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教育》與我的教學

《愛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所寫的一部偉大的愛的經典。作者採用日記體兒童小說的形式,記錄了小男孩恩里科一年內的成長曆程。作者在書中把師生之愛、父子之愛、同學之愛及對祖國的愛,甚至是陌生人之愛都寫得感人至深。

“愛”流淌在最平實的字裏行間,沒有枯燥的說理,沒有轟轟烈烈的英雄事蹟,沒有空洞的壯語。書中所寫的,都是極其平凡的人物,用看似平凡的生活故事,用愛貫穿整部小說,使讀者在愛的故事中收到教育。

全書小說內容分爲三個部分:一是發生在恩里科身邊各式各樣的感人故事;二是恩里科父母在他日記裏寫的勸誡啓發性的批註;三是老師在課堂上宣讀的感人肺腑的“每月故事”。

在不經意間深沁在我心靈的,是“每月故事”。“如果老師每天都能給我們講一個故事,我將不再厭倦上學。”我相信這句話裏透露的是萬千學子的心聲。書中涉及9—13歲孩子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的真實寫照,無不引發教師去思考:“如何自發地用孩子的目光去審視教育,審視生活的美醜、善惡,讓孩子感受到愛的教育,讓孩子成長爲一個有勇氣、有愛心、有活力、有擔當的大人。”

我在茶亭的那一年,教的是三年級語文。孩子們剛從二年級寫話提升到三年級習作,難度加大很多,儘管在思維層面上能夠作用語言表達清楚生活的感悟,但“提筆難成文”的困擾,還是沒有辦法完成習作的要求。那我如何抓?——利用瑣碎時間補素材。

素材的補充需要閱讀,閱讀可以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來獲取信息。首先視覺上我佈置了孩子“每日閱讀”的任務,聽覺上的素材補充主要通過我的有聲故事補給,讓學生從視覺和聽覺上補充寫作素材。

低段孩子的閱讀興趣不在於看,而在於聽,充分利用孩子聽的興趣,聽故事聽書不僅能鍛鍊聽覺能力,還能通過不完全意義上的閱讀增加閱讀量,補充寫作素材,讓思想豐富起來,更重要的是讓課堂也活起來。

聽故事或許會導致學生聽故事情節而忽視對故事的理解,這就可能達到了素材補充,而做不到素材提取的作用。那麼,正如每月故事《帕多瓦的小愛國者》中的老師所要求的:在老師講完故事後,我們要把它記錄下來,並要求我們不只是在這美好的一天聽聽而已,還需要把它牢記在心裏,並從故事中挖掘出蘊含在其中的道理。因此在我後半學期的講故事中,多了一項“說”的環節,“聽故事——說感悟”,素材積累的同時,文化滲透其中,達到了育人的目的。

本着給孩子補充寫作素材的目的,我安排三年級孩子晚上閱讀書目,白天聽我讀故事讀書,閱讀課上一起閱讀。把閱讀放在重中之重,先閱讀,才能“厚積而薄發”,效果看來,這些方法對孩子閱讀理解和寫作能力有很大的幫助。習作的發展過程很艱難,素材的積累並不能很好的完成寫作,方法的指導同樣重要。

《愛的教育》中的每個故事都是啓迪教師智慧的心靈詩歌,從體現各種愛的平凡故事中汲取教育的力量,無論何時何地,帶着對人世間的各種愛,在這些故事的影響和號召下,成爲一名富有愛心,內心充滿愛的力量的教師。這些愛,化作教育路上每一個前行的動力,化作教學方法上的每一個妙招。

對於教師來說,這本愛的哲學書引人深思,這部教育性的讀物,是教師生涯成長中的必讀書。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