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間歇性努力”,我總結了2個方法,分享給你! 爲什麼今天我會講“間歇性努力”呢? 那麼,如何避免“間歇性努力”呢?

今天講一個詞——“間歇性努力”。

其實,這也是我近段時間的狀態。沒錯,我患上了“間歇性努力”這種可怕的“病”了。所以,這篇文章,是我的一篇自省文章,也可以說是我的反思日記。

我將它大大方方分享出來,一來是因爲分享出去被人看到了,對我會有一定的約束力,正如你把自己的目標說給別人聽,如果到時候你沒有實現的話,可能會覺得有一點點丟臉;二是因爲我相信不僅僅只有我一個人是“間歇性努力”的,只不過很多人不願意承認罷了。希望我的思考能夠給部分人帶來啓發,並促成某些行動。

所謂的“間歇性努力”,指的是爲了某個目標,努力了一段時間後,放棄,過一段時間又拾起來繼續努力,又放棄,然後又再次拾起來繼續努力……。

爲什麼今天我會講“間歇性努力”呢?

01.緣由:

事情緣由是這樣子的,早在一年前就已經知道了“瀟秋水”這個大神作者了,知道她是一位自由職業者、作家,更是一位知識管理達人。今天早上突然想翻看她的公衆號以往的文章,一是看看都寫些什麼,二是看看公衆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更新的。

本來以爲公衆號更新的第一篇文章應該不會離現在很遠,我的手一直滑過手機屏幕,一直滑,希望翻到最底部,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我足足滑了好幾分鐘才翻到最底部,才發現公衆號是從2014年開始更新的。

最令人驚訝的是,從2014年,每週至少更新3篇文章,作者一直堅持到了現在2020年6月。

6年多的時間,如果放在人的一生中去看,或許很短,但如果放在我們當下去看,讓我們從現在開始選擇一件事情,並堅持做6年以上,卻沒有多少人能做到。

現實生活中,面對外人的成功,我們總會充滿豔羨,然而卻很少會深究他們背後所付出的努力。要麼抱怨世界的不公,要麼以他們爲榜樣努力一段時間後放棄,並安慰自己“他們的天賦好……遇上了好時機……”。

的確會有些人特別特別幸運,比如令人羨慕的“拆遷戶”,或許坐在你身邊的同事今天還在喫着泡麪,吐槽工作的不順心,明天就突然因爲家裏拆遷成了小富婆。

但是那只是少數人,世界的常態還是普通人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自己想要的生活。

所以,面對別人的幸運,不抱怨,不豔羨,默默分析他們成功背後的原因,並提煉出一套可複製的方法就好,總有一天,你也會成爲他們。

02.反思:

在知識管理達人瀟秋水的公衆號中,我看到了日復一日的堅持,時間跨度達好幾年,甚至更久。

而在驚歎的同時,我也在反思自身,“間歇性努力”這詞或許是最適合形容我當下的狀態了,相信間歇性努力的也不只我一個人。

2017年下半年,是我大四實習的開始,也是我首次在網上註冊媒體號,開始在頭條上分享健康類科普文章和問答,那時候頭條上的作者並不算很多,規則也不是很完善,後面頭條不斷爆發了它的能量,成爲了目前內容領域的主平臺。17年年底的寫悟空問答有收益,到18年的春節前後答題分百萬大獎的活動,再到此後對作者的大力補貼,高薪從其他內容平臺挖掘大V等等。每一次新功能的推出,其實對於有實力的作者而已,都是一次盛宴。自媒體、斜槓青年、內容創業、自由職業等概念不斷出現在大衆面前。

對於這些,我算是一個見證者,也是一個參與者,但遺憾的是,沒有堅持下來。

最初開始寫科普文章,堅持了4個月左右,因爲內容輸出不足放棄了。當時想轉一個方向,然而想了很久都沒有行動起來,直到18年的7/8月,開始寫個人成長類的文章。然而寫了一兩個月就沒有繼續了。

此後斷斷續續,有過幾次是因爲在頭條上申請原創失敗灰心導致的。時間來到2020年,3月份的時候開始重拾信心,3月7日,開始對外輸出今年的第一篇文章,而本着要試試“30天法則”的心理,每天分享一篇文章,一直堅持了將近30天,因爲中間申請原創功能又失敗了,灰心了一段時間,還是沒有繼續堅持下去。

(30天法則:之前文章有分享過,用於改變習慣或實現目標,指的是“專注於30天內連續培養一個習慣;如果過程中你忘記了或者出錯了,重新設定時間,回到開始的第一天;到了第30天的時候,你的行爲會被自動調節,不再需要費腦力了。現在你可以繼續再堅持某事30天,或者選擇放棄。”)

間歇性努力,危害是極大的,而最大的危害在於給人一種“自我滿足感”,滿足於那種一開始的激情熱血狀態,而忽視斷斷續續猶如在原地踏步所帶給我們失落感和焦慮。

那麼,如何避免“間歇性努力”呢?

歸根結底,導致我們努力但堅持不長的原因是現實與理想的落差感。

簡單來說就是,開始爲某個目標而努力了,並且也堅持了一段時間,但是卻看不到努力所帶來的收穫,感覺還在原地踏步,從而產生一種落差感,會不斷懷疑自身,進而否定自己,最後實在難以找到動力來支撐自己的努力了。

如何避免陷入這種狀態呢?

最好的方法是培養一種“延遲滿足”的心態和將每天或每月的進步量化。

1.量化進步:

很多時候,在爲某個目標奮鬥的過程中,短期內我們是看不到進步大小的,甚至會看不出是否有進步,而如果長期的求而不得也是最打擊個人信心的,甚至會導致自我否定。如果我們將每天、每週或每月的進步量化,定期給予自己可度量的反饋,我們也就能清晰看到努力過後得到了什麼,從而知道自己不是在碌碌無爲,也就能避免產生對目標的“無力感”了。

2.延遲滿足:

俗話說“量變產生質變”,這句話不僅適用於物理世界,在我們個人成長中也尤其適用。學習從來都不會一蹴而就,目標的實現同樣如此,我們需要的是忍耐。正如馬雲曾說過的一句話“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則很美好,但絕大部分都死在了明天晚上”。

有這麼一則寓言故事,說的是有“一隻紅狐狸爲了捕獲野鴨子,可以連續幾天潛伏在冰天雪地的沼澤中,它頑強而有耐心,毫無聲息地貼在地上緩慢地接近野鴨子,展開它的狩獵之旅。當野鴨子無意中游開時,紅狐狸就用舌頭舔一下嘴脣,失望地退回原處等候着。爲了填飽飢餓的肚子,它可以這樣往返幾十次,連續一個多月保持這種狀態,直到野鴨子由於一時疏忽,終於被它捉住喫掉爲止。”

紅狐狸爲了達成某個目的都能強有力地控制自己,而作爲一個富有思想的人難道更不應該控制自己,成爲自己的主人嗎?

其實,我們大多數人努力的程度還遠遠達不到需要拼天賦的程度。長時間求而不得無非是因爲目標不明確或沒有方法,以及沒有足夠的毅力而已。

成功無非就是目標+方法+毅力!

最後,引用一句自我激勵的話作爲本文的結尾,

“在努力變好的過程中,你幾乎會在所有的事情上失敗。但你知道嗎?這也沒什麼。因爲在一天結束的時候,你所能做的就是盡你最大的努力——然後第二天醒來,再試一次,再試一次,再試一次。”

願你我都能早日實現自己的目標。

公衆號:鍇哥的世界

歡迎關注留言評論!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