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石溪的動物故事

對我來說,認識一位作家,一定是從他的某部作品開始的。那天誤打誤撞地讀了沈石溪的著作——《狼王夢》。在這之前也讀過跟“狼”有關的書,比如姜戎的《狼圖騰》。但是同樣是描寫狼。姜戎筆下的草原狼,還原的是狼的本來面目,講述的是狼性的特質。

《狼王夢》則以擬人的手法賦予了“狼”濃重的人性色彩。本書講述了一個“夢”,以及追逐夢想的曲折過程。單親母狼“紫嵐”一生的夙願,就是幫她那因爲挑戰狼王寶座而倒在血泊裏的丈夫圓夢。

作爲一名單身母親,她精心餵養,細心調教她的狼兒。一心要把其中的一位培養得像他丈夫那樣的英明神武,繼而去圓一個關於“狼王”的夢。等到那一天,這將是多麼大的榮耀!但是由於種種天災人禍,這個“望子成龍”的殷切期盼,最終遺憾地成了“黃粱一夢”。

既然是故事,趣味性和生動性就是它的靈魂。而這兩點,整本書都具備了。於是我就一本接一本地拜讀了沈石溪的其他作品,而且是越讀越喜歡。我感覺他本人就像是動物們的知心朋友,把動物的心理活動刻畫得入木三分。

從《狼王夢》到《五隻小狼》;從《最後一頭戰象》到《象警》;從《斑羚飛渡》到《鹿王哈克》;從《殘廢豹》到《與狗熊比舉重》;從《金蟒蛇》到《野馬歸野》……

讀完這些動物故事,我的頭腦裏不自覺地留下了許多有趣的動物以及它們的名字。比如聰慧的母狼“紫嵐”;機智又勇敢的野豬“黑旋風”;跟一頭黑豹成爲莫逆之交的蟒蛇“金花”;性格像狗一樣溫順的小狼“俏妹妹”;披掛着戰鞍從容走進墳墓的“戰象”嘎羧。

這些故事的出處,均來自雲南的西雙版納。那裏植被豐茂,有着接近原始森林的莽莽氣息。在那裏,植物、動物和人,自覺遵循着叢林法則——食草性動物專喫草,食肉性動物專喫食草性動物,人呢,則是雜食動物。由於會發明會使用各種各樣的捕獵工具,雖沒有鋒利的爪牙和厚厚的皮毛,但是卻一直穩居食物鏈的頂端。

沈石溪,這位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下放到雲南,在當地生活了十八年的上海知青。把他的親身經歷以及從別人那裏聽來的動物故事,經過靜心研磨加工,向我們娓娓道來。

這些故事之所以這麼打動我心,是因爲作爲一個動物,沈石溪通過它們的血肉之軀,賦予了它們思想和情懷。它們身上除了顯而易見的“獸性”,還有諸如:化險爲夷的智慧,奮不顧身的母愛、跨越種族的友誼、知恩圖報的良行等高級情感。我原本以爲這些情感內核,是人類纔有的特質,看來錯了。

通過蟒蛇“金花”,我發現原來“蛇”只是變溫動物,所以才叫它“冷血”,加之外型有些可怕。但它的內心有着溫柔和細膩的情感——它懂得友誼的可貴,那種友誼跨越種族,相互扶持,共同進退。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它用生命去捍衛它的蛇寶寶。爲了它的蛇寶寶,選擇和它的豹子朋友同歸於盡。

通過野豬“黑旋風”,我知道了其實豬並不笨,很聰明。有的還了天生具有領導才能。通過和人鬥智鬥勇,爲自己和同胞們爭取到了活下去的權利,帶着它們逃到了莽莽叢林,最終改變了任人宰割的命運,過上了自由自在的生活。這樣的動物還有很多很多,在此,就不一一列舉。個人覺得這種內型的書,讀來很有趣。

白天,我常常利用坐地鐵的碎片時間來閱讀。晚上,我則在被窩裏講給我六歲的女兒聽。聽到“金花”死了,她哭了。聽到“黑旋風”差一點落入獵人的陷阱,她緊張得不得了。聽到“嘎羧”從容走進象冢,她泣不成聲。她還說:“等到她以後能自主閱讀了,一定要看這套書”。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