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容納度

我曾經以爲自己的人際關係是不錯的,因爲看起來,我認識的人很多,大家對我也都挺好,微信裏也躺着幾千人。

當我認識到自己的人際關係有問題,是在近兩年遇到困難和苦惱的時候,那些痛苦除了爛在肚子裏,發現居然無處訴說。

記得去年帶團在陽朔,因爲各種壓力堆在身上,心情已經在崩潰的邊緣,於是約了一個同樣在陽朔的導遊朋友出來喫宵夜,喫着喫着,我沒繃住,根本不需要醞釀,眼淚自然而然噴湧而出,朋友見狀驚呆了,說了一句:堅強一點,軟弱給誰看!於是我馬上又收拾好了心情,儘量找着一些正能量的話題尬聊着。

這種在朋友面前失控的狀態是極少數的,生活中真實多我,大多數扮演着那個打不死的小強的形象。

與父母的關係也是異常的遙遠,在他們面前我從來都是報喜不報憂,從來都不曾在他們面前展現過軟弱。

因爲我認爲父母喜歡我,是因爲我乖巧又學習好;別人和我交朋友,是因爲我優秀。

相反,如果我告訴父母我做不到,父母就會失望,會給我說人家誰誰怎麼做得到,你爲什麼不可以。

所以我有了一個根深蒂固的觀點,我不能說我不行,說了也得不到幫助,還會讓自己難受,還不如不說。

更糟糕的是,如果我的難處,後來自己能解決,但是在解決之前我跟別人說了,別人就會拿它當話柄笑話我。

所以,遇到問題,一定不能告訴父母,不能告訴朋友,一定要掩蓋困境,自己兜住想辦法解決。如果實在不行,等最壞的結果出現了再說也行。

這就是我以前和別人相處的模式,不想讓別人知道我的缺點,只想讓別人知道我好的一面,這樣讓我感到安全。

這樣一來,我有了很強的完美主義,因爲不想讓別人知道我的缺點,就會刻意忽視和迴避自己的缺點。一旦缺點暴露,我就無法接納自己,更無法接納別人的缺點。我會指責自己,更容易指責別人。

這會讓人非常痛苦。一個不能停止自我指責和指責別人的人,就會永遠都活在控制、不信任與焦慮裏,無法建構出堅實和穩定的人際關係。

其實無論是與人合作還是創業,一個人人際關係的能力,就是你的人際容納度,你能與多少人進入深度關係,能容納什麼樣的人,就決定你所在的環境是豐富、有彈性的,還是脆弱的。

關係的四個階段

我們可以對照這4個階段,來評估一下自己與身邊的人在哪個階段。

這4個階段分別是:理想期,衝突期,整合期和協同創作期。

理想期是什麼?

就是讓別人看到你好的那一面。因爲欣賞優秀的一面,大家開始走近,但是不代表你們之間擁有了深度的關係。

什麼是好的一面?你覺得好,其實是因爲與你的預期一致。

很多關係之初,我們會有這樣的高光時刻。哇,這就是我理想中的男神!這是我理想中的女神!這是我理想的單位!

這種理想,有些可能真的符合,有的,可能是你過於強烈的願望扭曲了事實。對方可能是套路,或者就是角色扮演而已。

所以,這個階段你只看見了理想的那一部分,還沒真正進入關係。

想要進入關係,還得通過第二關:衝突期。

爲什麼會有衝突?因爲不符合預期。因爲世界上沒有一個人真正完美無缺的貼合另外一個人。

但凡與人合作,但凡和人生活在一起,就永遠有摩擦,世界也是因爲有了摩擦力而更豐富多彩,人際關係也是一樣,有了摩擦,纔會有更多的驚喜和酸甜苦辣。

衝突期的雙方通常有兩個核心動作:

1.指責。你不符合我的預期,我就會失望,憤怒,就會指責對方。就像小時候你的父母指責我們不如別人家的孩子一樣。

2.自責或者內疚。內疚自己辜負了別人的殷切期望。

如果在衝突期,無法接納雙方彼此的缺點,無法理解雙方並不是完美的人,那麼就陷入嚴重的能量消耗。

於是你可能會逃避,逃避有三種方式:

第一種:冷漠

比如回家就沉默寡言,寧願在車裏抽菸也不願意回家。

第二種:超越

比如:我不跟他一般見識。表面上看,這種方式沒有衝突,其實是我不想在對方身上投入精力和能量了,我不想再去考慮對方的處境,不想完整的看見對方和理解對方了。

第三種:分離

指責和內疚太累了。算了,絕交吧,辭職吧,散夥,分手……然後徹底逃離。

衝突令人痛苦。所以,有人(比如我)會選擇與人保持距離,孤家寡人地生活,永遠與社會隔着一層紗的活着。

所以,衝突是需要直面的,直接熱火朝天的打,也好過悄無聲息的裂絕。活在這個世界上,有人陪你吵架,也是一種幸福。

但是,並非所有的衝突都必須得用打打殺殺來解決,動物纔打,打和殺比拼的是動物行爲的下限。而生爲人類的我們,擁有動物沒有的智慧,所以面對衝突,最好的辦法是整合。

整合,就是停止指責,不要一上來就說對方有問題,而是要告訴自己:這和自己的預期有差距。

單方面的責怪一方,就是把責任和問題全部拋給了對方,自己站在高處評判,這顯然會讓關係更僵硬。但是如果說成是差距,那就是雙方一起在評估哪裏是你的問題,哪裏是我的問題。這樣一來,雙方都在關係中能夠成長。

沒有誰天生就是爲另外一個人而生,我們的脾氣,就是我們的容器。我們是在共同成長的過程中,完成了對彼此的整合,我們會因爲彼此而改變自己的形狀,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到了這個階段,你會發現你有一些無論怎麼樣打打鬧鬧,總有一些不願意放棄的人,不願意拆散的關係。不是因爲他對你來說有利益,也不是因爲規則,而是來自強烈的情感共振,也是由於這種共振你願意把後背放心的交給對方。

過了整合期,我們才能進入最後一個階段:協同創作。你們可以一起擁抱未來的不確定性,互相接受對方的短板,一起去冒險,一起去創新。

好的關係,是你能夠向對方敞開所有的軟肋,對方像個容器一樣包容着你的軟肋,反之亦然;對孩子也是一樣,真正的富養,除了物質,更多指的是孩子能夠隨時向你表達軟弱和委屈。

這很考驗我們的韌性,是需要我們用一生去修煉,纔能有足夠的心智和能量打磨的,容器的韌性足夠大,空間足夠大,就能接住來自對方軟肋,去化解,去提升。

如果咱們的容器一碰就碎,那還是先學會與自己相處吧,先學會自我接納,學會與自己建立深度關係。現實就是這麼殘酷,有時候不把自己打碎重塑一回,就一直過不了這個坎。畢竟,指責別人比承認自己不行容易得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