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攝影——2018年帶給我快樂最多的事情 到底,是什麼改變了我?

我現在不算有多厲害,我只是個很普通很普通的但是很喜歡很喜歡攝影的攝影愛好者。

但愛好者這樣一個定位,今年年初的時候還無法屬於我。我那時頂多是個躍躍欲試的小白。

手握卡片機,或者說傻瓜相機,然後以爲自己能走天下。

別人拍宏觀大景色,我就愛拍微距。離得特近手還不能抖那種。要麼一點別動,要麼拍不清楚,我一般情況下還都是後者。

前期不夠後期來湊,可是我PS就摳圖什麼的溜着呢,一到修照片,啊,飽和度對比度,沒了吧。

快門速度、光圈、ISO???你們是啥???

真的是說好聽了初生牛犢不怕虎,說難聽了無知者無畏。


我這麼說自己的主要原因是我即使啥都不知道還是很自信。

比方說那時候發現了我那個徠卡卡片機拍微距的厲害,就開始唾棄手機攝影。

這不,天暖和了,學校裏的泡桐和海棠開了,我和姐妹們去拍照。老師看着,拍得不錯,某天給了我們一點時間讓我們專門去拍拍學校。我說不太行啊老師,我手機拍不出來,我沒帶相機。

老師幫我借來了學校裏的單反,尼康多少我忘了,反正看得我一頭霧水還是連連說我會用我會用。

然後一通瞎摸索一通百度的,我完成了第一次“像個攝影師一樣拍同學”。

現在看看那時候一點都不懂光的自己,我那時候看着照片哈哈傻樂的自信哪來的?



不過也不能說完全就不行,我後來發現那時有一張被裱起來掛到了學校樓道里。(上圖)

我先是一陣開心,緊接着就是一陣對曾經的自己的嗤之以鼻。

因爲那時候我已經懂那些參數了。再讓我拍,我會找最合適的參數去設置,然後記下來以備今後拍類似的題材用到。但是想了想,那時候拍完這張照片我可以說除了一陣傻笑什麼都沒留下。




陰差陽錯,不,鬼使神差,不,我很幸運。我申請了哥倫比亞大學夏季項目的電影課程,因爲滿員被調劑到攝影。

我以爲我記了記攝影相關的單詞就不是空着腦子去的。或者說我本來就以爲我拍的不錯。

不過課上教我們的是膠片攝影,黑白那種。以及暗房操作。

我用着學校發的膠片機,帶着自己剛剛看過說明書但不記得什麼東西的單反,探索紐約這座城。

那時瞭解到Photoshop裏RGB曲線、自然飽和度和羽化功能還是因爲揚言要給給小夥伴調成日系風格的顏色才上網查了教程。

課上老師講了光的三要素,光圈快門ISO,但構圖什麼的,大概是鼓勵我們拍出自己的風格吧。

其實那時你若是和我聊攝影大佬用語我還是會一頭霧水,儘管我人在哥倫比亞大學。我只能和你聊顯影定影之類的。

但是在這之餘,那三週裏,我看過洛克菲勒上的紐約夜景,看過厚厚雲層下的布魯克林大橋,看過世貿中心頂層的紐約的日落,看過紐約這座城幾乎每個點鐘的樣子。

在拍夜景的時候逐漸學會長曝光,陰天下逐漸學會調節色溫,日落時就綜合了快門速度、色溫和光圈以及各種對光的調節。

我把這個過程說的很簡單,但它的整個過程發生在三週裏,21天。

我很慶幸這21天學會了這麼多東西。

雖然還是要不好意思地說,我要用什麼樣的參數去拍什麼樣的場景這個問題,我是自己教會自己的。




接下來除了拍了學校運動會、嘗試拍了月亮以及在某個晴朗的早上發現了小光圈出太陽星芒的祕密以外,就沒什麼故事了。

直到我在阿爾山遇到朱老師。然後走上了巔峯。

公衆號什麼的看了很久拍星軌的參數,終不如自己實踐一次。


以前覺得長焦拍微距的說法很奇怪,直到我終於還是試了一次。


老師說,你要學會拍出陌生感,拍出別人看不到的角度。比如大家都能看到流水,但你能拍出流水雲霧般的樣子。


比如每個人都能看到植物,但要抓住某一時刻光影下微小的植株。


比如每個人都能看到日落,但要拍出層次感。




接下來我已經10歲的佳能5D2被換掉了。

佳能EOS R,佳能最新的全畫幅微單。

補光燈、反光板、快門線、濾鏡、微距鏡頭,齊了。

從未覺得人生如此圓滿。

後來也沒什麼故事了,除了我拍了很多張班裏好看的小姐姐們。還拍了一些小視頻。然後被她們誇一誇。然後我開心的不得了不得了的。

然後很多時候我的好朋友們需要拍些什麼,會來找我幫幫忙。這種感覺真的很好,完全是一種我攝影我開心別人也開心的feel。

再後來,這一年就這樣在我十分快樂地拍別人,十分自如的拍自己想拍的東西里一點點度過。

回望年初只會舉起卡片機隨手拍照的我,感慨萬分。



到底,是什麼改變了我?


