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心理學》——綜述篇


本文是陳東城編著《焦慮心理學》的中第一章的讀書體會。
閱讀是反覆權衡、揣摩與推演的一個過程。是爲了解決自己的問題,而不是爲了反駁他人和向他人炫耀,這點兒初心決定了你的讀書的節奏和思考時間。
文中【哲】部分之後可反覆觀看,【interesting】是一些有趣的理論研究。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在成功學氾濫的當今社會,每個人都恨不得將自己武裝到牙齒。急功近利的價值取向導致當代人的情緒焦慮、抑鬱、強迫和緊張,導致工作狂與心臟病,導致焦慮的生活方式和不安的生存狀態,甚至造成人的工作效率下降,反而離所謂的成功越來越遠。

我在瞭解一個想琢磨的名詞的前,通常會選擇將與之相關的詞先匯列舉出來,因爲這樣做有助於多方位思考問題,而且更重要的是,趣味性會增加很多。

相關詞彙:矛盾、理性、控制、拖延、恐懼、本心、自信、浮躁、耐心、情緒、控制、慾望、壓力、完美主義、貼標籤以及思維方式與行爲習慣。

一、矛盾(焦慮的本質)

二、負面情緒

每種負面情緒都有其存在的理由,都是心理防禦機制產生的應激反應,當然也可能是你生病了(首先自查是否生理方面影響的你產生了負面情緒)。適度的焦慮叫未雨綢繆,但是不能拿這個當擋箭牌。有時候總是拿傳統文化經典語句當擋箭牌,殊不知很多話都是有前提條件的,或者你壓根兒就不屬於人家說的那個情境,然後這句話對你而言就變成了“毒雞湯”。

要有自知,確定自己是否是“廣泛性(破壞性)焦慮”,表徵體現在:

  1. 想要完美控制,就算目前一路順風但是也總是擔憂,害怕“失控”。
  2. 消極假想。拿學術爲例,還沒研究,就在想各種現實生活中出現的問題,但其實你能想到那些很多目前都是學術難題。。。而且就搞我們這行的,需要的是用數字指標說話,而不是你覺得。。
  3. 易怒
  4. 容易疲憊
    要注意負面的情緒你不是消除它,而是扶正它,接納它。

三、理性(慾望、意識)VS本心(潛意識)

之所以說理性是焦慮的相關詞彙,是考慮到焦慮的本質在於矛盾。而像我們這種人太過於苛求自己,太過與追求完美,也就多被迫理性。

在讀《焦慮心理學》這本書的時候就讓我意識到:我的“理性”對應的其實並不是“真心”或者說“本心”,而是“慾望”。(類似這樣的發現着實的有趣,這也是我的活着的意義之一,我的生活不能長久離開這樣的趣味)【interesting】。

轉換到“意識”與“潛意識”思考層面,這二者的不統一會帶來非常多的矛盾與痛苦(以我一個朋友爲例,原先他認爲下苦功夫、完美主義(好聽點的)、鑽牛角尖(不好聽了說),是他之所以能夠取得目前成就的原因,但是在學習心理學以及不斷成長之後,越來越發現“完美主義”會帶來非常多的壞處,於是下定決心要進行“改變”。但是,一直沒有成功。其實就是“想要改變”的這種“慾望”(“意識”)遇上了如果沒有“完美主義”會不會取得不了成就的這種“本心”(“潛意識”)

想要改變成功,就要改變“潛意識”,“潛意識的改變”並不會因爲你意識到它的存在而改變,它是需要付出實踐的,比如你必須找到其他取得成就的東西,如“邏輯能力強”、“懂得取捨”、“綜合知識面廣”、“長遠考慮”、“謙遜隨和”等。【哲】

四、恐懼

有明確對象的不安、擔心和憂慮稱爲恐懼,而沒有明確對象,對於未知的恐懼就是焦慮。

五、過去與未來

積極的反應多在於着眼於未來,而消極的反應則多糾結於過去,過分關注已經感受到的壓力,很難將精力運用於處理事情上。

六、完美主義(詳細的論述在第八章內)

6.1 概念

所謂的完美主義者,就是指希望所有事情都要達到你預期的結果。這樣的人做事都帶着嚴肅苛刻的目的,活得也就嚴肅苛刻。其實,他們大多的痛苦都是因爲自己的執著導致的,也可以理解成他們有各種不切實際的期待

6.2 認知

① 我們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別人能輕鬆能做到的事情你不一定能做到。
② 還有就是他們的*參照物*選擇能力差,不知道事情的*極限*在哪裏,不清楚複雜生態事物的*主要矛盾、發展的不同階段以及對其進行歸類與分層*,會不自覺在研究還沒開始的時候,就開始不斷列舉業界難題,自己嚇自己,殊不知應該做的是平靜的心找國內外研究現狀。

  • 完美主義者長時間嚴肅苛刻的對待自己,有時候自不然的也會對他們也嚴肅苛刻起來,這點也是需要警戒的。
  • 完美主義者與他們可能獲得成功恰恰成反比。開始的時候,他們擔心失敗、總想一次性完美解決問題(殊不知絕大多數問題都是在快速試錯中解決的,不是一蹴而就的)、輾轉不安;遭遇失敗之後,他們比普通人會更加自責、沮喪,他們考慮的更多的是如何避免尷尬、避免形象受損。

6.3 簡單的解決方案

試着去多做那些在你看來“不重要”和“不必須”的事情吧,這些事情往往能給你帶來真正的快樂。比如外出遊玩、朋友見面。

七、拖延(焦慮的孿生兄弟)

當你用強硬的手段減緩焦慮,就有可能形成“強迫症”;當你想用其他事情來轉移焦慮,或者採取延遲再做的想法來緩解焦慮時,就會導致“拖延症”。

八、敏感的“嗅覺”(察覺)

要在焦慮產生的第一刻,察覺到苗頭,並掐滅他。這一點是很重要的,其苗頭通常表現在“怎麼樣纔是最好的”。

九、合理性焦慮VS廣泛性焦慮

合理性焦慮會給人以警示的作用,會使人注意力更集中,工作更完善。
判斷的二者的標準在於:①範圍;②作用;③強度。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