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读经典:杜甫《登高》

《庆余年》中范闲就是凭着这么一首诗,轻轻松松炸裂全场,艳惊四座,后得封“诗神”。

也难怪,老杜这首诗——古今律诗排名第一,就算穿越到外太空,也是千古绝唱。

​李白诗中神仙,玩诗玩得出神入化,似乎怎么都能驾驭,但比起律诗,在小粉丝杜甫面前他应该甘拜下风。这也不难理解,以李白恣意挥洒的个性,怎甘心被严密的格律束缚了心境!

而杜甫,给人的印象总归有些苦哈哈的,或许比较严谨,或许更为执着。他早年也曾醉心功名,仕途破灭后,四处漂泊,可谓颠簸一生。他的诗歌,与个人命运、国家衰败交织在一起,相伴相随的,总是政治上的失意,生活的磨难,以及忧国忧民的情怀。

有人甚至说,是安史之乱成就了杜甫的诗才,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他的诗歌风格成熟于苦难之中。《登高》写在他的晚年。一生仕途压抑,五十多岁的杜甫历尽困难,已经是个拖着病躯的老人了。独自莫凭栏,多病勿登台。杜甫登临高处,满目苍凉,满心都是深秋的萧瑟之气。

前四句写景,工笔描摹,写意纵横,句句对仗,却浑然天成。后四句抒情,客居他乡,孤独无依,曾经的豪迈少年,如今百首残年,穷困潦倒,病得连酒都不能再喝了。字字句句啼血哀鸣,仿佛在记录他困难的人生。

三年后,五十九岁的杜甫去世了。

纵观杜甫的一生,仕途的失意可能是他永远都无法释怀的心结。那个年代的文人,谁不渴望跻身政治核心,大展宏图呢。可对于耿直的杜甫,他的政治梦想也许就是一场乌托邦,拼尽毕生精力却只能浅浅触碰,屡试屡败,他只能寄情于诗歌,写心中忧患,写民生疾苦,写儿女草堂,写老病孤独。

我们作为普通人平凡一生的挣扎,杜甫何尝没有过呢!

人的一生,原本一场串联。一些看似不相干的细枝末节,终究汇成了变幻莫测却又冥冥中既定的命运之河。杜甫,国事终究成了幻梦。诗是吾家事。苦难失意落魄,原本是坏事,却引导者人生偏离了初衷,成就的是他伟大的家事——诗歌。

这也算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吧。

原来好多事,没有正确错误之分。走哪一步,都有可能到达想不到的远方。当机了可以重启,低谷了可以反弹,曾经以为是错的,可能柳暗花明,而曾经坚定不移的以为是正确的事情,时过境迁,或者阅历增长,想法也是会改变的。

身后如此轰轰烈烈的诗名,杜甫泉下有知,不知道是不是一种告慰。

前几天看了一国外知名电台录制的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主持人沿着杜甫生活过的地方,寻觅杜甫的足迹,缅怀杜甫的诗情。

真好,这也是我很想做的事情啊。杜甫虽然向往的皇城西安,寓居在成都草堂,但他的根在河南。他是河南人,在河南度过了人生大部分时光。

如今,外国人将其与莎士比亚、但丁齐名,杜甫已经晋升为国际级大腕了。很爱李白,也不影响我们为杜甫热泪盈眶。

那个演过指环王的明星声情并茂地用英语演说着杜甫的诗歌。这些高度精华极致凝练的中国字,变成英文是什么样的呢?

真的遗憾自己英语不好,不能够更好地领略多种思维方式下对杜甫隆重推崇。但我深深地,为杜甫骄傲,为中国文化自豪。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