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箭悟禪錄 歐根·赫裏格爾

年幼時在寺院學習佛法的《菩提道次第廣論》不知怎麼萌發了一個想法,喜歡玩遊戲的我,是不是也可以寫一本《遊戲道次第廣論》呢?後來寫了一部分,就寫不下去了,好像那個時候冥冥中感覺是可以寫的,但是有一個東西卡住了。後來隨着時間的推移,我開始明白更多的事情之後,發現所有的技藝、人爲模仿的東西,都是可以成爲道的。道的詭異就是因人而異,因人而化。當年卡住的原因在於我還沒有悟透“動作”的本質,或者說,某一個事物從表面到核心的整個過程,這其中的所有推演。

作者:歐根·赫裏格爾
出版社:黃山書社
譯者:餘覺中
出版年:2011
頁數:149
定價:15.00元
ISBN:9787546116402

時至今日看到這本《學箭悟禪錄》,不禁聯想很多。如果是學習表演、學習繪畫、學習唱歌,都是可以悟禪的。當然我們需要把禪轉化成某種意識、潛意識、超意識的組合概念,這樣方便理解,也因此可以讓人明白所謂的學習之境,技藝之境是可以達到這個“禪”的效果。

就是大多數人說的“一通百通”,通的不是日積月累的技術,這個沒有辦法一下子熟練。“通”的是心中的形象和其轉化方式,“通”的是意識、潛意識及超意識的領悟,發現心中至深的奧祕。

既然任何技術、技藝都可以成爲通往道,那麼這個分界線在哪?換句話說,就是這個技術,什麼時候稱爲技術,什麼時候又可以成爲道?就好像我平時去射箭館玩玩,那麼只是偶爾練練,那麼這個我也叫射箭,但是我這樣是沒有辦法悟道的。就好像表演,如果表演可以通達“道”,那麼這個界限在哪?什麼時候表演成爲了“道”,什麼時候表演只是“技術”,或者說表演在哪一個階段是屬於科學範疇?

這樣一想,延伸出了很多有趣的問題。

從技藝到開悟的提升,不得不提到一本書《八十四大成就者傳》。這本書中,寫了很多大成就者的開悟經歷,有妓女,有鐵匠,有小偷,有各種各樣的人,他們的身份不一,職業也不一,但是都因爲技藝純熟而具備了開悟的前提,進入沒有目標、沒有目的的境界。他們從強烈的主觀意願進入“剝離主觀意願”的階段。如《學箭悟禪錄》中所言,“把注意力集中到練習廳裏發生的事上”,這一技巧練習,就好比如果你是鐵匠,那麼你每一次的鍛造,關注在鍛造的動作本身上,而不是鍛造之後的奇奇怪怪的事情上。那麼,如何攝授心神,關注在鍛造動作本身?在佛教中,有“阿彌陀佛”一句攝授是也。《學箭悟禪錄》裏面沒有給出具體的訓練方式。

對於咒語的運用,到此你會發現咒語的作用,在於讓心神攝授在當下的動作上,也就是身體與精神的融合。所以當這個祕密被揭破後,咒語就不在有任何作用。因爲咒語本身是不具備任何作用的(補充一下,有的咒語是模擬大自然的聲音,或者是結合身體某種氣脈韻律而誕生的模擬,甚至某些咒語是與無機生物的溝通方式,在此咒語不做特殊之用,僅對普通人而言),我們普通人一旦知道咒語的作用之後,就不會好好唸咒了,唸咒時會想着唸咒之後的作用,心神得不到攝授,身體和精神無法融合,咒語的作用在這個時候失效。但是我們往往喜歡刨根問底,對傳承沒有信心,一味的追問,讓咒語的“祕密性”失效,於是我們被困在了二元的對立中。除非每個人重新出發,發現新的祕密,這個祕密僅對他自己生效。

在這裏《學箭悟禪錄》沒有敘述這一段,我認爲是傳承限制,同時也是祕密因人而異,不便公開和廣傳。希望每個人都能去尋找自己的祕密,這個祕密可以是你訓練很久之後師父給了你一個咒語,也可以是自己發現和探究的,它的作用就是心神攝授,身心融合。在這裏想到我的父親,他以前在鋼管廠,就是一下鍛造,一下“南無阿彌陀佛”。本來是因爲工作枯燥無聊,最後有了不可思議功效。

到這裏,通過《學箭悟禪錄》隻言片語以及其他書籍的輔助,我們明白如果是狹義的來說,那麼任何技藝僅僅是技藝,某一種熟練度較高的技術或者說是科學方法。從廣義來說,任何技藝是道,是一個完整的途徑。這中間從狹隘到廣義的鑰匙,就是“祕密傳承”來攝授心神,身心融合。

