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讓孩子願意並持續做一件事,請嘗試這三個步驟

很多時候,當父母想讓孩子做一件事,比較多的做法就是靠說,不停地說,比如:你要多看書,要多去運動……如果孩子不聽,自己就糾結:哎,這孩子怎麼這麼不懂事,怎麼一點都不聽話呢!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也許你不知道,想要達成你想要的目標,你少做了很多。

其實,想讓孩子做一件事,比如學會閱讀、跳繩、跑步、打球、學習、跳舞、做家務等,我覺得有三個大的步驟是我們要做的:

最先,給孩子創造一個與做某件事相匹配的環境和氛圍

然後,設法讓孩子對這件事產生興趣

再接下來,就是方法,具體指節奏性的指導 、鼓勵和肯定。

以上三個步驟也是這篇文章的主題和重點。

氛圍

這次疫情,朵朵連續一個多月呆家裏,我深有感覺。

今年我們是第一次住進一個新小區,在那裏,她沒有認識的小朋友,家裏玩具類的也很少,加上她自己又還不能完全自主閱讀(很多字不認識),更多時候,要麼就是我們陪她玩,或者就是去樓下滑滑梯。

後面一段時間,我和她媽媽都在家裏忙各自的工作,不能陪她,那也不能一直玩滑梯,所以一些時候,我會給她手機,讓她去看一些兒童類視頻或認字遊戲,她挺喜歡。

不過我逐漸發現,她跑來問:“爸爸,我能看會兒手機嗎?”的次數越來越多了,而且有時不給手機還會很不高興,這時候,我內心敲起了警鐘,我覺得不能這樣下去了,不能一天就這樣看手機過完,太空虛,而且容易把她陷進去。

當然,她想玩手機,我很理解,主要是無聊嘛,不好玩(小孩子的重點是玩),再加上,我們大人一人一手機,難免會有“模範”影響,大環境擺在這兒,不能怪她。

於是我開始想辦法,我想讓她的時間更充實起來,而不是總看手機。琢磨了一下,我打算讓她玩(學)一些簡單的活動,比如溜冰,跳繩、下棋之類的。

OK,那接下來,就是要給她營造良好的基礎氛圍了,我做了幾個小事。

首先,我跟家裏其他人說,以後看手機儘量不要當着她的面,減少這種“帶頭示範”作用。然後,我和她媽媽也見縫插針地騰出一些時間來陪她玩,並帶去認識新的小朋友。通過這兩點,把基礎氛圍熱起來了一些。再接着,我相繼買來了跳繩、皮球、溜冰鞋,有這些東西在家,她就會時不時地去玩一下,後面又和她商量,一起學習剪紙、下棋,還有炒菜這些事情。

這樣,給她營造出一個“不玩手機”的氛圍,如此,情況慢慢有了好轉。

氛圍,就是一個人能量的渠道和來源,很多時候,當沒有氛圍,一個人很容易陷入一種無力和難以自控的狀態。這點,對於普遍的小孩來說都是如此,因爲他們本身還處在“外求”的階段,尤其是對於那些本身內在缺乏能量,易受環境影響的孩子。

而父母往往就是孩子的最大氛圍因素,我們一定要意識到,自己的言行會帶給孩子怎樣的影響和感受,也一定要思考,我們該爲孩子創造一種怎樣的家庭氛圍和成長環境。如果在孩子小的時候不重視,等到後面纔來抱怨爲什麼孩子有這那毛病或不好習慣,就只能怨我們自己了。

興趣

這是繼氛圍之後非常關鍵的一步,其實,氛圍的一個目的也是爲了帶動出孩子的興趣。那麼,我們要如何引起孩子的興趣呢?

兩個方面。第一個是要讓一個東西變得好玩起來,使其“有趣”,另一個是讓孩子知道做了某件事之後有哪些好處,知道其如何“有用”。兩者當中,“有趣”更重要,尤其是對於年齡越小的孩子。

當有了這兩個意識和思路之後,關鍵是“如何”,比如,如何讓一件事變得有趣?是的,個人覺得這其實是父母最需要花時間和傷腦筋的地方。

就像,我想讓朵朵喜歡溜冰,我怎麼做呢?

