信息,经过逻辑思辨和推理,形成尽量客观、正确的观点。而在《思辨与立场》一书中,我找到了一些答案。


这本书的原文主标题为: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维)。在我们思考过程中,思维方式是内核,信息用于辅助论证、逻辑推理。在信息空前丰富的自媒体时代,我们到底离真相是近了还是远了。有人说,是大量不负责任的信息和歪曲的观点混淆视听,影响了我们的认知和判断。但其实我们应该感谢新媒体时代,我们才能以前所未有获取信息的便利,才更有可能全方位地了解事实,探求真相。海量信息是客观存在的,如果我们运用了错误的思维方式,才使自己被禁锢在信息茧房中,获取经过挑选的信息,最终形成偏差、错误的观点。所以我觉得,批判性思维的对象,首先应该是我们自己的思维。

我们作为人,有着人的伟大,也有着人的动物性,不会自然地考虑其他人的权利和需求,既不会自然地欣赏他人的观点,也看不到自己观点的局限性。而更为可怕的,我们还会出现社会中心主义的集体无意识。认识自己是那么难,所以先哲才提出“日三省吾身”。低境界的批判性思考者,就只会以自己的利益、经验为出发点,不能认真、客观地思考与我们相冲突的观点,这只会使得我们的思维缺乏公允而偏激,甚至成为诡辩家。书中列举了在进行信息获取、思维判断时“人类心理的病例倾向”,如果结合近期的网络事件,真是不得不佩服作者对人心的洞察力:

1.自我中心性记忆:忽略,或者忘记那些与自身观点相悖的证据和信息,同时记住那些支持自身观点的证据和信息的天然倾向。比如现在新闻类软件统计个人喜欢的推送机制,会使我们的信息获取形成信息茧房。

2.自我中心性短视:以一种极度狭隘的观点为基础,并用一种机械的方式进行思考的天然倾向。对不同的观点“盖帽子”,一味的批判。

3.自我中心的正确感:自以为掌握了真相和真理,并由于不真实的信任而产生优越感的自然倾向。盲目坚信自己的观点,容不得挑战。

4.自我中心性虚伪:忽略不能容忍的不一致性的天然倾向。也就是双标。

5.自我中心的过度简单化:当考虑复杂性会要求自身修正自己的信念或者价值观时,忽略这个世界上现实的和重要的复杂性,以迎合简单化的想法的天然性。懒得思考,用简单的逻辑思考一切事情。

6.自我中心性视盲。不关注那些与我们信奉的信念或价值观矛盾的事实和证据的天然倾向。不愿调研、倾听与自己冲突的观点。

7.自我中心性的即刻固化。将及时的情感和经验做过度的概括化,导致在我们生活中发生一个令我们极度有利或者极度不利的时间会当成众生都极度有利或者不利的天然倾向。夸大事实和感受,以偏概全。

8.自我中心性荒诞。注意不到思维会有“荒诞结果”的天然倾向。

你看,作为人,我们天生就有这么多思维的缺陷而不自知,所以我们要“内观”,审视自己的思维,时刻警惕自己,这就是所谓的“宽以待人,严以律己”。高境界的批判性思考者,能从内心深处质疑自己的观点,站在更客观的角度看待最有说服力的观点,或者与其不一致、甚至冲突的观点。当发现自己的观点确实站不住脚时,愿意改变自己的观点,而不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进行诡辩。

幸亏,思维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也像每一样技能,是可以通过有意识的自我训练而改善的。当我们面对问题时,矛盾或者分歧时,别急着抛出结论,或者站队,先尝试从以下角度去思考,或许能有不一样的发现:


去多聆听不同的声音,去多看到事情不同的侧面,去调研“谣言”和“偏见”背后复杂的真相。

有目的地寻求与自己观点相悖的证据和信息,并且引导自己有意识去注意他们。

通过定期比较自己用来判断别人的准则和标准与用来判断自己的准则和标准之间的差异,避免“双标”。

定期关注哪些复杂的问题,通过用明确的语言来建构它和不断接近它。

时刻提醒自己实际上是多么无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