這樣的說法,容易把“技藝”至“道”的轉變簡單化了。其實中間千難萬難,如書中所言一樣,幾年沒有任何長進。從最早開始模仿老師的動作,千錘百煉至成熟,成爲了一名技藝嫺熟的工匠,然後通過幾年的鍛鍊和發現,突破了已掌握純熟形式的桎梏。他一天比一天更能捕捉靈感而不需要做技巧上的努力。無論是先有靈感後有技藝的嫺熟,還是先有技藝的嫺熟再有靈感,這兩者之間存在的鴻溝,這把所謂的“祕密傳承”鑰匙,可不是那麼容易拿到的。然而書中所揭示的一筆帶過的東西,簡單化其中的艱難。

解決了廣義狹義對技藝的觀點看法,新形成的思維方式有了廣闊的天地。任何技藝,皆能通往道。這裏有了一個新問題,爲什麼?爲什麼技藝是“道”。換而言之,是不是一切皆是“道”?或者說,我們是不是要換一個詞彙來描述“這個”。用“技藝”來形容有狹義性,用“道”來形容有廣義性。這兩者都是二元對立思維下產生的產物,無法圓融的去看待“這個”新的事物。憑我淺薄的智慧,我想到的是“有爲法之次第”。

“有爲法”指因緣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諸如音樂、舞蹈、表演、繪畫、建築等等,皆是有爲法,這個沒錯。“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因爲都是因緣和合而成,所以就是聚合離散的,總會消散。這個是字面理解,更甚深的理解,就是有爲法是投射,是幻影。就算通過“有爲法”入了次第,達成“道”,這個“道”也是幻影。

是不是很有意思?

這個是《學箭悟禪錄》這本書裏沒有說過的。這也是很多學習所謂“道”的人,無法理解的一環。他們以爲自己所證是“道”,其實不是,那只是幻影。執“有爲法”的次第而入門,最終得到的其實是一個假象。然而就這個假象,可以讓人在世間得到比較高的成就,藝術和技術的全面結合而誕生的才華。

這個問題在這裏不展開。書裏沒說到這個層面,故不展開。技藝在此所展開的“道”,不是道,是道的影子。有爲法如此。簡單來說,我們世間一切的行爲,技藝,包括書中所展現的弓道,都是道的影子,不是“道”。所以至高也無法解脫的。

到這裏有點像《指月錄》中的玄機了。扔掉“道”的投影,就一無是處。學了那麼久,技藝也純熟,感覺好像身心合一了,但是那還是投影。不扔掉“道”的投影,執着,又感覺自己沒有到那一步,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啊,是很難的,前面無路可走。這個問題很有趣。最後一口氣,就一口氣。

這裏有一個問題,是需要警惕的。也是在看完這本書之後,纔有的發現。以前那會,師父一直說,要小心“世智聰辯”,我一直以爲是小聰明,感覺自己笨笨的,和這個詞掛不上鉤。現在回憶起來,《學箭悟禪錄》有一部分就是“世智聰辯”了,這個不是字面意思的理解。比如我曾經想寫《遊戲道次第廣論》覺得什麼都可以成爲次第,通達至“道”。後來轉而發現,這些是有爲法,如果求解脫,沒有半毛錢意義。《學箭悟禪錄》這本書也是這樣,裏面也有說任何技藝啊都可以至道。這樣的想法其實就是“世智聰辯”。落入“世智聰辯”不自知,對着“有爲法”努力,這就好像你去研究烏鴉的語言。

當然,《學箭悟禪錄》這本書還是有很深的價值,至少它在談道的投影,以及某種近似禪的看法。並且闡明瞭弓道次第的建立,從弓的技術直至弓道的過程,這對於任何學習技藝的人來說,都是有啓發的。啓發他們如何放鬆的,無目的的去行動。

那麼也能從中看到,行動與身心掛鉤,就能搭建一條從技藝至道的路。比如種田,插花,掃地,鍛造,搬磚,挑水,繪畫,舞蹈等等,都可以搭建一條從技藝至道的路來,其中劃分好階段,境界的不同,就可以了。問題在於每一種行動通過日積月累的訓練,他們的行動對象和動作運用都不同,道理是一樣的,但落實起來,還是需要日積月累的經驗配合悟性加以梳理。

所以古代有庖丁解牛,郭橐駝種樹等故事,今天有弓道,茶道,花道等傳承。

差不多是這樣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