第一個,好玩、誇張的描述。我向她描述這個事情多麼有趣,多麼的好玩,可以這樣做,可以那樣弄,哈哈。要評判自己的描述好不好,就看孩子的申神情,如果孩子被你說的有欣囍帶笑、或兩眼放光,深甚至有躍躍欲試的感覺,那就很成功了。補充一下,描述過程中,自己的神情、語氣、語調和動作更重要,因爲這些東西才能正常傳達出“有趣”的感覺。

第二個,精選看上去有趣的視頻。我從網站上找幾個滑的很“6”的小朋友視頻,當她看到她的同齡人玩得這麼起勁的時候,我分明看到看到她的眼神裏發着光。

第三個,去現實中感受。我知道家附近的一個廣場上有人滑,所以找了個時間,專門帶她“路過”那個地方,然後當做偶遇的樣子告訴她:哇哦,他們在滑冰哦,好厲害!她看得很入神。

再補充一個:可以不要讓孩子立刻實現嘗試的想法(看具體情況),而是延長她的期待,掉一下孩子的胃口。哈哈!就像這個溜冰,當初給她看完第一次的時候,她就有興趣,說要滑,但我並沒有,而是下次再找合適的機會再一次刺激和加強她的興趣,直到我感覺她“很想要嘗試”的時候,才正式讓她去做了。

“有用”的部分我就不多說了,我相信這往往很多家長最常說的,也最擅長的部分。意思就是要讓孩子知道,當她做了這件事後,她會得到哪些好處。

但要提醒的是,這種“好處”,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說,而不是站在我們大人的角度。孩子們都很單純,尤其是年齡越小的,他們想要的往往非常簡單,可能爲了得到媽媽的一句“你真棒”,可能只爲得到一顆糖,可能只爲能告訴朋友“我會什麼什麼了”等等,我們看似沒啥,但對他們來說,足以成爲他們前進的動力了。

方法

做好了以上兩步之後,已經打下了很好的基礎了,這時候孩子有了想學習、和嘗試的慾望和興趣,也有氛圍的推動,如果我們再加以正確的方法,就更能讓孩子開心地持續下去,最後拿到成果。有5個方法建議參考。

(1)準備

做適量知識準備,讓孩子內心有底,更有信心去迎接。比如讓孩子滑冰之前,就先簡單教一下怎麼穿戴,怎麼平衡,怎麼使力等。

(2)體驗

就是做初步的嘗試。對於“初次體驗”非常重要,它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孩子是否願意繼續下去。那麼在這過程中,我們要做的是兩點:一個是我們自己要保持持續“放鬆、有趣”的狀態,創造包容、輕鬆的氛圍,千萬不要一會兒說教,一會兒指責,一會兒嘆氣的;另一個非常重要的就是一定要多給予持續不斷地鼓勵和肯定,要持續不斷,在任何時間段內都要能找到值得肯定的點出來。

(3)指導

當做了這兩大步驟之後,才正式開始接受培訓,而培訓也要遵循“示範——嘗試——指點——放手”循環的步驟,不要光讓自己玩,要給陪伴,並且是高質量的陪伴。

(4)肯定

每當有一點點的小進步,必須要及時給予肯定,這一點非常重要,而且是貫穿始終的。孩子會在這個過程獲得自我價值感、成就感,並不斷加強自信,進而成爲她前進的自我驅動力。

(5)放大

當完成一個小目標之後,用“鼓勵+榜樣”來階段性地、有節奏性地放大目標和提升挑戰高度。比如讓她看到,某個同齡人不光能這樣滑,並鼓勵她:“哇,還能那樣耶,好酷哦,要不我們也試下?爸爸相信您可以做到的!”

以上就是我們“想讓孩子做某件事,並讓他願意持續,且做出成果”的時候,需要做的準備工作和流程。你會看到,“做之前”的部分需要花較多時間和精力,因爲它確實很重要,也非常值得,因爲如果前面不做,後面你可能得花幾倍以上的時間和精力去推動,而效果還不一定好,甚至乾脆只能放棄。

有了這樣一份“用心”,相信孩子多數時候就能開心、自主地去做某一件事了,而不需要家長成天在後面盯、催。如此,不僅能提升孩子的內在品質,鍛鍊孩子能力,同時也可以把家長的時間解放出來,不論對孩子還是家長,都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 END / 

文 | 一點老師 | 原創,轉載授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