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与我的教学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所写的一部伟大的爱的经典。作者采用日记体儿童小说的形式,记录了小男孩恩里科一年内的成长历程。作者在书中把师生之爱、父子之爱、同学之爱及对祖国的爱,甚至是陌生人之爱都写得感人至深。

“爱”流淌在最平实的字里行间,没有枯燥的说理,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没有空洞的壮语。书中所写的,都是极其平凡的人物,用看似平凡的生活故事,用爱贯穿整部小说,使读者在爱的故事中收到教育。

全书小说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发生在恩里科身边各式各样的感人故事;二是恩里科父母在他日记里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批注;三是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感人肺腑的“每月故事”。

在不经意间深沁在我心灵的,是“每月故事”。“如果老师每天都能给我们讲一个故事,我将不再厌倦上学。”我相信这句话里透露的是万千学子的心声。书中涉及9—13岁孩子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真实写照,无不引发教师去思考:“如何自发地用孩子的目光去审视教育,审视生活的美丑、善恶,让孩子感受到爱的教育,让孩子成长为一个有勇气、有爱心、有活力、有担当的大人。”

我在茶亭的那一年,教的是三年级语文。孩子们刚从二年级写话提升到三年级习作,难度加大很多,尽管在思维层面上能够作用语言表达清楚生活的感悟,但“提笔难成文”的困扰,还是没有办法完成习作的要求。那我如何抓?——利用琐碎时间补素材。

素材的补充需要阅读,阅读可以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来获取信息。首先视觉上我布置了孩子“每日阅读”的任务,听觉上的素材补充主要通过我的有声故事补给,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补充写作素材。

低段孩子的阅读兴趣不在于看,而在于听,充分利用孩子听的兴趣,听故事听书不仅能锻炼听觉能力,还能通过不完全意义上的阅读增加阅读量,补充写作素材,让思想丰富起来,更重要的是让课堂也活起来。

听故事或许会导致学生听故事情节而忽视对故事的理解,这就可能达到了素材补充,而做不到素材提取的作用。那么,正如每月故事《帕多瓦的小爱国者》中的老师所要求的:在老师讲完故事后,我们要把它记录下来,并要求我们不只是在这美好的一天听听而已,还需要把它牢记在心里,并从故事中挖掘出蕴含在其中的道理。因此在我后半学期的讲故事中,多了一项“说”的环节,“听故事——说感悟”,素材积累的同时,文化渗透其中,达到了育人的目的。

本着给孩子补充写作素材的目的,我安排三年级孩子晚上阅读书目,白天听我读故事读书,阅读课上一起阅读。把阅读放在重中之重,先阅读,才能“厚积而薄发”,效果看来,这些方法对孩子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习作的发展过程很艰难,素材的积累并不能很好的完成写作,方法的指导同样重要。

《爱的教育》中的每个故事都是启迪教师智慧的心灵诗歌,从体现各种爱的平凡故事中汲取教育的力量,无论何时何地,带着对人世间的各种爱,在这些故事的影响和号召下,成为一名富有爱心,内心充满爱的力量的教师。这些爱,化作教育路上每一个前行的动力,化作教学方法上的每一个妙招。

对于教师来说,这本爱的哲学书引人深思,这部教育性的读物,是教师生涯成长中的必读书。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