是夏校嗎?在夏校我大概只研究明白了曝光這種東西,構圖始終是搞不明白。翻看那時候的照片也沒覺得有什麼長進。

是很長一段時間常常去拍電視塔嗎?一遍遍在同一個角度拍同一個東西能改進啥。

或許是在阿爾山的時候朱老師的指導讓我短期內突飛猛進。不過說起來那時候也有些基礎,要說改變不太恰當。

我曾經是隻會拿卡片機咔嚓的小白…

我想了想,這個過程到底經過了什麼。

每次想要拍好一個陌生的東西,就會翻翻自己關於攝影的書,看看大概要怎麼拍,或者上網查查參數設置。

攝影的公衆號,以及圖蟲App裏,也是一大學習平臺。在那上面可以學學大佬們的拍照方式,有參數的就研究研究參數,有構圖講解的就研究研究構圖,有教怎麼拍的就默默記在心裏,然後收藏下來備用着。

我常常一看就入了迷,畢竟這些東西種類太繁雜;星空、車流、港風、日系、極簡、創意······似乎資源這東西永遠沒有盡頭。

就這樣,許多學習時間也搭了進去。每次都會懺悔一下,然後第二天還是會看得入迷。

只是自己其實意識不到,看完那些攝影推送後很多想法都已經種在了腦子裏,平時不覺得,一旦某天眼前的什麼景象催化了它,靈感就會瞬間噴湧,一發不可收拾。


比如某天看到有人說光打在錫紙上會出光斑,好我記住了:


也有人問我,爲什麼你能想到可以這麼拍。

說起來不太好,因爲你學習的時候我看公衆號來着…

所以說攝影也真的是個長期積累的過程。



我不是慫恿大家像我一樣上課偷偷看圖蟲、看攝影公衆號然後一次又一次猝不及防地敗在經濟老師突然的提問上

只是如果每天都即使不耳濡也能目染

過不了多久就真的不一樣了。

可能突然有一天舉起相機會發現家裏的很多個角落都可以被拍得很好看。


當然還有就是一定一定要實踐了。

我在夏校沒有得到什麼技術上的大提升,但是老師告訴我們,想進步最好的辦法是不斷練習。

我那時拍得沒那麼好,但當老師看到我一直嘗試着轉換角度,或者不斷嘗試拍新的東西,她一直在鼓勵我。

後來我越來越將這種觀念根植於心。不去實踐,真的是白搭。

別怕麻煩別嫌累,去拍就完事兒了。

放一張在凍得不行的日子裏在頤和園站了三個小時拍一年只有一小段時間能見到的壯麗景象——金光穿洞。

(當然實踐之前有充足準備是最好的。我去拍金光穿洞前攻略了一下大佬們的方式…)




再來講講經歷和感受吧。


到了現在我依然不敢說自己厲害。

而且恰是當我知道的越多,越不敢說我會的多。大概因爲我愈發覺得這個世界等待我探索的太多了。而很多東西別人都已探索到。

只不過回想那些我荒廢掉的應該用來複習SAT和AP考試的時間,有多少用在了PS上,我都學會了什麼。

想了想,的確,假如學習PS也是種學習,那我的時間也並沒有荒廢。

不怎麼會PS的時候我常說,我修圖可快了。然後打開一張圖片打開亮度飽和度對比度開始調,調完也就完了。

現在我修一張小姐姐的圖要一下午。

面部暗的地方要用柔邊白畫筆一道道畫,臉上的痘痘要一個一個去除掉,還要用液化調整表情以及五官位置大小。

確實是修完眼都花了,但我很開心。


我平時不是很喜歡,或者說不太能接受把我的EOS R給我的朋友們拿去拍着玩。除非我教對方怎麼拍然後確保萬無一失地遞到對方手上。

有一天我在想會不會有一天她們問我,相機都不給我們,相機更重要還是朋友更重要?

我仔細想了想這個問題

擁有相機的我可以讓朋友們開心,而朋友們作爲拍攝對象,如果他們不存在,我無法知道自己的水平也就很難提高。水平越高,拍照片帶給他們的開心越多。

所以大概對攝影師來說不存在拍得“好看到沒朋友”。



我用幾句話總結一下我這一年吧,也是總結下上面用了一千來個字寫的故事。

我曾經只會用卡片機貼着植物拍微距,或者舉起來隨手拍拍大山大河好風光。夏校中的某天我在宿舍裏研究手裏的單反,學會了調節光圈快門等設定的方式,然後拿紐約城的各種景象實踐了一下,逐漸明白了適合每種對象的拍攝方法。國慶在阿爾山得到指導也有了突破,從此來去自如,哈哈哈。

看起來簡單,實則歷經一整年啊。


所以攝影真的是一條曲折漫長的道路。

所以有時你拿走我的相機問我什麼什麼該怎麼拍,我難免會語塞。

想要把所有感覺和技巧融在一句話,未免有些難做到。

一句話不能改變一個攝影人。

一天,三天,一個禮拜,三個禮拜,都不能。

但一年的堅持可以。




我特別喜歡一句話

拍照是用眼睛看,攝影是用心看。

是啊,拍照是眼前的景象進入取景器變成照片的過程。

攝影是眼前的景象進入取景器在經過心靈的感受變成照片的過程。

所以

拍照是操作,攝影是藝術。

(所以我管曾經的自己那都叫拍照…)



最後,

我相信2018年,你可能沒見過傷心的我,也可能沒見過哈哈大笑的我。

但你一定見過這樣的我:


或者這樣的我:

嘻嘻。

2019年,希望自己千萬不要放棄攝影❤️


最後的最後

感謝夏校的Rachel老師,她是我想成爲的攝影人

感謝朱老師,我的一大重要導師了!

感謝被我拍過的小姐姐們給我鼓勵並且信任我❤️

最後再無條件鳴謝下我在新加坡買的膠片相機

那麼,新年快樂❤️❤️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