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與孩子之間的三種互動方式2

第二個場景出現在一個嬌縱型的家庭裏,當我們的小明走進廚房時,媽媽問道,寶貝,今天的早餐你想喫什麼?因爲小明一直被這樣訓練,他已經是一個貨真價實的寶貝啦,並且開始使用從訓練中得到的老套路操縱他的媽媽。他先要喫雞蛋,媽媽一直做到了第五個雞蛋,它才達到他的要求,可是小明這時卻不想喫雞蛋啦,他想喫粉。

然後媽媽就開始給他做麪條,還好家裏還剩一點麪條,這時小明正在看電視,廣告裏播出了德克士漢堡雞腿,於是他對媽媽說道:“媽媽,我要喫雞腿,我要喫薯條。”

媽媽趕緊給他點了一個外賣,薯條漢堡雞腿什麼都有,小明是無需讓媽媽內疚的,他有本事讓媽媽一天24小時圍着他團團轉。

這些故事其實一點都不誇張,而是現實生活中的例子,一位媽媽經常說,他的孩子除了喫一些零食,什麼都不喫。我問他,孩子哪來的零食呢,他聲稱:他不喫其他東西,我只好給她買了。許多孩子就這麼被培養成了小霸王,他們覺得只有這麼指使別人滿足自己的需要,纔會感到自己的重要性。

接下來我們來看一看一個正面管教的家庭。在早餐開始之前就有兩個非常明顯的不同,首先小明先自己穿好衣服,收拾好牀,然後來到廚房,第二個不同是小明幫着做日常家務,比如擺筷子,擺碗。

媽媽給小明一個有限制的選擇,你是要吃麪條,還是要喫粉條。

他一開始選擇好吃麪條,可嘗過一口之後呢,他改變了主意,我不喜歡喫這個東西。

“”好吧,那隻能這樣啦,你先出去玩吧,喫中午飯的時候再見。”注意,媽媽省去了控制型媽媽的所有步驟,它既沒有試圖說服他或者給她講捱餓的孩子,也沒有想把麪條做的更好喫一些,更沒有打孩子,他只是讓孩子體驗到它的選擇所帶來的後果。

因爲媽媽剛開始採用這樣的方式所以小明要試圖讓媽媽感到內疚,兩個小時後,他回來告訴媽媽他餓壞了,媽媽以尊重孩子的口吻說道,我想你肯定餓壞了,她沒有拿那一套,我早就告訴過你的說教方式,而是安慰道:“”我相信你會挺到中午的。”

假如小明懂事而且聽話呢,這個故事可能到此就會圓滿的結束啦,可是這種結果不會這麼快的出現,因爲小明還沒有習慣媽媽這種新辦法,由於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他感到很沮喪,並且發脾氣,這時可能大多數媽媽都會很自然的認爲,所謂的正面管教也沒有什麼效果嘛!好在小明的媽媽清楚正面管教的節奏和步驟。理解這是我們在剛開始採用的新的管教方式時,往往會遇到的正常情形。

當你本身就是一個操控型的,或者說嬌縱型的媽媽,那麼當你採用正面管教的方式時,孩子可能會以誇張或者更糟糕的行爲來試圖得到他們所習慣的迴應方式。

到這裏可能有些家長就會想啦,那還不如原來的那種管教方式方便呢,還沒有原來的那種管教方式有效呢,真的有效嗎?如果原來的那種管教方式有效,孩子爲什麼會變成現在的這個樣子?正因爲原來的管教方式是無效的,所以我們才採取更有效的方法,而對於改變一些管教方式出現的一些情形,比如更糟糕的情形,這是自然的規律。

嚴厲型的管教的問題在於,不良的行爲雖然一遭到懲罰就會立即停止,但是不久就會再次出現,而且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現。儘管在第一次使用正面管教時,孩子的不良行爲或許反而會加劇,但是你會注意到,在孩子再次出現不良行爲之前,會有一段平緩期。當一個孩子體驗到自己的操縱策略不起作用之後,他可能還會再次試探,只是爲了確認一下是否真的不管用了,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地使用正面管教的方法。

孩子的不良行爲的強度呢將會逐漸減弱,不良行爲再次出現之前的平緩期也將會越來越長。

因爲孩子很快就會明白,他們的不良行爲不會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這會激勵他們在保持自尊的情況下改變自己的行爲,一旦我們認識到這一點,就會理解孩子的不良行爲的短暫加劇。與嚴厲型管教所帶來的無休止的權力之爭相比,實在算不了什麼。

我們回到第三種家庭正面管教的家庭中,當小明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結果而發脾氣時,媽媽是可以用“冷靜期”的方法,這個後面的課程也會有講解。媽媽走到另一間屋裏面去,直到雙方都感覺好起來,沒有了觀衆那麼發脾氣,也就沒有這麼好玩兒了。媽媽也可以用“我要抱抱”的方法,然後讓兩個人的心情都好受些,因爲小明的年齡比較小,所以只需要感覺好起來,或者轉移一下注意力,往往就足以改變孩子的行爲。

這個例子很生動地說明了大人與孩子三種互動方式之間的一些區別。當然要讓家長朋友們相信,正面管教在取得長期的積極效果方面是多麼有效,還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因爲你們也需要時間去接受和改變。

其實是很多大人怎麼也不肯放棄對孩子過度操控的企圖,因爲他們錯誤地相信,除此之外的唯一選擇就是對大人和孩子來說都很不健康的驕縱方法。那些被驕縱大的孩子,總覺得這個世界欠他們的,他們從小就被訓練的,要用自己的全部精力和理智去操縱和煩擾大人滿足他們的每一個願望,他們將更多的時間用來想辦法逃避責任,而不是培養自己的獨立和能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